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提供的气体捕集部件用于药液注入装置,该药液注入装置在内部包括气体产生空间,并且通过在上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压力来注入药液。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提供的气体捕集部件包括:第一膜,其由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并且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第二膜,其与上述第一膜接合而形成密闭的气体捕集空间,并且由在上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以及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以及气体捕集管,其使上述气体捕集空间和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连通,并且将被捕集到上述气体捕集空间的气体引导至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药液注入装置的气体捕集部件及包括其的药液注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通过气体压力来注入药液的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使用的新颖的气体捕集部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所述的技术,即,在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能够使得在气体产生空间内因气体捕集部件浸泡在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而产生的问题最小化,并且能够将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稳定且有效地捕集并供给到气体供给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气体捕集部件的药液注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患者等投入抗癌剂、镇痛剂、抗生剂等特殊注射剂医药品的药液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在相当长的时间期间内以恒定量持续地投入。如果特殊注射剂医药品没有按照患者所需的量持续且恒定地投入,可能会导致患者休克而发生事故。考虑到这种问题,设计了一种在每单位时间将恒定量的药液注入给患者的机械式装置并予以使用。然而,这种现有的机械式装置是通过马达的驱动力来缓慢地推压注射器(syringe)的柱塞的,因而需要马达这种附加装置,由此导致装置的尺寸变大,不适合患者携带。考虑到这种问题,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262930号中公开了患者能够携带的药液注入装置。该现有的可携带的药液注入装置为在腔室内具备橡胶材料的弹力袋(称为气球或者气袋)的结构。弹性气球中形成有注入口和排出口。若向注入口注入药液则袋会膨胀。并且被构成为通过组装有长管的排出口使药液缓慢地流出。药液以少量排出而注入到患者的静脉。然而,在具备这种弹性气球的药液注入装置中,可能会产生在制造弹性气球时厚度不均匀或者产生细微的孔等的不良产品。这种不良会对弹性造成变化,使得袋不具有期望的弹力。这样一来,难以维持单位时间内的注入量。另外,弹性气球的弹性可能会根据剩余的药液的量而发生改变,由此对药液的流动给予影响的外力(弹性恢复力)可能会在注入初期和末期不同。另外,对于具备弹性气球的药液注入装置而言,推动药液的物理性力较弱。而具备药液注入压力低的弹性气球的药液注入装置,其对装置的高低或温度等外部环境过于敏感,因此向患者注入的药液的流速的变化非常严重。尤其是,在想要向患者注入的药液的流量大时,若药液注入压力低,则有时无法将药液恒定地推出。由于这种理由,在药液注入装置中需要提高药液注入压力。不仅如此,若想要在向患者注入药液的过程中随时改变流速,则要求更高的压力。为了克服这种问题,已知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507593号中公开的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在该装置中,通过生成的高气体压力,使缸体内的注入活塞稳定且缓慢地进行前进移动,通过这种注入活塞的前进移动,将填充在缸体内的药液储存空间的药液以恒定的流量稳定且持续地注入给患者。在这种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使柠檬酸这样的液体物质和碳酸氢钠这样的固体物质发生反应而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并利用这样产生的气体的压力使活塞前进而注入药液。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507593号所公开的现有的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为了仅捕集气体并向注入活塞后方的气体供给空间供给气体,而包括由气体通过性-液体不通过性的膜过滤器构成的气体捕集部件。这种气体捕集部件在使用前和/或使用中会浸泡在用于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然而,即使气体捕集部件为气体通过性-液体不通过性的材质,若长时间浸泡于柠檬酸这样的液体物质,则也会导致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即,若气体捕集部件浸泡于液体物质,则会使气体透过的空间消失,而导致气体捕集不会顺利进行。若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不被气体捕集部件顺利捕集,则向气体供给空间的气体供给也不会顺利进行,由此导致推压活塞后方的气体压力变弱或者无法以恒定的压力推压活塞后方。即,即便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属于优异的技术,但和其它优异的技术同样依旧需要不断加以改善。例如,需要如下所述的新技术,即,在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能够使在气体产生空间内因气体捕集部件浸泡在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而产生的问题最小化,并且将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稳定且有效地捕集并供给到气体供给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如下技术的,即,气体捕集部件不与气体产生空间的底部接触,而是仅附着在形成气体产生空间的主体部的周围,从而能够使因气体捕集部件浸泡在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而产生的问题最小化,并且将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稳定且有效地捕集并供给到气体供给空间。另一方面,应理解,作为上述的
技术介绍
进行说明的事项只是为了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而已,并非承认所引用的上述事项能够用作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并提供多种附加优点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气体压力注入药液的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使用的新颖的气体捕集部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即,在气体产生式药液注入装置中,使得在气体产生空间内因气体捕集部件浸泡在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而产生的问题最小化,并且将在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稳定且有效地捕集并供给到气体供给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气体捕集部件的药液注入装置。然而,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示例性的,并非由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目的以及优点将通过下述的专利技术详细内容、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更加明确。上述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气体捕集部件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提供的气体捕集部件用于药液注入装置,该药液注入装置在内部包括气体产生空间,并且通过在上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压力来注入药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提供的气体捕集部件包括:第一膜,其由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并且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第二膜,其与上述第一膜接合而形成密闭的气体捕集空间,并且由在上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以及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以及气体捕集管,其使上述气体捕集空间与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气体供给空间)连通,并且将被捕集到上述气体捕集空间的气体引导至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气体供给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的气体捕集部件中,上述第一膜以及上述第二膜可以形成为长直角四边形,上述第一膜可以配置为包围上述气体产生空间,上述第二膜附着在形成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缸体形状的主体部内壁周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的气体捕集部件中,上述气体捕集管可以位于上述第一膜以及上述第二膜的端部。上述气体捕集空间为了将捕集在内部的气体顺利地引导至上述气体捕集管,而随着朝向上述气体捕集管方向,气体的流动宽度变窄。即,将上述第一膜与上述第二膜进行接合的接合部之间的长度在上述气体捕集管侧变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的气体捕集部件中,上述气体捕集部件可以以完整的环状或者一部分开放的环状插入于上述气体产生空间内而组装。此时,上述第一膜位于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内侧,上述第二膜位于上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侧,也就是上述主体部内壁侧。这样,由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捕集部件,所述气体捕集部件使用在药液注入装置中,所述药液注入装置在内部包括气体产生空间,并且通过在所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压力来注入药液,/n其中,/n所述气体捕集部件包括:/n第一膜,其由在所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并且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n第二膜,其与所述第一膜接合而形成密闭的气体捕集空间,并且由在所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以及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以及/n气体捕集管,其使所述气体捕集空间和所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连通,并且将被捕集到所述气体捕集空间的气体引导至所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4 KR 10-2018-00587581.一种气体捕集部件,所述气体捕集部件使用在药液注入装置中,所述药液注入装置在内部包括气体产生空间,并且通过在所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压力来注入药液,
其中,
所述气体捕集部件包括:
第一膜,其由在所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并且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
第二膜,其与所述第一膜接合而形成密闭的气体捕集空间,并且由在所述气体产生空间内产生的气体以及用于产生气体的液体物质无法通过的材质构成;以及
气体捕集管,其使所述气体捕集空间和所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连通,并且将被捕集到所述气体捕集空间的气体引导至所述气体产生空间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镕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以和洋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