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68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包括支撑管、伸缩管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管顶部的管侧上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管Ⅰ和固定管Ⅱ,所述固定管Ⅰ和固定管Ⅱ的位置相对于支撑管中心轴互相垂直;所述支撑管的下半部分为中空管,所述伸缩管的顶端从支撑管的底端伸入支撑管内与支撑管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上调节环、高强弹簧和下调节环,所述上调节环固定安装在支撑管底端,所述下调节环套接在伸缩管外侧,所述上调节环和下调节环之间固定有高强弹簧,所述上调节环上和下调节环上分别设置有与伸缩管作用的锁紧机构。该装置解决了植筋时操作难度大、打眼效率底下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地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筋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筋
,具体涉及一种植筋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植筋,又叫种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锁键握紧力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采用植筋技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时,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在房建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经常会有构造柱、过梁、二次建构墙体压筋等部位进行植筋。传统植筋方法:采用脚手架,脚手架调整适合打眼高度,利用电锤打眼、植筋。脚手架操作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电锤打眼、植筋顶部位置,人操作起来费力,混凝土灰尘掉的满身都是,操作难度大,打眼位置不好把控,打眼垂直度无法保证,而且打眼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筋辅助装置,该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植筋时操作难度大、打眼效率底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包括支撑管、伸缩管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管顶部的管侧上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管Ⅰ和固定管Ⅱ,所述固定管为钝角管架,所述固定管的其中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平行,另外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连接,所述固定管Ⅰ和固定管Ⅱ的位置相对于支撑管中心轴互相垂直;所述支撑管的下半部分为中空管,所述伸缩管的顶端从支撑管的底端伸入支撑管内与支撑管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上调节环、高强弹簧和下调节环,所述上调节环固定安装在支撑管底端,所述下调节环套接在伸缩管外侧,所述上调节环和下调节环之间固定有高强弹簧,所述上调节环上和下调节环上分别设置有与伸缩管作用的锁紧机构。所述固定管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卡圈,所述每个固定卡圈包括两个半圈,所述每个半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设置有横向通孔,所述其中一个半圈的一端和另外一个半圈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管的横向通孔内形成一个固定卡圈。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撑杆和把手支架,所述撑杆的一端与上调节环固定,所述把手支架的一端与下调节环固定,所述撑杆斜向下设置,所述把手支架斜向上设置,所述撑杆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把手支架中部,所述把手支架长度大于2倍的撑杆长度。所述锁紧机构为扳扣氏锁紧结构。所述伸缩管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置有垫片。所述固定管Ⅰ与支撑管平行部分的长度长于固定管Ⅱ与支撑管平行部分的长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在支撑管上端设置了固定管,实现了本装置与冲击钻的结合,可以使冲击钻的使用更加方便安全。2、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包括两个锁紧机构、伸缩管和高强弹簧,巧妙的利用一个调节机制,实现了装置的高度调节和植筋时的高度渐变。3、本专利技术在伸缩管底部设置了底座,配合调节装置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安全稳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适用范围广,且大大提高了工人施工时的安全性,是一种高效的植筋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顶端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支撑管、2为伸缩管、3为调节装置、4为固定管、5为底座、6为垫片、31为上调节环、32为高强弹簧、33为下调节环、34为锁紧机构、35为把手、41为固定管Ⅰ、42为固定管Ⅱ、43为固定卡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包括支撑管1、伸缩管2和调节装置3,所述支撑管1顶部的管侧上设置