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963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岩性分类与统计,纵波阻抗的计算与统计,煤层顶、底界面确定,井震标定,三维地层模型构建,概率密度函数及变差函数拟合,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钻孔、测井及叠后三维地震数据,通过钻孔和测井数据获得岩性、纵波阻抗数据,通过识别煤层的顶底界面和标定井震数据建立井震数据的转换关系。对获得的煤层顶底界面范围之间的空间进行网格化。对岩性和纵波阻抗数据分别进行拟合获取概率密度函数和变差函数。基于测井数据、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地层模型、岩性和纵波阻抗的概率密度函数及变差函数进行模拟、计算,最终获得煤层和夹矸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储量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及其所含夹矸分布的精准预测对煤炭的生产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由于煤炭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当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钻井进行局部探测和利用地震进行大范围探测。对地下进行钻孔探测,虽然精确度很高,但范围小,对大范围的地区进行打钻成本太高。地震勘探是目前广泛的探测方法之一,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探测,成本较低,但地震勘探不能直接反映地下煤层及夹矸的分布和厚度信息,需要利用反演方法对地下信息进行间接预测。目前常用的反演方法是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该方法是基于地震纵波阻抗的反演方法,但其分辨率较低,在面对几米左右的薄煤层尤其是内部含有1-2m厚的夹矸反演时,准确度较低。目前在煤炭领域内,在薄煤层及夹矸厚度的准确预测方面没有较为成熟的体系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煤层及夹矸的反演准确度较低的问题,形成一套可行的反演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所述煤层及夹矸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对钻孔岩性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获得包括煤层和夹矸在内的各岩性分布数据;/n对密度和声波速度测井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纵波阻抗数据;/n对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层位追踪,获取煤层顶面时间界面和煤层底面时间界面;/n进行井震标定,并提取子波,建立测井数据与所述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的时深转换关系;/n对所述煤层顶面时间界面上移第一时间值,得到新煤层顶面时间界面,对所述煤层底面时间界面下移第二时间值,得到新煤层底面时间界面,并对所述新煤层顶面时间界面和所述新煤层底面时间界面之间构成的三维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获得三维网格化地层模型;/n对所述各岩性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钻孔岩性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获得包括煤层和夹矸在内的各岩性分布数据;
对密度和声波速度测井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纵波阻抗数据;
对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层位追踪,获取煤层顶面时间界面和煤层底面时间界面;
进行井震标定,并提取子波,建立测井数据与所述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的时深转换关系;
对所述煤层顶面时间界面上移第一时间值,得到新煤层顶面时间界面,对所述煤层底面时间界面下移第二时间值,得到新煤层底面时间界面,并对所述新煤层顶面时间界面和所述新煤层底面时间界面之间构成的三维空间进行网格化处理,获得三维网格化地层模型;
对所述各岩性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拟合,获得各岩性概率密度函数和各岩性变差函数;
对所述纵波阻抗数据进行分析拟合,获得纵波阻抗概率密度函数和纵波阻抗变差函数;
基于所述叠后三维地震数据、所述测井数据、所述地层模型、所述各岩性概率密度函数、所述各岩性变差函数、所述纵波阻抗概率密度函数及所述纵波阻抗变差函数对煤层及夹矸开展厚度预测,并获得煤层和夹矸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及夹矸厚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钻孔岩性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的步骤中,对钻孔岩性数据进行分类是对不同岩性按照测井的采样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卫红李刚石兵谢永存邹虎侯超洪飞王成龙何晓天杨波张文伟周鸿魁王淏曹洲野贾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李村煤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