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932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置于汽车控制面板上,包括:编码器组件,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均为中空筒体结构的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所述第一编码器的外壁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卡合连接有外钮,所述外钮旋转可带动所述第一编码器转动;所述编码器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PCB板,所述第一PCB板上设置有第一硅胶按键,所述第一硅胶按键的顶面抵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腔以相抵于所述外钮。将空调的温度模式/风量模式/吹风模式的切换和调节功能集中到外钮的操作上,极大的减小了功能按钮所占用控制面板的空间,节约了生产材料,从而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按钮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空调作为一种汽车的重要功能部件,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车载空调控制开关的风量调节、温度调节、吹风模式功能等以及手动和auto模式的切换都是以独立开关的方式分开设置,这样就造成了轿车内开关的数量众多,轿车中控面板结构的复杂,为了布局众多的各类控制开关,会牺牲一定的车载内部空间。同时由于开关数量众多就必然会降低轿车的组装生产效率,使得成本上升,增加了制造难度。而且降低了轿车内饰的美观程度,体验感也比较差。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空调功能按钮分开设置,占用车载空间,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设置于汽车控制面板上,包括:编码器组件,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均为中空筒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设置于汽车控制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组件(1),所述编码器组件(1)包括均为中空筒体结构的第一编码器(11)和第二编码器(12),所述第一编码器(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编码器(12)的内壁;/n所述第一编码器(11)的外壁连接有周向固定的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的顶端卡合连接有外钮(4),所述外钮(4)旋转可带动所述第一编码器(11)转动;/n所述编码器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PCB板(5),所述第一PCB板(5)上设置有第一硅胶按键(6),所述第一硅胶按键(6)的顶面抵接有第二支架(7),所述第二支架(7)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的内腔以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旋钮,设置于汽车控制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组件(1),所述编码器组件(1)包括均为中空筒体结构的第一编码器(11)和第二编码器(12),所述第一编码器(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编码器(12)的内壁;
所述第一编码器(11)的外壁连接有周向固定的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的顶端卡合连接有外钮(4),所述外钮(4)旋转可带动所述第一编码器(11)转动;
所述编码器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PCB板(5),所述第一PCB板(5)上设置有第一硅胶按键(6),所述第一硅胶按键(6)的顶面抵接有第二支架(7),所述第二支架(7)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3)的内腔以相抵于所述外钮(4),按压所述外钮(4)时,所述第二支架(7)向下挤压所述第一硅胶按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7)的内底壁抵接有第二硅胶按键(8),所述第二硅胶按键(8)的顶面连接有第二PCB板(9),所述第二PCB板(9)与所述第一PCB板(5)电连接,拉拔所述外钮(4)时,所述第二支架(7)向上挤压所述第二硅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器(11)的外壁设置有引导槽(111),所述第一支架(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引导槽(111)宽度相匹配的引导柱(31),所述引导柱(31)滑动连接于所述引导槽(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钮(4)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1),所述第一支架(3)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所述第一卡接部(41)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金镳苏朝晖欧阳昌雄邱万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