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同轴电线的端部的编织部折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同轴电线的端部的编织部折回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同轴电线包括芯线、覆盖芯线的外周的内被覆、覆盖内被覆的外周的编织部以及覆盖编织部的外周的外护皮。例如,当同轴电线端子装接到该类型的同轴电线的端部时,从电线端部剥离预定长度的外护皮以露出编织部,将露出的编织部折回以覆盖外护皮,并且将屏蔽端子压接至折回部。作为用于折回露出的编织部的自动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中示例的编织部折回装置。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编织部折回装置包括如下单元(第一编织部张开单元):其通过使一对张开爪从外径方向按压露出的编织部的基端部而径向向外地张开露出的编织部的末端侧。此外,还设置如下单元(第二编织部张开单元):其通过使得张开管沿着内被覆的外周进入末端侧被张开的编织部的内侧而进一步张开编织部。此外,还设置有编织部折回单元,其通过使折回部件沿着张开管的外周前进而使编织部在外护皮的末端位置处弯曲,并且将编织部折回以覆盖外护皮。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0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同轴电线的端部的编织部折回装置,其中,预定长度的外护皮从电线端部剥离,并且露出的编织部折回以覆盖所述外护皮,所述同轴电线包括:芯线、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内被覆、覆盖所述内被覆的外周的所述编织部以及覆盖所述编织部的外周的所述外护皮,所述用于同轴电线的端部的编织部折回装置包括:/n第一编织部张开单元,该第一编织部张开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使张开爪从外径方向按压露出的所述编织部的基端部,使所述露出的编织部的末端侧径向向外地张开;/n第二编织部张开单元,该第二编织部张开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使张开管沿着所述内被覆的外周从电线端部侧进入到所述末端侧被张开的所述编织部的内侧,使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8 JP 2019-1222971.一种用于同轴电线的端部的编织部折回装置,其中,预定长度的外护皮从电线端部剥离,并且露出的编织部折回以覆盖所述外护皮,所述同轴电线包括:芯线、覆盖所述芯线的外周的内被覆、覆盖所述内被覆的外周的所述编织部以及覆盖所述编织部的外周的所述外护皮,所述用于同轴电线的端部的编织部折回装置包括:
第一编织部张开单元,该第一编织部张开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使张开爪从外径方向按压露出的所述编织部的基端部,使所述露出的编织部的末端侧径向向外地张开;
第二编织部张开单元,该第二编织部张开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使张开管沿着所述内被覆的外周从电线端部侧进入到所述末端侧被张开的所述编织部的内侧,使所述编织部进一步张开;以及
编织部折回单元,该编织部折回单元被构造为,通过使折回部件沿着所述张开管的外周从所述同轴电线的末端侧向基端侧前进,使所述编织部在所述外护皮的末端位置处弯曲,并且使所述编织部折回以覆盖所述外护皮,其中,
所述第一编织部张开单元包括:
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具有加工轴线,该加工轴线与被保持在用于加工的固定位置处的所述同轴电线的端部的轴线一致;
旋转体,该旋转体绕着所述加工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单元主体上;
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被构造为被驱动以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多个开闭块,该多个开闭块在以所述加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布置在所述旋转体上,并且在以所述加工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径向上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旋转体上;
开闭驱动机构,该开闭驱动机构被构造为,同步地径向向外张开所述多个开闭块,并且同步地径向向内闭合所述多个开闭块;以及
多个张开辊,该多个张开辊围绕与所述加工轴线平行的轴线分别可转动地装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原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日本连续端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