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莉莉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61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所述面料由35‑40份的竹原纤维、20‑30份的涤纶纤维2和10‑20份的弹性纤维1混纺织造,织造完成后使用抗菌整理剂2进行后整理;所述弹性纤维1为超细旦的高收缩聚酯纤维;所述弹性纤维1能够在35℃‑40℃温度范围内出现小幅度的收缩;所述竹原纤维、涤纶纤维2与弹性纤维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面料上通过经纬线之间的交织,形成均匀分布的凸起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面料具有良好舒适性和抗菌性能,透气性能好,对伤口的刺激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的说是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天然纤维素虽然具有穿着舒适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但在服用过程中,因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湿能力,纤维制品极易附着微生物,并为其繁殖和传播创造条件,从而造成纤维强力的损伤、产生污点和褪色、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甚至造成疾病的传播,影响人体的健康。由于棉、丝等天然纤维质地柔软,对人体皮肤具有很好的亲和力,以及良好的吸湿透气,可再生等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在人们的日常用生活纺织品中占据绝对地位,对于天然纤维的抗菌整理常采用织物后整理法,通过在织物表面涂层或浸渍等方式,使纺织材料表面形成纳米银抗菌层。但是对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时,物理吸附往往牢度不够,使用交联剂固着或聚合物涂层来增加其牢度又会造成织物原有的优异手感、对人体肌肤的亲和力等丧失。同时,现在医院中普遍使用的用于包扎伤口的纱布,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崩解或撕裂,使用后的纱布只能废弃,无法经过清理后用作他用,同时,现有的纱布抗菌效果不佳,使用时对患者伤口刺激性较大,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35-40份的竹原纤(4)、20-30份的涤纶纤维(2)和10-20份的弹性纤维(1)混纺织造,织造完成后使用抗菌整理剂(2)进行后整理;所述弹性纤维(1)为超细旦的高收缩聚酯纤维;所述弹性纤维(1)能够在35℃-40℃温度范围内出现小幅度的收缩;所述竹原纤(4)、涤纶纤维(2)与弹性纤维(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面料上通过经纬线之间的交织,形成均匀分布的凸起点;/n所述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将竹原纤(4)纺丝,制得纱线一,将涤纶纤维(2)与弹性纤维(1)按比例混合纺丝,制得纱线二;所述纱线一与纱线二的成捻方向不同;/nS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35-40份的竹原纤(4)、20-30份的涤纶纤维(2)和10-20份的弹性纤维(1)混纺织造,织造完成后使用抗菌整理剂(2)进行后整理;所述弹性纤维(1)为超细旦的高收缩聚酯纤维;所述弹性纤维(1)能够在35℃-40℃温度范围内出现小幅度的收缩;所述竹原纤(4)、涤纶纤维(2)与弹性纤维(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面料上通过经纬线之间的交织,形成均匀分布的凸起点;
所述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竹原纤(4)纺丝,制得纱线一,将涤纶纤维(2)与弹性纤维(1)按比例混合纺丝,制得纱线二;所述纱线一与纱线二的成捻方向不同;
S2:将S1步骤中制得的纱线一与纱线二混纺,制成半成品面料;
S3:将S2步骤中制得的半成品面料进行抗菌后整理,得到成品面料;所述抗菌后整过浸染的方式进行整理;
S4:将S3步骤中经过抗菌后整理的面料烘干;所述烘干过程中使用低强度的紫外线对面料的双面进行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烘干采用低温烘干的方式进行;所述烘干温度为25℃-30℃,且烘干过程中通过风扇保证气流快速流动;所述烘干过程中持续监测面料,含水量,当面料含水量为35-40%时停止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一与纱线二混纺制成半成品面料后,面料使用超声波复合工艺处理;所述超声处理过程中,超声焊接头与面料的接触面为密集的点阵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2)为中空纤维;所述抗菌剂能够进入到涤纶纤维(2)内部;所述面料进行抗菌整理时采用超声波进行辅助浸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莉莉耿梦贞
申请(专利权)人:陈莉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