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弯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弯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抗弯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多领域中,针对一些构件需要进行测定其材料承受弯曲载荷时的力学特性的试验。例如,在核电领域中,经常需要对燃料元件(如燃料棒)进行抗弯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弯试验装置,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试验,使用更加灵活。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弯试验装置,包括:承载平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承载平台上,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共同夹持试验样件;压力加载机构,设置在承载平台上,压力加载机构与试验样件相配合以对试验样件施加试验压力,压力加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第二夹持机构的相对位置可调。进一步地,压力加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第二夹持机构均具有与承载平台可相对滑动的调整状态以及与承载平台相对固定的锁定状态。进一步地,抗弯试验装置还包括滑动组件,滑动组件与压力加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承载平台相配合,滑动组件包括:滑槽,至少一侧槽壁上具有止挡部,止挡部与滑槽的槽底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且部分插入至容置空间;锁紧结构,与滑块连接,通过锁紧结构能够使滑块朝向滑槽的开口方向移动,并通过移动将滑块插入容置空间的部分与止挡部抵顶配合,以使与滑动组件配合的压力加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或第二夹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进一步地,滑槽贯通设置在承载平台上,滑块设置在压力加载机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第二夹持机构的底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平台(10);/n第一夹持机构(20)和第二夹持机构(30),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0)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共同夹持试验样件(40);/n压力加载机构(50),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0)上,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与所述试验样件(40)相配合以对所述试验样件(40)施加试验压力,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的相对位置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平台(10);
第一夹持机构(20)和第二夹持机构(30),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0)上,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和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共同夹持试验样件(40);
压力加载机构(50),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0)上,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与所述试验样件(40)相配合以对所述试验样件(40)施加试验压力,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的相对位置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均具有与所述承载平台(10)可相对滑动的调整状态以及与所述承载平台(10)相对固定的锁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弯试验装置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承载平台(10)相配合,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滑槽(61),至少一侧槽壁上具有止挡部(611),所述止挡部(611)与所述滑槽(61)的槽底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滑块(6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61)内且部分插入至所述容置空间;
锁紧结构(63),与所述滑块(62)连接,通过所述锁紧结构(63)能够使所述滑块(62)朝向所述滑槽(61)的开口方向移动,并通过移动将所述滑块(62)插入所述容置空间的部分与所述止挡部(611)抵顶配合,以使与所述滑动组件配合的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或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处于所述锁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61)贯通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10)上,所述滑块(62)设置在所述压力加载机构(50)、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0)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21)上的第一夹持主体(22),所述第一夹持主体(22)具有第一夹持通道,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0)包括第二支撑结构(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1)上的第二夹持主体(32),所述第二夹持主体(32)具有第二夹持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通道与所述第二夹持通道的高度相同以使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通道和所述第二夹持通道中的所述试验样件(40)呈水平状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通道和所述第二夹持通道中的至少一个高度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主体(22)包括:
筒体(221),其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第一夹持通道;
弹性套(222),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夹持通道内,所述弹性套(222)具有避让所述试验样件(40)以使所述试验样件(40)能够穿入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打开状态以及箍紧所述试验样件(40)以使所述试验样件(40)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通道内的箍紧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套(222)沿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第一端,所述弹性套(222)包括缩径部,所述缩径部的端部外露于所述第一夹持通道,所述缩径部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缩径部的套壁上具有多个沿轴向开设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缩径部的内壁上具有向内凸出的夹紧部,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内壁上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环形抵顶部,所述环形抵顶部与所述缩径部的外壁相贴合,
所述第一夹持主体(22)还包括:
压盖(223),沿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221)对应于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第一端的端部,所述压盖(223)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试验样件(40)的避让孔(2231),通过所述压盖(223)按压所述缩径部外露于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部分,以推动所述弹性套(222)移动,随着所述弹性套(222)的移动,所述环形抵顶部抵顶所述缩径部的套壁,以使所述缩径部沿径向向内收缩,所述夹紧部夹紧所述试验样件(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通道的内壁具有锥形面,所述锥形面形成所述环形抵顶部,所述缩径部的外壁呈锥状并与所述锥形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业磊,杜爱兵,孟雷,甘谛,丁星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