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63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包括集料斗两侧的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横跨整个集料斗的倒U形旋转框的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上,旋转框的横杆上远离摊压机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抓杆,抓杆垂直旋转框的横杆设置;还包括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与旋转框的其中一个支脚的底部连接,由此,电机可带动旋转框绕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的轴心连线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工作带动旋转框逆时针旋转,使得抓杆与垫层料接触,打破垫层料与车斗、垫层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垫层料的重力之间的平衡,使得物料顺利落下;在不需要使用时,电机工作带动旋转框顺时针旋转,抓杆与垫层料间隔足够的距离,不影响垫层料原本的下落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铺撒铺面材料用的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垫层(bedcourse)指的是设于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其主要作用是隔水、排水、防冻以改善基层和土基的工作条件,其水稳定性要求较好。垫层为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在土基水稳状况不良时,用以改善土基的水稳状况,提高路面结构的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并可扩散荷载,以减少土基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是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垫层使用条件和一般规定如下: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和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粗砂和天然砂砾时,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应小于5%;采用炉渣时,小于2mm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垫层分刚性和柔性(又称沸刚性)两类。刚性垫层一般是C7.5-C10的混凝土捣成,它适用于薄而大的整体面层和块状面层;柔性垫层一般是用各种散材料,如砂、炉渣、碎石、灰土等加以压实而成,它适用于较厚的块状面层。3.垫层厚度要按当地经验确定,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防冻最小厚度时,应以垫层材料补足。垫层要注意与基础区分。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工程概念。垫层、基础材料不同时以材料划分,设计上会有阐述。材料是相同混凝土时,则大于20CM算基础,小于、等于20CM算垫层。垫层设计要考虑基础、地基承载。垫层是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地基土的中间层,作用是使其表面平整便于在上面绑扎钢筋,也起到保护基础的作用,都是素混凝土的,无需加钢筋。如有钢筋则不能称其为垫层,应视为基础底板。水库大坝的垫层料铺筑要求铺层材料密实度必须达到95%左右,目前国内外的水库大坝填筑垫层料施工都是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自卸车卸料,推土机或挖机配合大量人工摊平后,再通过压路机或振动碾等压实设备反复来回碾压成型。在摊铺时,自卸车将垫层料运输到摊压机前,将车斗升起倾斜,将垫层料慢慢倾倒入摊压机的集料斗中,然后由摊压机推动自卸车行走,摊压机进行铺设并由摊压机的后钢轮压实。但是自卸车车斗在倾斜倾倒垫层料时,如果垫层料与车斗、垫层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垫层料的重力,则垫层料就会在车斗中粘结而无法倾倒下落,造成进料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具备可防止自卸车堵料的优点,以解决自卸车中垫层料无法下落,导致进料堵塞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分别连接于摊压机本体前侧集料斗的两侧,横跨整个集料斗上方的倒U形旋转框的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上,旋转框的横杆上远离摊压机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抓杆,抓杆垂直旋转框的横杆设置;还包括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与旋转框的其中一个支脚的底部连接,由此,电机可带动旋转框绕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的轴心连线转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抓杆为在受到具有向上的作用力时不弯曲变形、在受到具有向下的作用力时顺延弯曲的链节杆。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抓杆包括前杆、中杆和尾杆;尾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框的横杆连接,尾杆的另一端与中杆的一端铰接,中杆的另一端与前杆的一端铰接;且尾杆与中杆铰接的端部、中杆与前杆铰接的端部的上部均纵向延伸有固定板,中杆与尾杆铰接的一端、前杆与中杆铰接的一端均设有容纳该固定板的凹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前杆、中杆、尾杆和固定板均由磁性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圆杆上套设有可自由转动的圆筒,所述第二圆杆上套设有可自由转动的圆环;所述旋转框的两个支脚分别与圆筒及圆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圆筒连接并可驱动圆筒转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框的支脚为伸缩杆。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为液压缸或气缸。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抓杆设有五个,且五个抓杆等距离并排设置在旋转框横杆的中段,五个抓杆的并排总宽度略小于车斗的宽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有保护罩,所述电机位于保护罩的内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该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通过设置伸缩杆、电机和抓杆,在自卸车中垫层料无法下落导致进料堵塞时,伸缩杆伸张,然后电机工作带动旋转框逆时针旋转,使得抓杆与垫层料接触,最后伸缩杆收缩,使得抓杆向下运动,打破垫层料与车斗、垫层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垫层料的重力之间的平衡,使得物料顺利落下;在不需要使用时,电机工作带动旋转框顺时针旋转,抓杆与垫层料间隔足够的距离,不影响垫层料原本的下落过程。2、该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板、固定块和固定杆,在抓杆向下运动,打破垫层料与车斗、垫层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垫层料的重力之间的平衡;为了防止抓杆遭受物料下落时的冲力而折断,在垫层料急速下落时,前杆和中杆可以绕着固定杆逆时针旋转,从而防止抓杆因受到冲击而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于摊压机本体上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于集料斗上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于集料斗上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抓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摊压机本体1,集料斗2,后钢轮3,第一圆杆4,圆筒5,第二圆杆6,圆环7,伸缩杆8,电机安装板9,电机10,横杆11,抓杆12,前杆1201,中杆1202,尾杆1203,固定板13,固定块14,固定杆15,顶棚16,凹槽17,保护罩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显然,对这些实施例的说明是示意性的,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定,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安装在摊压机本体1前侧的集料斗2处,摊压机本体1的前端连接有集料斗2,摊压机本体1的后端连接有后钢轮3。摊压机本体1的顶部设有顶棚16,顶棚16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台和操纵杆。本实施例中,摊压机本体1的顶部连接有顶棚16,顶棚16可防止驾驶人员的暴晒,顶棚16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台和操纵杆,顶棚16也可防止操作台暴晒或淋湿。集料斗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圆杆4和电机安装板9,集料斗2的另一侧连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分别连接于摊压机本体(1)前侧集料斗(2)的两侧,横跨整个集料斗(2)上方的倒U形旋转框的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上,旋转框的横杆(11)上远离摊压机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抓杆(12),抓杆(12)垂直旋转框的横杆(11)设置;还包括有电机(10),电机(10)的转轴与旋转框的其中一个支脚的底部连接,由此,电机(10)可带动旋转框绕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的轴心连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分别连接于摊压机本体(1)前侧集料斗(2)的两侧,横跨整个集料斗(2)上方的倒U形旋转框的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上,旋转框的横杆(11)上远离摊压机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抓杆(12),抓杆(12)垂直旋转框的横杆(11)设置;还包括有电机(10),电机(10)的转轴与旋转框的其中一个支脚的底部连接,由此,电机(10)可带动旋转框绕第一圆杆(4)和第二圆杆(6)的轴心连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杆(12)为在受到具有向上的作用力时不弯曲变形、在受到具有向下的作用力时顺延弯曲的链节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垫层料摊压机伸缩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杆(12)包括前杆(1201)、中杆(1202)和尾杆(1203);尾杆(120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框的横杆(11)连接,尾杆(1203)的另一端与中杆(1202)的一端铰接,中杆(1202)的另一端与前杆(1201)的一端铰接;且尾杆(1203)与中杆(1202)铰接的端部、中杆(1202)与前杆(1201)铰接的端部的上部均纵向延伸有固定板(13),中杆(1202)与尾杆(1203)铰接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高见谭小军黄礼维周志刚张永春江万红胡宗容王红刚于晓东巫世奇张正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