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及智能合约开发部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902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5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智能合约开发部署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显示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接收用户通过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所添加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及逻辑的设置,生成智能合约;对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生成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将编译产生的智能合约脚本程序,自动部署到指定的区块链网络中。以此方式,可以保持用户应用程序与智能合约程序的一致性;也保证了智能合约和用户程序的代码规范性;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简化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提高了用户的入门效率;让用户更加专注于业务层面而非底层程序开发层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及智能合约开发部署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区块链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智能合约开发部署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而对于现代的区块链来说,智能合约的发展可谓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提供了更加强大的逻辑功能,可以满足各种领域的业务要求将区块链从最初单一数字货币应用,发展融入到了金融、政务服务、供应链、游戏等各个领域。智能合约在区块链2.0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智能合约可以提供强大的可编程能力,从而满足不同行业的业务逻辑。智能合约是用户业务平台与区块链平台交互的纽带。智能合约,即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存储在区块链上,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由区块链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将传统的合约电子化,而在于革命性地将传统合约地背书执行由法律替换成了代码,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防篡改的平台,能够确保智能合约一定能够被执行。智能合约本身是可运行的程序,需要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当前智能合约部署较多的区块链平台是比特币、以太坊和超级账本,以以太坊为例,用户需要通过solidity语言开发智能合约,然后编译成字节码并发布到区块链平台,在EVM(以太坊虚拟机)上运行。而目前智能合约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相关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用户需要学习较多的概念和知识,包含了包括分布式技术、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等在内的多领域技术,掌握众多工具才能进行智能合约的开发、部署、测试和运行,对开发人员的对区块链网络技术的掌握和编程能力的要求较高。并且,由于区块链技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型技术,具有开发区块链网络的能力的人才储备也很缺乏,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培训,这使得区块链网络的创建困难大、耗时长、耗资巨。不同开发人员对于区块链的理解不同,以及其本身的开发能力不同,导致智能合约的功能是否完善。同时,智能合约之所以能够被用户的应用程序被调用和访问,是因为智能合约需要提供对外可访问的API接口,这个API接口与需要访问的应用程序需要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一旦有所不同,将导致用户的应用程序无法访问区块链的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合约开发部署方法方案。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用于向用户提供图形化界面,以便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编写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编译器,用于部署不同编译工具链版本,对所编写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区块链部署器,用于将编译生成的智能合约自动部署到指定的区块链中。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为图形化编辑器,包括模型管理模块、依赖库模块、代码调用模块、语法检测模块、语义增强模块、逻辑检测模块。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编写智能合约包括:用户通过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添加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及逻辑,调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代码,进行智能合约编写。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模型管理模块用于为用户提供数据模型以及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设置;所述代码调用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所添加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及逻辑调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代码。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对所编写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包括:产生适用于智能合约的脚本程序,同时产生可被外界程序调用的API接口。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智能合约创建方法,该方法包括:显示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提供的用户界面,接收用户通过所述用户界面所添加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及逻辑,生成智能合约;对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生成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将编译产生的智能合约脚本程序,自动部署到指定的区块链网络中。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载所述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搭建集成环境。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或直接进入所述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的主界面。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点击或拖动数据模型图标添加数据模型、输入数据模型属性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工作流创建图标,对于所添加的多个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基于图1中所示的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创建方法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1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102,用于向用户提供图形化界面,以便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编写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编译器104,用于部署不同编译工具链版本,对所便携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区块链部署器106,用于将编译生成的智能合约自动部署到指定的区块链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合约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合约编写、合约编译、合约部署三个阶段,框架针对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用于向用户提供图形化界面,以便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编写智能合约;/n智能合约编译器,用于部署不同编译工具链版本,对所编写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n区块链部署器,用于将编译生成的智能合约自动部署到指定的区块链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用于向用户提供图形化界面,以便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编写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编译器,用于部署不同编译工具链版本,对所编写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
区块链部署器,用于将编译生成的智能合约自动部署到指定的区块链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为图形化编辑器,包括模型管理模块、依赖库模块、代码调用模块、语法检测模块、语义增强模块、逻辑检测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用户通过可视化操作编写智能合约包括:
用户通过所述可视化智能合约生成器添加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及逻辑,调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代码,进行智能合约编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型管理模块用于为用户提供数据模型以及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设置;
所述代码调用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所添加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属性、数据、映射关系及逻辑调用相应的编程语言编写代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对所编写的智能合约进行编译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生李晔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模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