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80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灶具火盖,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设有外环火孔,所述灶具火盖的顶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沿所述灶具火盖的中心周向均布,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所述外环火孔位于凸出部的下方。通过在该灶具火盖的表面设置如同连续的波峰波谷一般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以对流到灶具火盖表面的溢液进行引导,使溢液能够从凸出部流动至凹陷部,并随着凹陷部的流向灶具火盖的外侧,提高了导出溢液的效率。同时,通过将外环火孔设置在凸出部的下方,以避免溢液在被引导至灶具火盖的侧壁处时会流入外环火孔内,解决了现有的灶具火盖容易积液,或者溢液容易流入火孔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灶具火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灶具火盖。
技术介绍
灶具火盖作为燃烧器中最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灶具燃烧器的整体性能。在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燃烧器的二次进风能力,外环火孔一般会设置在灶具火盖的侧壁上。在灶具使用过程中,当溢液流到灶具火盖上时,会沿着灶具火盖的顶面流动至侧壁,导致部分溢液流到外环火孔内,并在这些外环火孔内堆积,在灶具长时间使用后,这些火孔很容易堵,并且难以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溢液容易流入外环火孔内,导致这些火孔很容易堵,并且难以清洗干净的缺陷,提供一种灶具火盖。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灶具火盖,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设有外环火孔,所述灶具火盖的顶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沿所述灶具火盖的中心周向均布,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所述外环火孔位于凸出部的下方。通过在该灶具火盖的表面设置如同连续的波峰波谷一般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以对流到灶具火盖表面的溢液进行引导,使溢液能够从凸出部流动至凹陷部,并随着凹陷部的流向灶具火盖的外侧,提高了导出溢液的效率。同时,通过将外环火孔设置在凸出部的下方,以避免溢液在被引导至灶具火盖的侧壁处时会流入外环火孔内,解决了现有的灶具火盖容易积液,或者溢液容易流入火孔的缺陷。较佳地,所述凸出部与相邻的所述凹陷部之间通过斜面过渡,以利用该斜面引导溢液从凸出部流动至凹陷部,并提高溢液的流动速度,以加快溢液排出的效率。较佳地,所述斜面与所述凸出部或所述凹陷部的连接处设有圆角,以使斜面凸出部或凹陷部之间圆弧过渡,进一步提高溢液从凸出部流动至凹陷部的速度。较佳地,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沿所述灶具火盖的径向方向斜向下延伸,为提高溢液在凹陷部处的流动速度。较佳地,所述灶具火盖包括:火盖基座,所述火盖基座的上部敞开;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覆设于所述火盖基座,所述火盖本体和所述火盖基座围成连通于所述外环火孔的燃气通道,所述外环火孔为形成于所述火盖基座和所述火盖本体的贴合面的齿形火孔,以在灶具火盖不使用时,方便对外环火孔进行清洁。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的贴合面沿所述灶具火盖的径向方向斜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陷部在所述火盖本体的边缘处交汇。该结构使凸出部与凹陷部在延伸至火盖本体的边缘时,能够与倾斜设置的贴合面相交汇,从而在火盖本体的边缘处形成防水檐结构,以避免溢液在火盖本体的边缘处滞留。较佳地,所述火盖本体包括:外环火盖本体,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设置于所述外环火盖本体;内环火盖本体,所述内环火盖本体盖设于所述外环火盖本体的中心位置。较佳地,所述灶具火盖的内环火孔为形成于所述内环火盖本体和所述外环火盖本体的贴合面的齿形火孔,以方便对内环火孔内的溢液进行清洁。较佳地,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内环火盖本体的边缘,所述内环火盖本体高于所述外环火盖本体设置,以方便溢液从内环火盖本体表面流动至外环火盖本体表面,提高该灶具火盖溢液导流的整体效果。较佳地,所述内环火盖本体与所述外环火盖本体同心设置。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该灶具火盖的表面设置如同连续的波峰波谷一般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以对流到灶具火盖表面的溢液进行引导,使溢液能够从凸出部流动至凹陷部,并随着凹陷部的流向灶具火盖的外侧,提高了导出溢液的效率。同时,通过将外环火孔设置在凸出部的下方,以避免溢液在被引导至灶具火盖的侧壁处时会流入外环火孔内,解决了现有的灶具火盖容易积液,或者溢液容易流入火孔的缺陷。