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发酵物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秧苗培育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中,钵育秧盘育苗可以提高秧苗存活率和缩减育秧过程,也是插秧机插秧必备部件,而目前所使用的育秧盘大多数由不可降解的石化塑料制作而成,使用后需要人工分拣的方法回收,费时费力,污染环境。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每年产生量巨大且难以分解和利用,直接堆砌占用耕地,燃烧又引发雾霾和环境污染,将秸秆开发成育秧盘,不仅变废为宝提供农用物质废弃后还为耕地提供腐殖质,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重要意义。嗜盐菌具有在开放条件下利用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合成可生物降解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特性,PHA具有一定保水性和透气性,在潮湿环境中10个月左右能彻底分解转化为有机质、水和二氧化碳。水稻在育秧盘中育秧时间约35d左右,利用秸秆合成的生物可降解育秧盘能满足种子发芽、育秧的钵盂功能,保证育苗期间钵盂盘能承载搬移和移栽等操作,废弃的育秧盘会逐渐降解为腐殖质和碳水化合物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并增加土壤腐殖质,利用稻杆发酵产物合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发酵物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钵盂育秧盘是由盐单胞菌Halomonas ZY-1利用秸秆发酵物合成的PHA为主要原料,添加β-磷酸三钙、PBAT或PLA制备而成,其步骤如下:/n步骤1:将0.2-0.6mm秸秆粉,经碱液处理后烘干至恒重,以碱处理秸秆物为唯一碳源配制MS培养基;/n步骤2: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配置以秸秆为唯一碳源的MS培养基,在开放、不灭菌的SBR反应器内接种盐单胞菌Halomonas sp.ZY-1,控制发酵条件连续培养Halomonas sp.ZY-1约4-6d,离心收集菌体细胞;/n步骤3:菌体细胞用氯仿-次氯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发酵物改性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钵盂育秧盘是由盐单胞菌HalomonasZY-1利用秸秆发酵物合成的PHA为主要原料,添加β-磷酸三钙、PBAT或PLA制备而成,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0.2-0.6mm秸秆粉,经碱液处理后烘干至恒重,以碱处理秸秆物为唯一碳源配制MS培养基;
步骤2: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配置以秸秆为唯一碳源的MS培养基,在开放、不灭菌的SBR反应器内接种盐单胞菌Halomonassp.ZY-1,控制发酵条件连续培养Halomonassp.ZY-1约4-6d,离心收集菌体细胞;
步骤3:菌体细胞用氯仿-次氯酸钠法破壁,提取胞内聚酯类物质(PHA);
步骤4:向PHA中添加β-磷酸三钙、PBAT或PLA后制成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材料;
步骤5: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材料,经双螺杆挤出机制成颗粒状,压制成不同规格的生物可降解钵盂秧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其特征在于,采用盐单胞菌,Genebank登录号为MH428215,其特征在于,盐单胞菌Halomonassp.菌株名为ZY-1,于2018年11月22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67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发酵物制备生物可降解钵育秧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75-140g粉碎的秸秆置于1L的1-2mol/LNaOH溶液中,常温浸泡或在高压锅内120℃处理2-3h,以1L秸秆碱处理物为唯一碳源配置10LMS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发酵物制备生物可降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莉,隋广超,郝静,钱程,杨洪一,崔鸿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