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和净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和具有所述用于净水机的滤瓶的净水机。
技术介绍
净水滤芯的集成复合化是未来净水机的发展趋势,以降低整机的尺寸,提高换芯体验及换芯成本。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滤芯多采用初级滤芯和次级滤芯在同一滤瓶内串联布置的形式,导致滤瓶数量较多,净水机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滤瓶,所述用于净水机的滤瓶能够减小净水机的体积。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用于净水机的滤瓶的净水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具有第一通过口、第二通过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过口和所述第二通过口连通以形成第一流路;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以形成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上方,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包括:/n瓶体,所述瓶体具有第一通过口、第二通过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n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过口和所述第二通过口连通以形成第一流路;/n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以形成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上方,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互不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体,所述瓶体具有第一通过口、第二通过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
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过口和所述第二通过口连通以形成第一流路;
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以形成第二流路,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上方,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互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
筒形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内部与所述第一通过口连通,所述第一滤芯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通过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
支撑套筒,所述第一滤芯支撑在所述支撑套筒内,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套筒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瓶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通过流道,所述第一通过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通过口和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过流道和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空间的透水孔,或,
所述支撑套筒的下端面与所述瓶体的内底壁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
第一上端盖,所述第一上端盖设在所述瓶体内且具有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滤芯的上端安装于所述第一上端盖,所述第一滤芯的上端开口通过所述第一过水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端盖的下表面设有围绕所述第一过水孔设置的第一上定位槽,所述第一滤芯的上端配合在所述第一上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端盖具有向上开口的安装槽,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二通过口和所述第一过水孔的第二通过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净水机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定位凸筋,所述定位凸筋位于所述第二通过流道内。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明,莫祖栋,李杨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