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9422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主动采集配电网端口处的实际有功功率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网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光伏装机量与日俱增。光伏发电的清洁,低噪音,易管理等特点,使其成为了燃料发电的理想替代。然而,光伏发电的间断性和随机性,随着光伏渗透率的提升,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配置储能系统,利用储能的能量双向流动特性,来调节功率平衡,以缓和频率波动。但是,在同一个微网中,随着光伏渗透率的上升,就需要配置更大容量的储能来平衡功率,这无疑会增加更大的投资。而且,即使配置了足够的储能,因为储能容量的限制,还是会存在过充过放的可能。公开号为CN10406509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合模块化微电网组网结构及方法,实现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内多类型负荷、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模块化封装,模块化微电网作为独立可控的电源/负荷单元主动参与大电网调度运行;通过混合储能系统结构及接入方式的合理设计,使得并网/孤岛双模式无缝切换成为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其中,光伏发电系统采用二级换流控制,第一级为DC/DC buck换流器,第二级为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DC/DC buck换流器上加入频率恢复控制、比例调度控制和下垂控制,具体控制步骤如下:/n(1)主动采集配电网端口处的实际有功功率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其中,光伏发电系统采用二级换流控制,第一级为DC/DCbuck换流器,第二级为DC/AC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在DC/DCbuck换流器上加入频率恢复控制、比例调度控制和下垂控制,具体控制步骤如下:
(1)主动采集配电网端口处的实际有功功率Ppcc;
(2)计算端口参考有功功率与实际有功功率Ppcc的功率差值ΔP,并将功率差值ΔP传递给各光伏电源;
(3)各光伏电源进行频率恢复控制,采集各光伏电源的输出端口频率f,计算修正后的额定频率控制公式如下:



式中,fr是额定频率,KP-T,KI-T分别为频率恢复控制的比例和积分系数,Δf是频率偏差Δf=fr-f;
(4)各光伏电源进行比例调度控制,根据来自调度中心的功率差值ΔP和预设的额定值采集光伏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得到修正后的额定值控制公式如下:



其中,是修正后的额定dp/dv,KP-S,KI-S分别是比例调度控制的比例和积分系数,ΔP为联络线的功率差值,ΔP=Pr-Ppcc,Pr为额定功率;
(5)各光伏电源进行下垂控制,输入得到的和通过下垂公式计算得到参考值控制公式如下:



其中,是光伏电源输出dp/dv参考值,是修正后的额定dp/dv,n是下垂系数,f是光伏电源输出端口频率,是修正后的额定频率;
(6)各光伏电源根据dp/dv参考值控制实际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频率恢复控制中,增加一阶惯性模块,整体控制公式如下:



式中,T3为惯性时间常数,*是卷积符号,是惯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dp/dv的光伏主动配电网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比例调度控制中,增加一阶惯性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基倪佳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