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继海专利>正文

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8810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采用加热的方式,迫使钢板表面的油污降低附着力,然后采用钢刷为辅促使油污松脱,然后利用油毡对松脱下来的油污进行吸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针对钢板表面空隙内的油污,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引入膨胀吸油触手采用挤压方式充分延伸至空隙内,利用受热膨胀的特点触发吸油动作,一方面利用弹性形变主动贴合空隙实现完全覆盖,另一方面在膨胀后利用引导泄漏的气体,混杂除油剂后以类似雾化的形式进入到空隙内,促使孔隙内的油污高效充分的剥离脱落,并被膨胀吸油触手进行吸附,除油效果十分显著,控制处理成本的同时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
技术介绍
钢板是用钢水浇注,冷却后压制而成的平板状钢材,在工业生产上十分常见,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的各行各业内。钢板加工过程中,其表面需要覆盖一定量的油,后续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钢板表面的油去除。钢板在存放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表面杂质,影响加工使用。现有的处理方式通常为直接用油毡或打磨的方式进行表面处理,处理效率低下,同时,处理效果差,尤其是针对表面多孔隙的钢板,采用常规手段孔隙内的油污往往难以进行覆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可以实现在传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加热的方式,迫使钢板表面的油污降低附着力,然后采用钢刷为辅促使油污松脱,然后利用油毡对松脱下来的油污进行吸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针对钢板表面空隙内的油污,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引入膨胀吸油触手采用挤压方式充分延伸至空隙内,利用受热膨胀的特点触发吸油动作,一方面利用弹性形变主动贴合空隙实现完全覆盖,另一方面在膨胀后利用引导泄漏的气体,混杂除油剂后以类似雾化的形式进入到空隙内,促使孔隙内的油污高效充分的剥离脱落,并被膨胀吸油触手进行吸附,除油效果十分显著,且可以对油污进行回收处理,控制处理成本的同时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密闭空间内对钢板经过40-60℃的加热处理;S2、先用钢刷对钢板表面来回摩擦一遍,迫使糊状油污松脱;S3、然后用包裹有吸油毡的刷辊在钢板表面来回滚动吸油3-5遍至表面无明显油污;S4、将除油盒贴合于钢板表面并进行轻微挤压,迫使除油盒上覆盖分布的膨胀吸油触手可以充分进入到钢板表面的孔隙内触发膨胀吸油动作;S5、最后采用高压水对钢板表面进行冲洗即可,并对膨胀吸油触手和吸油毡上的油污进行回收处理。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钢刷经过疏油处理,疏油处理后的钢刷可以提高对油污的松脱效果,且不易附着在钢刷上,降低后续的松脱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吸油触手包括延伸纤维导管以及连接于延伸纤维导管下端的膨胀吸油球,延伸纤维导管起到延伸和输送除油剂的作用,膨胀吸油球则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到钢板表面的孔隙内,在受热膨胀后触发吸油动作,膨胀吸油球主动贴合孔隙内壁与油污进行密切接触吸附,从而提高除油的效率及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吸油球下端镶嵌连接有吸热包,所述吸热包上端连接有延伸至膨胀吸油球内侧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外端包裹有先膨胀气囊包,所述先膨胀气囊包与膨胀吸油球之间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扩胀弹力杆,吸热包可以吸收钢板上的热量并通过导热柱直接传导至先膨胀气囊包上,触发膨胀吸油球的膨胀吸油动作,扩胀弹力杆可以对膨胀吸油球进行全面均匀的扩张,促使膨胀吸油球可以进行各种形变来适应贴合不同形状的孔隙。进一步的,所述先膨胀气囊包内填充有受热分解出气体的物质,所述先膨胀气囊包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孔,且透气孔与扩胀弹力杆之间交错分布,所述膨胀吸油球与先膨胀气囊包之间镶嵌连接有分液层,所述膨胀吸油球和分液层上共同开设有多个与透气孔相对应的常闭合缝,先膨胀气囊包内的物质在受热分解后释放出大量气体迫使先膨胀气囊包进行膨胀,然后通过扩胀弹力杆的传导作用带动膨胀吸油球同步膨胀,并对常闭合缝进行展开,先膨胀气囊包内的气体可以向外界释放,分液层不仅可以实现对延伸纤维导管输送来的除油剂进行均匀分布,同时可以与先膨胀气囊包进行紧密连接防止气体从非常闭合缝泄漏导致吸油效果下降。