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96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在传统叠后地震井震时深标定的基础上,结合了叠前道集资料的应用,对于时深关系整体拉伸压缩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叠前道集的动校正速度分析功能质控区分时深关系异常的类型并进行校正;对于时深关系局部拉伸压缩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井旁地震道的相位时间为标准时间,通过校正合成记录的相位时间,实现时深关系局部拉伸压缩校正。时深标定过程中,未改变测井曲线本身的量值,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不准确的声波时差数据作为时深转换速度的基础数据导致井震标定工作难度与结果不准的技术问题,为后续高精度反演提供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
,尤其涉及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时深标定是当今油气勘探研究中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测井数据是在井下的纵向方向进行勘测,是深度域数据;而地震数据是在地表上进行勘测,是时间域数据。测井数据的特点是纵向分辨率高,横向分辨率低,而地震数据的特点与测井数据相反。井震时深标定是连接测井与地震资料的桥梁,时深标定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了构造解释和地震反演的准确性。井震标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仅通过一条原始的声波时差曲线(纵波速度的倒数)进行一系列的转换,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地震层位时间是固定不变的,测井深度层位相对于地震时间层位进行平移、拉伸和压缩操作,根据图像映射原理,以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最大相关度为质控,达到井震标定目标。实际工作中,声波时差测井数据由于受井径、频散、初始速度未知性等的影响,声波测井求取的地层平均速度用于井震标定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在钻井过程中,有些砂泥岩地层比较疏松,再加上泥浆滤液长时间的浸泡,很容易发生垮塌引起的井径变化,导致声波时差数据不准;其次,声波传播速度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且频率越高速度的频散现象越严重,声波测井的高频采集特点导致它的频散现象更突出;最后,声波测井往往不是全井段观测,而是从某一深度开始观测,因此用它求取平均速度时,必须在地面与观测起始点之间做一系列的假设。综上,不准确的的声波时差数据作为时深转换速度的基础数据是导致井震标定工作难度与结果不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井震标定工作难度、提高结果准确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不准确的的声波时差数据作为时深转换速度的基础数据导致井震标定工作难度与结果不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所述时深标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井资料的层位划分与地震资料的层位划分,获取初始时深控制点,利用纵波测井数据获取初始的时深关系曲线与时间域纵波速度;步骤二:用井旁叠前道集与其对应的均方根速度对叠前道集进行反动校正处理,得到反动校正的双曲线道集;步骤三:用步骤一得到的时间域纵波速度计算得到测井均方根速度,使用该均方根速度对双曲线道集进行动校正,进行动校拉平判断;若判断结果满意,制作合成记录,工作结束;若判断结果不满意,则进行下述步骤;步骤四、给出深度域纵波速度均值漂移范围与步长,重复步骤一、二、三;若动校正的拉平判断结果满意,则漂移后的纵波速度作为新的时深转换纵波速度,结合初始时深控制点,计算新的时深关系曲线与合成记录,工作结束;若判断结果不满意,则进行下述步骤;步骤五、根据步骤一得到的时间域纵波速度制作合成记录,结合叠后地震道的资料相位相似度对比,递归自动搜索时深校正控制点;步骤六、利用时深校正控制点校正时深曲线,原始井曲线使用新时深关系进行重采样并计算合成记录。优选的,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所述获取初始时深控制点通过寻找测井与地震的标志层位,利用深度漂移方式将井上深度域与地震时间域的标志层位置进行对应,对应后的测井和地震标志层位点位置就是时深控制点,以时深控制点为平均速度计算起始点,利用深度域纵波速度计算平均速度,并进行时深转换,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TL=T0+(DL-D0)/VpL(1-4)VaveL=DL/TL(1-6)(1-1)式中,T0是时间域的时深控制点,D0是深度域的时深控制点,Vave*是时深控制点位置的平均速度;(1-2)和(1-3)式中,L位置是测井深度上距离D0最近的位置,当L位置的深度值小于D0,则使用(1-2)迭代式计算D0以上的深度点的时间值,式中:DL是L位置处的深度值,VpL+1是L+1位置的深度域测井纵波速度,TL是L深度位置处的时间值,然后使用(1-3)迭代式计算D0以下位置的时间值,式中:TL+1是L+1深度位置处的时间值,DL+1是L+1位置处的深度值;(1-4)和(1-5)式中,L位置是测井深度上距离D0最近的位置,当L位置的深度值大于D0,则使用(1-4)迭代式计算D0以下的深度点的时间值,然后使用(1-5)迭代式计算D0以上位置的时间值,式中:TL-1是L-1深度位置处的时间值,DL-1是L-1位置处的深度值;式(1-6)计算L位置的平均速度,VaveL是L位置的平均速度。