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80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炉,包括炉体、散热风扇和主控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炉体上下位置的面板和底板,炉体内设置有发热件、热能回收罩;所述的发热件位于面板下方;所述的热能回收罩顶部设有开口、且形成有隔热腔罩设在发热件外围;所述的热能回收罩、炉体与底板之间形成风流动通道,风流动通道与隔热腔相互连通;所述的散热风扇将炉体外部的风抽入风流动通道内、再导入隔热腔内,对发热件进行散热、以及将发热件向外泄漏的热量导向传递至面板。通过上述改良,不但能够让风的流向更加合理、更加精准,减少热量对除面板以外的各构件的影响,还能把发热体泄漏散失的热量最大限度向面板传递并作用于被加热体,减少热量流失,提升热量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炉。
技术介绍
市场上在售的电热炉种类包括电陶炉、电磁炉等。常规的电热炉都具有面板,以及设置在面板上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泄漏,向电热炉主体内辐射,由于电热炉主体内还设有电路板等电器元件,电路板在高热环境下工作寿命会缩短,因此,通常会在电热炉内设置散热风扇或罩住发热体的隔热罩。如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10056916A在2019年7月26日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家用电热炉,它包括壳体,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区域,电热炉还包括:散热保护层、加热组件以及隔热反射板;加热组件设置于加热区域的下方,加热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层加热单元,加热组件用于产生加热锅具所需的热量;散热保护层设置于加热区域和加热组件之间,散热保护层用于吸收并传递热量至加热区域;隔热反射板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底侧,隔热反射板用于隔离并反射热量至加热区域。上述设置的隔热罩是为了避免加热组件的热量直接辐射到主控板上,设置的散热风扇是为了加快带走发热体泄漏的热量和主控板散热。但是散热风扇目的只能为主控板进行散热,功能单一,同时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是从四面八方进行传递,并辐射到隔热反射板上,由于热量是朝四面八方进行传递,因此在传递过程中由于散热风扇带动的气流没有目的性流动,容易在炉体内产生涡流,不能把热量有效排出;导致热能利用率低,同时炉体内的热涡流传递到外壳上,使外壳温度升高发烫。另外中国专利公开号203099922U公开了一种空气对流式隔热装置,其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隔热盘体3,隔热盘体3内设置有空气隔热区4,利用风机产生空气流形成相对稳定的空气隔热屏障,并利用风机6同时冷却线路板7。但该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跟传统的电陶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均只是考虑如何对发热盘2进行散热,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利用风机6引风后对流散热,所以散热的同时也是将本应可以被利用到被加热体的热量一并带走,造成热量的损失,加热效率降低,所以该技术方案并没有考虑将发热盘的热量如何控制和运用,即如何利用空气隔热区内的热量增强对被加热体进行热交换效果,同时又能保持空气隔热区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上限。而且根据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图纸可知,其隔热盘体3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出风口9,必然会导致风的流动速度低、气流散焕,散热效果差。另外,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10056916A在2019年7月26日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家用电热炉,它包括壳体,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热区域,电热炉还包括:散热保护层、加热组件、隔热反射板;加热组件设置于加热区域的下方,加热组件设置有至少一层加热单元,加热组件用于产生加热锅具所需的热量;散热保护层设置于加热区域和加热组件之间,散热保护层用于吸收并传递热量至加热区域;隔热反射板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底侧,隔热反射板用于隔离并反射热量至加热区域;上述结构为了避免加热组件的热量直接辐射到主控板上,还设置有散热通道、散热风扇,散热通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正对于所述散热通道,散热风扇旋转时,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气通过所述散热通道排出所述壳体。上述的电热炉虽然能通过散热风扇带走加热组件泄漏的热量,给主控板散热,但散热风扇的转速是恒定的,无法根据电热炉内部温度的大小进行调节,实用性较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热炉,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风扇功能单一,散热效果差,炉体温度很高,会有烫伤的风险,同时热量流失大,加热效率低,热能利用率低,避免炉体外壳发烫的不足之处;以及散热风扇转速恒定,无法做到散热及热量利用平衡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热炉,包括炉体、散热风扇和主控板,以及分别设置在炉体上下位置的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炉体内设置有发热件、热能回收罩;所述的发热件位于面板下方;所述的热能回收罩顶部设有开口、且形成有隔热腔罩设在发热件外围;所述的热能回收罩、炉体与底板之间形成风流动通道,风流动通道与隔热腔相互连通;所述的散热风扇将炉体外部的风抽入风流动通道内、再导入隔热腔内,将发热件向外泄露的热量导向传递至面板,再带走部分多余的热量,使隔热腔内的温度保持在系统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述的热能回收罩上设置有用于感应隔热腔温度变化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主控板电控连接、且将隔热腔内部温度变化的信息反馈至主控板,主控板根据隔热腔内部温度变化的信息控制散热风扇的转速;具体是:通过对风扇调低风速或停转,使调节隔热腔内的温度在单位时间内上升达到预设值,从而使更多的热能穿过面板传递到被加热体;当隔热腔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提高风扇转速进行快速散热,如此往复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而并非像传统的电炉上的风扇只进行单方面的散热。