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29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能够有效防止坐在座椅的乘客因侧框架的锋利边缘而受伤,并能够满足锋利边缘相关法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的特征在于,包括:侧框架,在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上部框架,与上述侧框架接合;和下部框架,与上述侧框架接合,其中,在与位于上述侧框架的边缘位置部分的边缘部分隔开规定距离的上部框架表面形成有凸起,通过上述凸起防止乘客因边缘部分而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能够防止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因侧框架的锋利边缘而受伤的、改进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辆的座椅包括:座垫(seatcushion),用于支撑乘客的下半身;座椅靠背(seatback),用于支撑乘客的上半身;和头枕(headrest),设置在座椅靠背上端,并用于支撑乘客的头部和颈部。其中,座椅靠背可以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其下端部与座垫连接,构成座椅靠背的骨架,并保持座椅靠背的形状;和座椅靠垫,其以包裹座椅靠背框架的正面的方式装配。此外,座椅靠背可以还包括:背板(backboard),其为板状部件,配置为覆盖座椅靠背框架的背面。装配有背板的座椅主要应用于大型轿车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最近,随着车辆的高档化,对于座椅也附加各种功能和装置,例如可以列举:通过电动方式对头枕的上下/前后位置进行调节的电动头枕;对座椅的位置和高度、座椅靠背角度等进行调节的电动装置;以及支撑垫(bolster)调节装置或座椅加热线、座椅空调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n包括:侧框架,在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上部框架,与所述侧框架接合而设置;和下部框架,与所述侧框架接合而设置,/n其中,在与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边缘位置部分的边缘部分隔开规定距离的所述上部框架的表面形成有凸起,通过所述凸起防止乘客因所述边缘部分而受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8 KR 10-2019-00776981.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侧框架,在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上部框架,与所述侧框架接合而设置;和下部框架,与所述侧框架接合而设置,
其中,在与位于所述侧框架的边缘位置部分的边缘部分隔开规定距离的所述上部框架的表面形成有凸起,通过所述凸起防止乘客因所述边缘部分而受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部分是位于所述侧框架的与所述上部框架接合的接合部的边缘位置部分的边缘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以座椅前后方向为基准时,所述凸起在所述上部框架的端部从所述上部框架的前侧面向前方凸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分别形成于所述上部框架的左右两个端部的表面,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侧框架的上端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在所述上部框架上的位置设定为如下的位置,即,当规定直径的球同时与所述侧框架表面中任意位置的表面和所述凸起接触时,使所述球不与所述边缘部分接触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是直径为165mm或小于165mm的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的上表面部呈扁平的表面或鼓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洲烈金吉柱俞廷相车周炫元喜罗善彩郑灿浩徐镇浩李晟镛金满锡朴柱浩金栋振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坦迪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