附图标记说明:灶具火盖10,径向方向A火盖基座1,侧壁1a外环火孔11火盖本体2,第一贴合面2a外环火盖本体21凸出部211凹陷部212,下表面2121斜面213内环火盖本体22,第二贴合面22a内环火孔221燃气通道3引射管5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灶具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灶具火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灶具火盖的凸出部与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灶具火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灶具火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灶具火盖的火盖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其包括灶具火盖10以及连通至灶具火盖10的燃气通道3的引射管50。在该灶具火盖10的顶面上具有交替设置的凸出部211和凹陷部212,这些凸出部211和凹陷部212以灶具火盖10的中心位置为旋转轴,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凸出部211和凹陷部212分别延伸至该灶具火盖10的侧壁1a表面。另外,该灶具火盖10的侧壁1a表面还具有环绕于侧壁1a设置的外环火孔11,这些外环火孔11均位于凸出部211的下方。通过在该灶具火盖10的表面设置如同连续的波峰波谷一般的凸出部211和凹陷部212,以对流到灶具火盖10表面的溢液进行引导,使溢液能够从凸出部211流动至凹陷部212,并随着凹陷部212的流向灶具火盖10的外侧,提高了导出溢液的效率。同时,该结构在保证外环火孔11设置在侧壁1a的基础上,通过将外环火孔11设置在凸出部211的下方,避免溢液在被引导至灶具火盖10的侧壁1a处时会流入外环火孔11内,解决了现有的灶具火盖10容易积液,或者溢液容易流入火孔的缺陷。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211和凹陷部212均沿着灶具火盖10的径向方向A延伸,并以灶具火盖10的中央位置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但这仅为一种较佳的布局方式,其他例如呈螺旋状或旋转放射状排布凸出部211和凹陷部212的布局方式也均同样能够实现将溢液从灶具火盖10的顶面快速排出的目的。如图2和图3所示,灶具火盖10的凸出部211与相邻的凹陷部212之间通过斜面213过渡,以利用该斜面213引导溢液从凸出部211流动至凹陷部212,并提高溢液的流动速度,以加快溢液排出的效率。凸出部211与凹陷部212之间通过斜面213衔接,使凹陷部212用于供溢液流动的空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上大下小的倒三角状结构(参见图3)。具体来说:由于位于凹陷部212底部处的容积较小,在溢液的流量较小时(即溢液的液位处于图3中的虚线位置时),溢液也会快速堆积到一定的液位高度,以使得溢液能够快速流出,避免在凹陷部212处滞留;另外,由于凹陷部212的容积会沿着高度方向逐渐上升,在溢液的流量较大时(即溢液的液位处于图3中的实线位置时),不会出现溢液大量堆积于凹陷部212,并从凹陷部212溢出至凸出部211的情况。另外,该斜面213与凸出部211以及凹陷部212的连接处设有圆角,使斜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灶具火盖,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设有外环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火盖的顶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沿所述灶具火盖的中心周向均布,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所述外环火孔位于凸出部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具火盖,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设有外环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火盖的顶面具有交替设置的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和凹陷部沿所述灶具火盖的中心周向均布,并分别延伸至所述灶具火盖的侧壁表面,所述外环火孔位于凸出部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相邻的所述凹陷部之间通过斜面过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凸出部或所述凹陷部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下表面沿所述灶具火盖的径向方向斜向下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火盖包括:
火盖基座,所述火盖基座的上部敞开;
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覆设于所述火盖基座,所述火盖本体和所述火盖基座围成连通于所述外环火孔的燃气通道,所述外环火孔为形成于所述火盖基座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正好郑军妹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