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偏极分束镜,其特征在于它由三层折射率不同的光学膜薄镀覆在基板玻璃上构成,且第一层光学薄膜为中折射率材料,第二层光子薄膜为高折射率材料,第三层光学薄膜为低折射率材料,并可通过调节三层光学薄膜的相对厚度来控制光线的透射率与反射率。(*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束镜,特指系一种非偏极分束镜。近年来镭射(Laser)在光电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CD唱机、随身听、CD-ROM及M、O等光碟机、镭射扫描器等产品,均需使用光束分离器(beamsplitter),而该光束分离器中最为重要的部件就是分束镜,该分束镜可以使光线反射或使之穿透,不管是透射或反射光线,均可用来作为光电信号的光源;因此,分束镜对于光的透射率与反射率的比例控制,以及对于光波中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透射率与反射率的比例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各个比例均控制得非常理想,则可望获得高精度的光讯号,使光电产品获得高品质的性能,如使其音质,色彩更美好,更逼真等,截至目前为止,实际使用的分束镜对于光线透过率及反射率的比例控制得并不理想,使光电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受到一定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方便地调整、精确地控制光线透射率与反射率的比例的非偏极分束镜。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在基板玻璃上依序涂覆三层不同折射率的光学薄膜,其中第一层为折射率在1.5-2的中折射率膜材,第二层为折射率在2-4的高折射率膜材,第三层为折射率小于基板玻璃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膜材,并可通过调整三层光学薄膜的相对厚度来控制光线透射率及反射率。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为本技术配合光线入射、反射及折射的平面示意图见附图,本技术是在基板玻璃1上依序镀上三层光学薄膜12、13、14,其中,第一层光学薄膜13直接镀覆在基板玻璃11上,且其材料由折射率为1.5-2的中折射率材料构成,如三氧化二铝(Al2O3)等,第二层光学薄膜13镀覆在第一层薄膜12上,其材料由折射率为2-4的高折射率材料构成,如硅(Si)等,第三层光学薄膜14镀覆在第二层薄膜13上,其材料由折射率小于基板玻璃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构成,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镁(SiO2、MgF2)等,并且,通过调节三种光学薄膜的相对厚度,即可达到精确控制光线透射率与反射率的比例,使光线透射率在50-80%,反射率在20-50%之间变化,从而可控制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透射率及反射率相等。本技术的制造及使用方法简述如下将三种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按折射率大小不同,由中、高、低依序加热镀覆在基板玻璃上,即得到一非偏极分束镜(Non-polariEalionBeam Splitter);该非偏极分束镜对光线反射率与透射率的控制是通过制造时,改变三层光学薄膜相对厚度来实现的,可使光线透射率在50-80%,反射率在20-50%之间变化,以进一步控制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透射率及反射率相等,达到获得高精度光信号,提高光电产品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对光线透射率及反射率的控制精度高,适于作为各种光电产品的光源获得装置的部件。权利要求1.一种非偏极分束镜,其特征在于它由三层折射率不同的光学膜薄镀覆在基板玻璃上构成,且第一层光学薄膜为中折射率材料,第二层光子薄膜为高折射率材料,第三层光学薄膜为低折射率材料,并可通过调节三层光学薄膜的相对厚度来控制光线的透射率与反射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偏极分束镜,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光学薄膜的折射率为1.5-2,第二层光学薄膜的折射率为2-4,第三层光学薄膜的折射率小于基板玻璃的折射率。专利摘要一种非偏极分束镜,是在基板玻璃上依序涂覆三层不同折射率的光学薄膜,其中第一层为中折射率膜材,第二层为高折射率膜材,第三层为低折射率膜材,并可通过调整三层光学薄膜的相对厚度来控制光线透射率在50—80%、反射率在20—50%之间变化,使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透射率与反射率相等。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成本低,对光线透射率及反射率的控制精度高,适于作为各种光电产品的光源部件。文档编号G02B27/10GK2209339SQ9423826公开日1995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赖以仁 申请人:赖以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以仁,
申请(专利权)人:赖以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