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及氢动力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及氢动力车。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并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随之而来,氢燃料电池得到了快速发展。申请人将氢燃料电池技术运用到了电动助力自行车上,推出了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车。考虑到自行车的空间小,如何将气路和电源线、通信线等各种线束进行合理化布局极为重要。若布局不顺畅,交叉缠绕,则会给后期维修带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的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及氢动力车,避免线缆交叉缠绕,降低后期维修的难度。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盒内腔中部的第一走线通道;所述第一走线通道的上端连通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中控盒,下端连通车架的内腔;所述中控盒内的控制器连接的线缆,一部分经第一走线通道连接氢燃料电池盒内的各元器件,另一部分依次穿过第一走线通道和车架的内腔连接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的断电刹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盒(1)内腔中部的第一走线通道(11);所述第一走线通道(11)的上端连通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中控盒(2),下端连通车架(3)的内腔;所述中控盒(2)内的控制器(21)连接的线缆,一部分经第一走线通道(11)连接氢燃料电池盒内的各元器件,另一部分依次穿过第一走线通道(11)和车架(3)的内腔连接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的断电刹把、前灯、电机和后闸锁;氢动力车的储氢瓶(4)的送气管路(41)经车架(3)的内腔连通氢燃料电池盒(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盒(1)内腔中部的第一走线通道(11);所述第一走线通道(11)的上端连通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中控盒(2),下端连通车架(3)的内腔;所述中控盒(2)内的控制器(21)连接的线缆,一部分经第一走线通道(11)连接氢燃料电池盒内的各元器件,另一部分依次穿过第一走线通道(11)和车架(3)的内腔连接氢燃料电池电动助力自行车的断电刹把、前灯、电机和后闸锁;氢动力车的储氢瓶(4)的送气管路(41)经车架(3)的内腔连通氢燃料电池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电池盒(1)内的第一走线通道(11)的前侧上部为电堆控制器(12)、下部为电池(13),走线通道的后侧上部为电堆(14)、下部为阀体室(15);所述阀体室(15)内设有安全减压阀(16)、氢气压力传感器(17)和电磁阀(18),安全减压阀(16)、氢气压力传感器(17)、电磁阀(18)和电堆(14)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与电堆控制器(12)、电池(13)、氢气压力传感器(17)和电磁阀(18)连接的线缆均布置于第一走线通道(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动力车的走线、走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通道(11)由设置于氢燃料电池盒(1)内的多块隔板(110)分隔而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婵鸣,孙继胜,卢成超,殷振亚,钱程,岑健,
申请(专利权)人: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