进一步的,所述常闭合缝内覆盖有导气膜,所述分液层内还镶嵌连接有多个与扩胀弹力杆数量保持一致的助合磁条,且助合磁条毗邻于常闭合缝,所述助合磁条与扩胀弹力杆之间连接有开缝拉线,所述助合磁条远离开缝拉线一端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引液纤维丝,且引液纤维丝贯穿导气膜并延伸至常闭合缝内,自然状态下可以通过助合磁条之间的磁吸作用,保证常闭合缝处于高度闭合状态下,避免在先膨胀气囊包内产生气体的初期就出现泄漏现象,进而导致膨胀吸油球膨胀失败,因此仅在先膨胀气囊包膨胀至一定程度后,通过扩胀弹力杆的扩张作用,利用开缝拉线拉动助合磁条对常闭合缝进行展开,先膨胀气囊包内泄漏的气体通过常闭合缝后与引液纤维丝接触,由于泄漏的气体温度较高,在经过引液纤维丝时会对其上的除油剂进行加热,所以混杂在泄漏气体内的除油剂部分是蒸发的形式共存,且分子运动较为活泼,可以提高对油污的除油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延伸纤维导管和膨胀吸油球为中空结构,且延伸纤维导管与膨胀吸油球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膨胀吸油球采用弹性吸油材料制成,延伸纤维导管可以将除油盒内的除油剂输送至膨胀吸油球内的分液层内,而膨胀吸油球在膨胀状态下仍具有良好的吸油性,可以分工发挥各自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引液纤维丝和分液层均采用不透气的吸水材料制成,且引液纤维丝的吸水性优于分液层,引液纤维丝可以持续不断的从分液层内吸收除油剂进行补充,且经过引液纤维丝分散细化后的除油剂更易于蒸发或者以液滴的形式与气体混合。进一步的,所述除油盒内盛放有除油剂,所述除油剂为非乳化型除油剂,非乳化型除油剂可以保护原有油污的特性而不会破坏它,有助于油脂的非乳化式剥离去除,可以对油污进行回收处理降低成本。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实现在传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加热的方式,迫使钢板表面的油污降低附着力,然后采用钢刷为辅促使油污松脱,然后利用油毡对松脱下来的油污进行吸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针对钢板表面空隙内的油污,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引入膨胀吸油触手采用挤压方式充分延伸至空隙内,利用受热膨胀的特点触发吸油动作,一方面利用弹性形变主动贴合空隙实现完全覆盖,另一方面在膨胀后利用引导泄漏的气体,混杂除油剂后以类似雾化的形式进入到空隙内,促使孔隙内的油污高效充分的剥离脱落,并被膨胀吸油触手进行吸附,除油效果十分显著,且可以对油污进行回收处理,控制处理成本的同时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2)步骤S2中的钢刷经过疏油处理,疏油处理后的钢刷可以提高对油污的松脱效果,且不易附着在钢刷上,降低后续的松脱效果。(3)膨胀吸油触手包括延伸纤维导管以及连接于延伸纤维导管下端的膨胀吸油球,延伸纤维导管起到延伸和输送除油剂的作用,膨胀吸油球则在自然状态下进入到钢板表面的孔隙内,在受热膨胀后触发吸油动作,膨胀吸油球主动贴合孔隙内壁与油污进行密切接触吸附,从而提高除油的效率及效果。(4)膨胀吸油球下端镶嵌连接有吸热包,吸热包上端连接有延伸至膨胀吸油球内侧的导热柱,导热柱外端包裹有先膨胀气囊包,先膨胀气囊包与膨胀吸油球之间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扩胀弹力杆,吸热包可以吸收钢板上的热量并通过导热柱直接传导至先膨胀气囊包上,触发膨胀吸油球的膨胀吸油动作,扩胀弹力杆可以对膨胀吸油球进行全面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密闭空间内对钢板经过40-60℃的加热处理;/nS2、先用钢刷对钢板表面来回摩擦一遍,迫使糊状油污松脱;/nS3、然后用包裹有吸油毡的刷辊在钢板表面来回滚动吸油3-5遍至表面无明显油污;/nS4、将除油盒(1)贴合于钢板表面并进行轻微挤压,迫使除油盒(1)上覆盖分布的膨胀吸油触手(2)可以充分进入到钢板表面的孔隙内触发膨胀吸油动作;/nS5、最后采用高压水对钢板表面进行冲洗即可,并对膨胀吸油触手(2)和吸油毡上的油污进行回收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密闭空间内对钢板经过40-60℃的加热处理;
S2、先用钢刷对钢板表面来回摩擦一遍,迫使糊状油污松脱;
S3、然后用包裹有吸油毡的刷辊在钢板表面来回滚动吸油3-5遍至表面无明显油污;
S4、将除油盒(1)贴合于钢板表面并进行轻微挤压,迫使除油盒(1)上覆盖分布的膨胀吸油触手(2)可以充分进入到钢板表面的孔隙内触发膨胀吸油动作;
S5、最后采用高压水对钢板表面进行冲洗即可,并对膨胀吸油触手(2)和吸油毡上的油污进行回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钢刷经过疏油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吸油触手(2)包括延伸纤维导管(21)以及连接于延伸纤维导管(21)下端的膨胀吸油球(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吸油球(22)下端镶嵌连接有吸热包(3),所述吸热包(3)上端连接有延伸至膨胀吸油球(22)内侧的导热柱(4),所述导热柱(4)外端包裹有先膨胀气囊包(5),所述先膨胀气囊包(5)与膨胀吸油球(22)之间连接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扩胀弹力杆(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面多孔隙钢板膨胀式除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膨胀气囊包(5)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海
申请(专利权)人:刘继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