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生产线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生产线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生产线活动所构成的路线。目前零配件制造生产线对零部件进行标识印记粘贴时,存在标识印记打印残缺的问题。现有的零配件制造生产线对零部件进行标识印记粘贴时,零配件无法按照推杆限制的方向传动,需要工人额外挪动零部件的位置,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不便于对零部件进行贴标工作;现有的零配件制造生产线对零部件进行标识印记粘贴时,无法调节转动板的位置和角度,不能使得转动板与零部件更好的接触;现有的零配件制造生产线对零部件进行标识印记粘贴时,贴标完成后的零配件需要工人进行收集,传统滚轴式印刷滚轴上的部分印刷标记无法与零部件充分接触,而使得印刷标记残缺的现象,印刷质量差,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零配件制造生产线对零部件进行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包括底板(1)和收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传送架(2),传送架(2)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收集箱(3),传送架(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推杆(15),每个推杆(15)一侧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三个支杆(16),每个支杆(16)一侧的传送架(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固定盒(17),支杆(16)穿过其一侧的固定盒(17)的内部,固定盒(17)的顶部设置有锁紧轴(18),传送架(2)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顶部一端设置有的收集盘(14),收集盘(14)上设置有收集轴,收集盘(14)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电机,收集轴的底端穿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包括底板(1)和收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设置有传送架(2),传送架(2)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收集箱(3),传送架(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推杆(15),每个推杆(15)一侧的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三个支杆(16),每个支杆(16)一侧的传送架(2)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固定盒(17),支杆(16)穿过其一侧的固定盒(17)的内部,固定盒(17)的顶部设置有锁紧轴(18),传送架(2)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顶部一端设置有的收集盘(14),收集盘(14)上设置有收集轴,收集盘(14)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电机,收集轴的底端穿过收集盘(14)伸出到收集盘(14)的下方,收集电机与收集轴的底端传送连接,收集盘(14)的一侧设置有初始盘(12),初始盘(12)上设置有初始轴,初始轴的底端穿过初始盘(12)伸出到初始盘(12)的下方,伸出到初始盘(12)下方的初始轴上设置有传动轮(19),初始盘(12)一侧的移动板(5)上设置有印刷轴(9),印刷轴(9)的底端穿过移动板(5)伸出到移动板(5)的下方,印刷轴(9)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传动轮(19),两个传动轮(19)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印刷轴(9)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轴(10),初始盘(12)与收集盘(14)之间设置有印刷带(13);
靠近传送架(2)一侧的移动板(5)的顶部一角设置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轴(8),第二转轴(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转动板(6),转动板(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拨杆(20),第二转轴(8)的底端穿过移动板(5)且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拨杆(21),移动板(5)下方的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方板(29),第一方板(29)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7),两个第一限位杆(27)之间设置有第一螺杆(30),第一方板(2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方板(26),两个第一限位杆(27)分别穿过第二方板(26)的内部,第一螺杆(30)穿过第二方板(26)且与第二方板(26)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方板(26)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杆(23),两个第二限位杆(23)之间设置有第二螺杆(24),第二方板(26)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方板(32),两个第二限位杆(23)分别穿过第三方板(32),第二螺杆(24)穿过第三方板(32)且与第三方板(32)通过螺纹连接,第三方板(3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中间板(31),中间板(31)与移动板(5)之间通过支撑柱(2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3)一侧的传送架(2)上设置有导流板(4),导流板(4)设置在收集箱(3)的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配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盒(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