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所述固定管4为钝角管架,所述固定管4的其中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1平行,另外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1连接,所述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的位置相对于支撑管1中心轴互相垂直;所述支撑管1的下半部分为中空管,所述伸缩管2的顶端从支撑管1的底端伸入支撑管1内与支撑管1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上调节环31、高强弹簧32和下调节环33,所述上调节环31固定安装在支撑管1底端,所述下调节环33套接在伸缩管2外侧,所述上调节环31和下调节环33之间固定有高强弹簧32,所述上调节环31上和下调节环33上分别设置有与伸缩管2作用的锁紧机构34。所述固定管4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卡圈43,所述每个固定卡圈43包括两个半圈,所述每个半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管4的顶端设置有横向通孔,所述其中一个半圈的一端和另外一个半圈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管4的横向通孔内形成一个固定卡圈43,使用时冲击钻通过固定卡圈43固定在装置上。所述调节装置3还包括把手35,所述把手35包括撑杆和把手支架,所述撑杆的一端与上调节环固定,所述把手支架的一端与下调节环固定,所述撑杆斜向下设置,所述把手支架斜向上设置,所述撑杆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把手支架中部,所述把手支架长度大于2倍的撑杆长度,把手可以便于调节高度,也方便工人掌控植筋时的深度。所述锁紧机构34为扳扣氏锁紧结构,上调节环31部分的锁紧机构34实现将支撑管1和伸缩管2进行固定,下调节环33部分的锁紧机构34实现将高强弹簧32和伸缩管2进行固定。所述伸缩管2底端设置有底座5,方便装置的稳定。所述支撑管1的顶端设置有垫片6,垫在冲击钻的底部,进行缓冲。所述固定管Ⅰ41与支撑管平行部分的长度长于固定管Ⅱ42与支撑管平行部分的长度,用于对冲击钻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楼板需要植筋的部位,调节好植筋工具的高度,把冲击钻钻头上绑扎颜色鲜艳的胶布且绑扎处为钻头至胶布处长度为植筋的深度,主要控制冲击钻钻头进入混凝土植筋深度且鲜艳的胶布便于操作者的观察,将冲击钻通过固定卡圈43,固定在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上,底部置于垫片6上;植筋时,先关闭上调节环31的锁紧机构34,再打开下调节环33的锁紧机构34,通过把手35调节好植筋工具的高度并把冲击钻的钻头在梁边进行调整,调整好后,关闭下调节环33的锁紧机构34,打开上调节环31的锁紧机构34,进行植筋。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在植筋部位需要清理出混凝土基层;要在操作范围内清理出活动空间;需要注意冲击钻电源线的长度及电源线活动路线;操作者需要佩戴白色护目镜;植筋时弹簧所需高度相关计算公式为:弹簧弹力F=kx,其中:k是弹性系数,x是形变量。本专利技术采用管制材料制作实用性打眼植筋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1)、伸缩管(2)和调节装置(3),所述支撑管(1)顶部的管侧上设置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所述固定管(4)为钝角管架,所述固定管(4)的其中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1)平行,另外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1)连接,所述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的位置相对于支撑管(1)中心轴互相垂直;所述支撑管(1)的下半部分为中空管,所述伸缩管(2)的顶端从支撑管(1)的底端伸入支撑管(1)内与支撑管(1)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上调节环(31)、高强弹簧(32)和下调节环(33),所述上调节环(31)固定安装在支撑管(1)底端,所述下调节环(33)套接在伸缩管(2)外侧,所述上调节环(31)和下调节环(33)之间固定有高强弹簧(32),所述上调节环(31)上和下调节环(33)上分别设置有与伸缩管(2)作用的锁紧机构(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1)、伸缩管(2)和调节装置(3),所述支撑管(1)顶部的管侧上设置有固定管(4),所述固定管包括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所述固定管(4)为钝角管架,所述固定管(4)的其中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1)平行,另外一部分管架与支撑管(1)连接,所述固定管Ⅰ(41)和固定管Ⅱ(42)的位置相对于支撑管(1)中心轴互相垂直;所述支撑管(1)的下半部分为中空管,所述伸缩管(2)的顶端从支撑管(1)的底端伸入支撑管(1)内与支撑管(1)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上调节环(31)、高强弹簧(32)和下调节环(33),所述上调节环(31)固定安装在支撑管(1)底端,所述下调节环(33)套接在伸缩管(2)外侧,所述上调节环(31)和下调节环(33)之间固定有高强弹簧(32),所述上调节环(31)上和下调节环(33)上分别设置有与伸缩管(2)作用的锁紧机构(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筋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4)的顶端固定有固定卡圈(43),所述每个固定卡圈(43)包括两个半圈,所述每个半圈的两端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赵卫平杨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