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勍聪专利>正文

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67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箱体之间固定设置有绝缘材料层,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连接有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滑块与风扇来回移动实现对箱体内吹风,吹风面积大,加速箱体内空气流通速率,吸气泵将箱体内产生的热量不断抽出,加速箱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速率,加速散热,螺纹杆转动带动三个转动杆同时转动,箱体内的热量经过转盘以及转动杆传递至漏斗处,两个漏斗转动加速冷却,将箱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具体涉及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配电箱散热效果较差,配电箱在长时间工作后,内部温度会越来越高,如果不及时对内散热会导致线路和电气配件造成损坏,同时现有的配电箱防潮防触电效果较差,导致配电箱容易漏电,从而导致配电箱整体实用性较差。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滑块与风扇来回移动实现对箱体内吹风,吹风面积大,加速箱体内空气流通速率,吸气泵将箱体内产生的热量不断抽出,加速箱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速率,加速散热,螺纹杆转动带动三个转动杆同时转动,箱体内的热量经过转盘以及转动杆传递至漏斗处,两个漏斗转动加速冷却,将箱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散热效果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与箱体之间固定设置有绝缘材料层,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固定设置有风扇,所述箱体内侧顶部固定设置有三个转动杆,远离所述电机的转动杆底部以及螺纹杆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三个所述转动杆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三个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连接有链条,靠近所述电机的两个转动杆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漏斗以及转盘,所述外壳靠近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吸气泵。优选的,所述转盘固定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转盘均固定套设置在对应位置的转动杆底部,多个所述转盘、靠近电机的两个转动杆以及两个漏斗均为铜质导热材料。优选的,三个所述转动杆与箱体连接处以及螺纹杆与箱体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内贯穿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固定连接在箱体内壁。优选的,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机罩,所述机罩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机罩内。优选的,所述外壳靠近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腔体,所述吸气泵固定设置在腔体内。优选的,两个所述漏斗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出水孔。优选的,所述箱体、外壳以及绝缘材料层远离电机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斜孔,所述箱体内侧底部固定设置有干燥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带动滑块与风扇来回移动实现对箱体内吹风,吹风面积大,加速箱体内空气流通速率,吸气泵将箱体内产生的热量不断抽出,加速箱体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速率,加速散热,螺纹杆转动带动三个转动杆同时转动,箱体内的热量经过转盘以及转动杆传递至漏斗处,转动杆转动带动两个漏斗转动,加速漏斗冷却,从而将箱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外界,实现箱体内散热,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C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转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外壳;3、绝缘材料层;4、吸气泵;5、电机;6、漏斗;7、第一齿轮;8、滑块;9、螺纹杆;10、连接块;11、风扇;12、转动杆;13、轴承;14、第二齿轮;15、链条;16、转盘;17、斜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外部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与箱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绝缘材料层3,所述外壳2一端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底部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底部固定设置有风扇11,所述箱体1内侧顶部固定设置有三个转动杆12,远离所述电机5的转动杆12底部以及螺纹杆9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7,两个所述第一齿轮7相互啮合,三个所述转动杆12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4,三个所述第二齿轮14之间连接有链条15,靠近所述电机5的两个转动杆12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漏斗6以及转盘16,所述外壳2靠近电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吸气泵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盘16固定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转盘16均固定套设置在对应位置的转动杆12底部,多个所述转盘16、靠近电机5的两个转动杆12以及两个漏斗6均为铜质导热材料,实现热传递;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三个所述转动杆12与箱体1连接处以及螺纹杆9与箱体1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13,实现螺纹杆9与三个转动杆12转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块10内贯穿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固定连接在箱体1内壁,实现限位,防止滑块8转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5外部设置有机罩,所述机罩与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固定设置在机罩内,便于电机5固定;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2靠近电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腔体,所述吸气泵4固定设置在腔体内,便于吸气泵4固定;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漏斗6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出水孔,防止漏斗6内积水;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部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与箱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绝缘材料层(3),所述外壳(2)一端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底部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底部固定设置有风扇(11),所述箱体(1)内侧顶部固定设置有三个转动杆(12),远离所述电机(5)的转动杆(12)底部以及螺纹杆(9)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7),两个所述第一齿轮(7)相互啮合,三个所述转动杆(12)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4),三个所述第二齿轮(14)之间连接有链条(15),靠近所述电机(5)的两个转动杆(12)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漏斗(6)以及转盘(16),所述外壳(2)靠近电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吸气泵(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部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与箱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绝缘材料层(3),所述外壳(2)一端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端部传动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外部螺纹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底部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底部固定设置有风扇(11),所述箱体(1)内侧顶部固定设置有三个转动杆(12),远离所述电机(5)的转动杆(12)底部以及螺纹杆(9)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7),两个所述第一齿轮(7)相互啮合,三个所述转动杆(12)外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14),三个所述第二齿轮(14)之间连接有链条(15),靠近所述电机(5)的两个转动杆(12)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漏斗(6)以及转盘(16),所述外壳(2)靠近电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吸气泵(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散热效果好的电气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6)固定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转盘(16)均固定套设置在对应位置的转动杆(12)底部,多个所述转盘(16)、靠近电机(5)的两个转动杆(12)以及两个漏斗(6)均为铜质导热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勍聪邓镇明
申请(专利权)人:蔡勍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