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变电站进行一次设备电流互感器CT、开关端子箱及保护测控装置等更换或大修技改时都需要进行升流及CT极性试验,而对于CT极性试验,目前都是采用一次增加直流电源二次则用电流指针表来观察指针的偏向,这样来分析判断CT是否满足减极性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用蓄电池进行点极性时,可能由于一次回路时间常数大,转变到二次回路的电流就会很小,为μA级,很难通过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来判断极性。所以采用灵敏度低的指针表偏转不明显,而采用灵敏度高的,则可能因感应电流较大超出指针表的量程甚至烧坏电流表,此传统办法存在无法明显地对极性判断、效率低、速度慢的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133154A,公开日:2014-11-05,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对智能变电站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数据进行循环缓存处理,提取直流法极性测试开始前ΔT时间段内的数据,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CT二次绕组的两个接线柱、分压电路模块、AD转换模块、主控制器、显示模块、电源模块;/n所述的接线柱通过与变电站的CT二次绕组连接,用于采集变电站CT端的电流;/n所述的接线柱与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所述的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n所述的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所述的主控制器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所述的电源模块分别向AD转换模块、主控制器、显示模块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CT二次绕组的两个接线柱、分压电路模块、AD转换模块、主控制器、显示模块、电源模块;
所述的接线柱通过与变电站的CT二次绕组连接,用于采集变电站CT端的电流;
所述的接线柱与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分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主控制器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电源模块分别向AD转换模块、主控制器、显示模块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柱将采集到的μA电流经过分压电路模块变成Ui的mV级,接着经过AD转换模块输出Uo为V级的电压;
当变电站CT为减极性时,所述的主控制器采样到正电压,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CT为减极性”,否则为“CT为加极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行指示灯模块,所述的运行指示灯模块的输入端用于与接线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行指示灯模块包括启动开关K1、变压器、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ZD3、稳压二极管ZD4、电容C6、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电容C7、电容C8、电阻R9、发光二极管D1;
所述的启动开关K1、变压器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的接线柱串联;
所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稳压二极管ZD1的输出端、稳压二极管ZD2的输出端、电容C6的一端连接;
所述的稳压二极管ZD1的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ZD3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稳压二极管ZD2的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ZD4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稳压二极管ZD3的输入端、稳压二极管ZD4的输入端、电容C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的变压器另一端的A引脚接在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3之间;
所述的变压器另一端的B引脚接在稳压二极管ZD2、稳压二极管ZD4之间;
所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7、电容C8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接地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湃,梁永成,梁志,张慧华,覃汉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