热能回收罩底部设置有围边和若干个罩体进风孔;所述的围边与底板相连形成风流动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的若干个罩体进风孔分别位于围边内;所述的风流动通道的出风端通过罩体进风孔与隔热腔的进风端相互连通。所述底板上、和/或炉体上、和/或底板与炉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引风孔与风流动通道的进风端相互连通;所述的散热风扇通过引风孔将炉体外部的风抽入风流动通道内。所述风流动通道由相互连通的导风腔和引风腔构成;所述的导风腔设置在围边与底板之间;所述的炉体内设置有连接板组件,该连接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的引风腔设置在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导风腔的出风端通过罩体进风孔与隔热腔的进风端相互连通,导风腔的进风端与引风腔的出风端相互连通。所述下连接板前侧、或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之间设置有风扇口,引风腔的进风端通过风扇口与引风孔相互连通;所述的散热风扇设置在风扇口上。所述的下连接板后侧、和/或下连接板与上连接板形成密闭空间并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的导风腔的进风端通过连通口与引风腔的出风端相互连通;所述的主控板位于连通口侧部、且与散热风扇电控连接。所述发热件与主控板电控连接,发热件外围与热能回收罩内底部和/或内侧壁之间形成一定的散热间距;位于隔热腔内的风分别通过散热间距对发热件进行散热、以及将发热件泄漏的热量垂直导向传递至面板。所述连接板组件位于热能回收罩侧部或底部、且固定设置在炉体上或底板上;所述的上连接板上还设置有带显示器和/或控制器的操作控制板;所述的面板盖设在发热件和操作控制板上,并对应发热件、操作控制板分别设置有加热区域和操作区域。所述炉体、面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散热腔,该散热腔与隔热腔的出风端相互连通;位于隔热腔内的风通过散热腔排出炉体外部。所述热能回收罩侧壁、和/或热能回收罩与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的散热腔的进风端通过出风孔与隔热腔的出风端相互连通。所述底板上、和/或面板顶部、和/或炉体侧部、和/或炉体与面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排风孔与散热腔的出风端相互连通;位于隔热腔内的风依次通过出风孔、散热腔、排风孔的配合排出炉体外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热敏电阻、或突跳式温控开关、或熔断器,其位于发热件的底侧、或外侧、或上侧,并固定设置在隔热腔内。所述发热件与主控板电控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炉,包括炉体(1)、散热风扇(9)和主控板(10),以及分别设置在炉体(1)上下位置的面板(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设置有发热件(4)、热能回收罩(5);所述的发热件(4)位于面板(2)下方;所述的热能回收罩(5)顶部设有开口、且形成有隔热腔(7)罩设在发热件(4)外围;所述的热能回收罩(5)、炉体(1)与底板(3)之间形成风流动通道,风流动通道与隔热腔(7)相互连通;/n所述的散热风扇(9)将炉体(1)外部的风抽入风流动通道内、再导入隔热腔(7)内,带走发热件(4)向外泄露的热量、以及将发热件(4)向外泄漏的热量导向传递至面板(2);/n所述的热能回收罩(5)上设置有用于感应隔热腔(7)温度变化的温/n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主控板(10)电控连接、且将隔热腔(7)内部温/n度变化的信息反馈至主控板(10),主控板(10)根据隔热腔(7)内部温/n度变化的信息控制散热风扇(9)的转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炉,包括炉体(1)、散热风扇(9)和主控板(10),以及分别设置在炉体(1)上下位置的面板(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炉体(1)内设置有发热件(4)、热能回收罩(5);所述的发热件(4)位于面板(2)下方;所述的热能回收罩(5)顶部设有开口、且形成有隔热腔(7)罩设在发热件(4)外围;所述的热能回收罩(5)、炉体(1)与底板(3)之间形成风流动通道,风流动通道与隔热腔(7)相互连通;
所述的散热风扇(9)将炉体(1)外部的风抽入风流动通道内、再导入隔热腔(7)内,带走发热件(4)向外泄露的热量、以及将发热件(4)向外泄漏的热量导向传递至面板(2);
所述的热能回收罩(5)上设置有用于感应隔热腔(7)温度变化的温
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主控板(10)电控连接、且将隔热腔(7)内部温
度变化的信息反馈至主控板(10),主控板(10)根据隔热腔(7)内部温
度变化的信息控制散热风扇(9)的转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罩(5)底部设置有围边(11)和若干个罩体进风孔(12);所述的围边(11)与底板(3)相连;所述的若干个罩体进风孔(12)分别位于围边(11)内;所述的风流动通道的出风端通过罩体进风孔(12)与隔热腔(7)的进风端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上、和/或炉体(1)上、和/或底板(3)与炉体(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引风孔(13)与风流动通道的进风端相互连通;所述的散热风扇(9)通过引风孔(13)将炉体(1)外部的风抽入风流动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流动通道由相互连通的导风腔(8)和引风腔(6)构成;所述的导风腔(8)设置在围边(11)与底板(3)之间;所述的炉体(1)内设置有连接板组件,该连接板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板(14)和下连接板(15);所述的引风腔(6)设置在上连接板(14)与下连接板(15)之间;导风腔(8)的出风端通过罩体进风孔(12)与隔热腔(7)的进风端相互连通,导风腔(8)的进风端与引风腔(6)的出风端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15)前侧、或下连接板(15)与上连接板(14)之间设置有风扇口(16),引风腔(6)的进风端通过风扇口(16)与引风孔(13)相互连通;所述的散热风扇(9)设置在风扇口(16)上;
所述的下连接板(15)后侧、和/或下连接板(15)与上连接板(14)形成密闭空间并设置有连通口(17);所述的导风腔(8)的进风端通过连通口(17)与引风腔(6)的出风端相互连通;所述的主控板(10)位于连通口(17)侧部、且与散热风扇(9)电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4)与主控板(10)电控连接,发热件(4)外围与热能回收罩(5)内底部和/或内侧壁之间形成一定的散热间距;位于隔热腔(7)内的风分别通过散热间距对发热件(4)进行散热、以及将发热件(4)泄漏的热量垂直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普发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