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观可视化多层自支撑固相弹塑性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观可视化多层自支撑固相弹塑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水力压裂作业中需要向油层中挤注压裂液及压裂液支撑剂,压裂液支撑剂与压裂液进入被压裂开的裂缝中。由于压裂液支撑剂常温下为液相,具有独特的热敏感性,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会产生固相。在油层形成的裂缝中,受到地层压力的作用,温度升高,压裂液支撑剂受热形成具有良好强度的支撑固相以支撑裂缝不闭合。压裂液支撑剂形成的压裂液支撑剂固相的性能优劣是压裂施工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压裂前需要微观可视化多层自支撑固相弹塑性测试装置对压裂液支撑剂固相的性能进行研究,以提高压裂作业的成功率,提高采油效率。相关技术采用的测试装置为破碎机,破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破碎室与压力机构。将压裂液支撑剂固相放入破碎室内,通过压力机构对破碎室内的压裂液支撑剂固相施加压力,对施加压力后的压裂液支撑剂固相进行筛分,测量压裂液支撑剂固相的破碎率。通过压裂液支撑剂固相的破碎率对压裂液支撑剂固相的性能进行研究。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压裂液支撑剂固相的性质与常规石英砂、陶粒等支撑剂性质不同,在高压下的破碎率很小(<5%),仅通过破碎机获取破碎率作为压裂液支撑剂固相性能测定的参数,无法准确判断自支撑固相的支撑性能,作为一种新研发的材料,其性质存在多项不确定性。且由于压裂液自支撑固相的抗压能力强,已有的测试装置的测量范围无法高于100MP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观可视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观可视化多层自支撑固相弹塑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测试主架(1)、动力单元(2)、动力传递单元(3)、测量单元(4)与显示单元(5);/n所述测试主架(1)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盖板(6);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6)之间,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同一侧的端部连接;/n所述动力单元(2)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n所述动力传递单元(3)包括: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所述第一活塞(31)、所述第二活塞(32)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均滑动连接;/n所述第一活塞(31)、所述第二活塞(32)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盖板(6)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放置待测试固相;/n所述第一活塞(31)与所述动力单元(2)相连;/n所述测量单元(4)与所述第一活塞(31)或所述第二活塞(32)相连,所述测量单元(4)用于获取所述待测试固相的多项性能参数;/n所述显示单元(5)与所述测量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观可视化多层自支撑固相弹塑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测试主架(1)、动力单元(2)、动力传递单元(3)、测量单元(4)与显示单元(5);
所述测试主架(1)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与盖板(6);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6)之间,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同一侧的端部连接;
所述动力单元(2)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
所述动力传递单元(3)包括: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所述第一活塞(31)、所述第二活塞(32)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均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31)、所述第二活塞(32)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盖板(6)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放置待测试固相;
所述第一活塞(31)与所述动力单元(2)相连;
所述测量单元(4)与所述第一活塞(31)或所述第二活塞(32)相连,所述测量单元(4)用于获取所述待测试固相的多项性能参数;
所述显示单元(5)与所述测量单元(4)连接,且,所述显示单元(5)用于显示所述待测试固相的性能参数信息;
所述测试主架(1)与所述动力传递单元(3)的材质通过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铯:0.91~1.46%、锰:0.35~0.95%、碳:0.30~0.42%、镍:0.15~0.35%、铜:0.12~0.21%、钼:0.09~0.23%、硫:0.09~0.19%、铝:0.08~0.12%、氮:≤0.065%、磷:≤0.023%、钛:≤0.021%、铈:≤0.018%、氧:≤0.002%,余量为铁与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观可视化多层自支撑固相弹塑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5)包括:电性连接的第一终端(51)、第二终端(52)与第三终端(53);
所述第一终端(51)与所述测量单元(4)连接,且,用于获取所述待测试固相的性能参数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52)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51)获取的所述参数信息转换为图像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宇昕,田福春,周华兴,李东平,付大其,李海霞,吕向阳,赵子豪,赵玉东,窦梦琪,郭树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