优选的,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域纵波速度获取通过平均速度计算时深曲线,并对深度域测井纵波进行重采样得到时间域纵波。优选的,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叠前双曲线道集动校拉平判断时深关系准确性,通过测井均方根速度对双曲线道集进行动校正,若双曲线道集拉平则说明测井均方根速度合理,时深标定工作结果;若双曲线道集不能拉平则说明测井均方根速度不合理。优选的,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域纵波速度均值漂移范围与步长为VC∈[Vmin,ΔV,Vmax],则用于计算平均速度的校正层速度为其中:VC是均值偏移量,Vmin、ΔV、Vmax分别是漂移量的最小值、步长和最大值,是均值漂移校正后的深度域纵波速度,Vp是原始深度域纵波速度。优选的,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所述进行递归自动搜索局部时深校正控制点步骤,需结合叠后地震道的资料相位相似度对比,且以四分之一波长长度为约束。本专利技术中,在传统叠后地震井震时深标定的基础上,结合了叠前道集资料的应用,充分利用叠前道集的动校正速度分析功能质控区分出时深关系异常的类型,然后分情况对时深关系进行校正;本专利技术的平均速度计算起点为测井地震标志层对应点,该点不受测井观测状况的影响,是可靠的时深对应点,从此点开始递推计算平均速度,避免了对起始深度缺失段数据的均匀假设。本专利技术利用地震均方根速度的真实性,叠前道集进行反动校正得到的叠前双曲线道集,用于对时深关系的质控判断和时深关系整体拉伸压缩校正。对于时深关系局部拉伸压缩,根据地震时间的不变性,本专利技术以井旁地震道的相位时间为标准时间,通过校正合成记录的相位时间,间接实现时深关系曲线的拉伸压缩校正。本专利技术对测井曲线的压缩与拉伸只是调整了时深转换的速度参数,未改变测井曲线本身的量值,为后续的反演提供了良好的时域初始地质模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不准确的的声波时差数据作为时深转换速度的基础数据导致井震标定工作难度与结果不准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深标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根据井资料的层位划分与地震资料的层位划分,获取初始时深控制点,利用纵波测井数据获取初始的时深关系曲线与时间域纵波速度;/n步骤二:用井旁叠前道集与其对应的均方根速度对叠前道集进行反动校正处理,得到反动校正的双曲线道集;/n步骤三:用步骤一得到的时间域纵波速度计算得到测井均方根速度,使用该均方根速度对双曲线道集进行动校正,进行动校拉平判断;若判断结果满意,制作合成记录,工作结束;若判断结果不满意,则进行下述步骤;/n步骤四、给出深度域纵波速度均值漂移范围与步长,重复步骤一、二、三;若动校正的拉平判断结果满意,则漂移后的纵波速度作为新的时深转换纵波速度,结合初始时深控制点,计算新的时深关系曲线与合成记录,工作结束;若判断结果不满意,则进行下述步骤;/n步骤五、根据步骤一得到的时间域纵波速度制作合成记录,结合叠后地震道的资料相位相似度对比,递归自动搜索时深校正控制点;/n步骤六、利用时深校正控制点校正时深曲线,原始井曲线使用新时深关系进行重采样并计算合成记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深标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井资料的层位划分与地震资料的层位划分,获取初始时深控制点,利用纵波测井数据获取初始的时深关系曲线与时间域纵波速度;
步骤二:用井旁叠前道集与其对应的均方根速度对叠前道集进行反动校正处理,得到反动校正的双曲线道集;
步骤三:用步骤一得到的时间域纵波速度计算得到测井均方根速度,使用该均方根速度对双曲线道集进行动校正,进行动校拉平判断;若判断结果满意,制作合成记录,工作结束;若判断结果不满意,则进行下述步骤;
步骤四、给出深度域纵波速度均值漂移范围与步长,重复步骤一、二、三;若动校正的拉平判断结果满意,则漂移后的纵波速度作为新的时深转换纵波速度,结合初始时深控制点,计算新的时深关系曲线与合成记录,工作结束;若判断结果不满意,则进行下述步骤;
步骤五、根据步骤一得到的时间域纵波速度制作合成记录,结合叠后地震道的资料相位相似度对比,递归自动搜索时深校正控制点;
步骤六、利用时深校正控制点校正时深曲线,原始井曲线使用新时深关系进行重采样并计算合成记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前叠后井震联合时深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初始时深控制点通过寻找测井与地震的标志层位,利用深度漂移方式将井上深度域与地震时间域的标志层位置进行对应,对应后的测井和地震标志层位点位置就是时深控制点,以时深控制点为平均速度计算起始点,利用深度域纵波速度计算平均速度,并进行时深转换,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TL=T0+(DL-D0)/VpL(1-4)



VaveL=DL/TL(1-6)
(1-1)式中,T0是时间域的时深控制点,D0是深度域的时深控制点,Vave*是时深控制点位置的平均速度;(1-2)和(1-3)式中,L位置是测井深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佳佳刘俊陈有兵杨辉万义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恒利华石油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