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世太专利>正文

一种多用支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91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支撑在墙体上的多用支撑杆,用于悬挂物品,主要由内、外管和调节杆组成,在插入外管的内管的端口处设有一个锥度槽,另一端套有一个伸出内管的套管;调节杆一端设有与所述锥度槽相配的锥头、另一端可旋入套管内;通过旋转套管使调节杆的锥头挤压内管,达到固定内、外管的作用,可直接挤压在墙体上,长短可调、安装作用方便。(*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支撑杆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支撑在二个墙体上的支撑杆,特别是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多用支撑杆。现在人们在晾台或橱房常常需要挂放一些东西,所以人们经常用到支撑杆,而市场上所售的支撑杆大都需要二端固定在墙体上,安装不方便且损坏墙面。现在也出现了利用气囊吸在墙体上的支撑杆,安装非常方便,但承受力不够,实用性不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直接挤压在墙体上的多用支撑杆。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用支撑杆,主要由内管(1)、外管(2)和调节杆(3)组成,其特征在于:插入外管(2)的内管(1)的端口处设有一个锥度槽(4)、另一端口内套有一个伸出内管(1)的套管(5);插入内管(1)的调节杆(3)一端设有一个与锥度槽(4)相配的锥头(6)、另一端旋入套管(5)内。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设计了内、外管和调节杆,可直接挤压在墙体上,且锁定牢固、越压越紧,具有长、短可调,不损坏墙面,安装使用方便、美观的效果。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外管端部的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中,1为内管、2为外管、3为调节杆、4为锥度槽、5为套管、6为锥头、7为滚轮、8为支架、9为支座、10为弹簧、11为孔。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内管1、外管2和调节杆3,内管1伸入外管2内可拉伸、缩退。在内管1申入外管2的一端设有一个锥度槽4,另一端套有一个伸出内管1的套管5。调节杆3位于内管1内,一端设有与锥度槽4相配的锥头6、另一端旋入套管5内,调节杆3与套管5之间采用螺蚊结构联结。通过转动套管5,可使得调节杆3的锥头6压入锥度槽4内,挤压锥度槽4向外扩张,从而使内管1、外管2紧紧固定在一起。如图1、2所示,本用新型还设有二个可压在墙体上的支座9,支座9上设有上窄下宽的斜面。在外管2的端口处卡有一个带滚轮7的-->支架8,滚轮7直接压在支座9的斜面上、可沿斜面上下滚动。支座9与支架8卡合在一起,但能上下移动。在内管1的端口处也卡有一个带滚轮7的支架8,该支架8是套在内管1的套管5内,该支架8内还设有一个压缩弹簧10以增大压力。调节杆3可旋入上述的套管5内,套管5可在内管1内转动,在套管5伸出内管1的地方还设有可插入旋转工具转动套管5的孔11。调节杆3旋入套管5内直接顶在支架8内的弹簧10上。内管1的支架8也通过一个支座9挤在墙体上。使用时,根据墙体间的距离尽量拉伸内管1、外管2,使二端的支座9紧靠墙体。再用工具旋转套管5,由于螺蚊作用,带动调节杆3向外伸,锥头6向外挤压锥度槽4,使得内管1紧紧挤压在外管2上。同时设在支架8内的弹簧10受调节杆3压迫,会向外顶支架8,从而实现支座9牢固固定在墙体上的作用。在杆上悬挂物品时,由于杆向下压,滚轮7就会沿支座9的斜面向下滚动,紧紧挤压住支座9,从而实现牢固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支撑杆,主要由内管(1)、外管(2)和调节杆(3)组成,其特征在于:插入外管(2)的内管(1)的端口处设有一个锥度槽(4)、另一端口内套有一个伸出内管(1)的套管(5);插入内管(1)的调节杆(3)一端设有一个与锥度槽(4)相配的锥头(6)、另一端旋入套管(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支撑杆,主要由内管(1)、外管(2)和调节杆(3)组成,其特征在于:插入外管(2)的内管(1)的端口处设有一个锥度槽(4)、另一端口内套有一个伸出内管(1)的套管(5);插入内管(1)的调节杆(3)一端设有一个与锥度槽(4)相配的锥头(6)、另一端旋入套管(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外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世太
申请(专利权)人:田世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