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802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管段、承接管段、外管段和堵塞管;所述固定管段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偏离承接管段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气囊,连接软管邻近承接管段设置有相互抵接的连接管和限位片,连接软管上设置有与承接管段配合的连接口;所述承接管段内套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邻近连接口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承接管段铰接,连接轴呈水平设置;承接管段内侧偏离固定管段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监测端与内套管下端连接,外管段内侧还包括承接环等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管使用不便、缺乏对应堵管装置的问题,舒适度好、方便实用。

A tube for tracheotom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手术是一项为解除呼吸阻塞,挽救患者生命的耳鼻咽喉科常用技术,手术后需要在手术部安装气管切开导管。在导管安装时,涉及到给病人供养,但现有供氧方法,通常是将吸氧管放入导管中并用胶布固定;但导管在使用中会吸引气管中的痰液,痰液浸泡胶布,既会导致胶布失去粘性,从而影响吸氧管的固定效果,同时受污染的吸氧管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现有处理痰液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头皮针泵入湿化液,但实际操作中,同样存在难以固定头皮针的问题;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吸管将痰液及时吸走,以避免影响肺部通气,但这一操作同样存在难以固定吸管的问题。在病情平稳后,大部分患者需要拔出气管导管,在拔出气管导管前需要评估患者通气功能,故需要堵管,半管堵管48小时以上,全管堵管48小时以上,无呼吸困难者尚能拔管,但目前临床上没有方便实用的堵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管使用不便、缺乏对应堵管装置的问题的气管切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管段、承接管段、外管段和堵塞管;/n所述固定管段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偏离承接管段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气囊,连接软管邻近承接管段设置有相互抵接的连接管和限位片,连接软管上设置有与承接管段配合的连接口;/n所述承接管段内套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邻近连接口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承接管段铰接,连接轴呈水平设置;承接管段内侧偏离固定管段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监测端与内套管下端连接;/n所述外管段内侧设置有与内套管配合的承接环,承接环上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外管段上偏离承接管段的一侧设置有防漏板,外管段上分别开设有注射孔、旁通孔和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管段、承接管段、外管段和堵塞管;
所述固定管段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偏离承接管段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气囊,连接软管邻近承接管段设置有相互抵接的连接管和限位片,连接软管上设置有与承接管段配合的连接口;
所述承接管段内套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邻近连接口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承接管段铰接,连接轴呈水平设置;承接管段内侧偏离固定管段的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监测端与内套管下端连接;
所述外管段内侧设置有与内套管配合的承接环,承接环上侧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外管段上偏离承接管段的一侧设置有防漏板,外管段上分别开设有注射孔、旁通孔和通气孔;
所述堵塞管与转动套管相套接,堵塞管邻近外管段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套管上邻近挡板的位置处设置有转板,转板安装于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手术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管段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控制器、电源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辉杨莉王荣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