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57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包括变压器基板,所述变压器基板的顶部安装有门型钢架,所述门型钢架的顶部设有对立设置的T相支撑绝缘子、F相支撑绝缘子,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通过T相软母线连接有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通过F相软母线连接有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和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之间设有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无支撑状态,套管端部桩头不再直接受力,同时保持软母线的弛度,改变软母线受到风摆等外力作用时连带桩头晃动的情况,最终减少因桩头受力造成的变压器渗油故障,优化生产效率,节源减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耦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高速铁路的部分牵引所亭高压设备多数采用户外安装形式,按照设计AT所和分区所的自耦变压器与断路器的连接采用软母线形式。但近几年经常发生自耦变压器陆陆续续出现渗油情况,渗油位置为自耦变压器软母线连接桩头处。鉴于此类自耦变压器渗油故障具有倾向性,因此对相关安装形式的多台自耦变压器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发现T、N、F三相桩头长期受软母线拉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密封垫圈受力不均加速老化,进而导致渗油,且全线路自耦变压器桩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自耦变压器桩头处渗油将会带来以下风险:渗出的油附着在变压器器身上,油层表面不断堆积灰尘,缩小了桩头至器身的爬电距离;渗油点破损较大会导致渗油速度较快,最终引起变压器因油位过低退出运行;桩头受力带动内部导电杆受力倾斜,长期受力后会造成其与绕组连接不牢固,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变压器内部放电,严重时将导致变压器着火爆炸。对已经发生渗油的变压器桩头进行更换,对发生轻微变形但未渗油的桩头进行整形,都无法彻底解除安全隐患。为了有效地规避上述风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包括变压器基板,所述变压器基板的顶部安装有门型钢架,所述门型钢架的顶部设有对立设置的T相支撑绝缘子、F相支撑绝缘子,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通过T相软母线连接有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通过F相软母线连接有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和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之间设有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所述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通过N相支撑铜排连接有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优选的,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的支撑点高于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的支撑点,使所述T相软母线的承力点落在T相支撑绝缘子的顶点。优选的,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的支撑点高于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的支撑点,使所述F相软母线的承力点落在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的顶点。优选的,所述N相支撑铜排呈水平状态,使得所述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呈竖直状态。优选的,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和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的底部分别通过支撑绝缘子底座安装在所述门型钢架的顶部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优化了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全线路各AT所和分区所虽设备雷同,但场地尺寸及变压器批次型号略有不同,在不破坏变压器正常运行条件的前提下,寻找到了通用解决方案优化软母线承力结构,分散变压器桩头受力情况,同时保持软母线弛度;2、分散软母线自然垂悬时连接桩头的受力大小,改变软母线受到风摆等外力作用时连带桩头晃动的情况,最终减少因桩头受力造成的变压器渗油故障;3、本技术解决变压器桩头因受力变形每两年供电段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优化处理的弊端,减少周期性的人力物力的支出,节源减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的F相支撑绝缘子与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的N相支撑铜排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2、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3、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4、T相支撑绝缘子;5、F相支撑绝缘子;6、T相软母线;7、N相支撑铜排;8、F相软母线;9、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10、门型钢架;11、变压器基板;12、支撑绝缘子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包括变压器基板11,所述变压器基板11的顶部安装有门型钢架10,所述门型钢架10的顶部设有对立设置的T相支撑绝缘子4、F相支撑绝缘子5,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4通过T相软母线6连接有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5通过F相软母线8连接有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和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之间设有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所述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通过N相支撑铜排7连接有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9。本实施例中值得说明的是,在T、F相桩头处增设支持绝缘子、在N相增加水平连接铜排的方案以优化软母线承力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三相桩头受力情况,同时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支撑配装具体尺寸现场勘查依据每台AT变不同大小现场确定;所用槽钢喷涂变压器底漆、面漆,防腐性能满足变压器防腐要求;钢板与槽钢间焊接牢固,支撑可靠;爬电距离满足要求:接触网的绝缘爬电距离不应小于1400mm;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变压器其他结构;整治后应能满足预期要求,保证供电线弛度,切实解决问题。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4的支撑点高于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的支撑点,使所述T相软母线6的承力点落在T相支撑绝缘子4的顶点,T相支撑绝缘子4的中心线距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的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800mm。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5的支撑点高于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的支撑点,使所述F相软母线8的承力点落在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5的顶点,F相支撑绝缘子5的中心线距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的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800mm,该距离选择符合以下条件:满足27.5KV室外配装置的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400mm的要求,满足桩头与支撑绝缘子间软母线呈水平状态,又满足现场安装尺寸条件的最小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N相支撑铜排7呈水平状态,使得所述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9呈竖直状态,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的中心线距离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9的水平距离为400mm,具体长度根据每个所电缆距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的距离而定,增加N相支撑铜排7后使得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9呈竖直状态,不再弯曲变形从而与桩头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4和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5的底部分别通过支撑绝缘子底座12安装在所述门型钢架10的顶部两侧。本实施例中,T相支撑绝缘子4、F相支撑绝缘子5和N相支撑铜排7分散软母线自然垂悬时连接桩头的受力大小,改变软母线受到风摆等外力作用时连带桩头晃动的情况,最终减少因桩头受力造成的变压器渗油故障,从根本上解决列车渗油问题,此种方案在已经开通运行的高速线路上利用有限的场地空间以最小代价有效解决缺陷,同时也可以运用于新线建设中以防患于未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包括变压器基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基板(11)的顶部安装有门型钢架(10),所述门型钢架(10)的顶部设有对立设置的T相支撑绝缘子(4)、F相支撑绝缘子(5),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4)通过T相软母线(6)连接有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5)通过F相软母线(8)连接有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和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之间设有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所述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通过N相支撑铜排(7)连接有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包括变压器基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基板(11)的顶部安装有门型钢架(10),所述门型钢架(10)的顶部设有对立设置的T相支撑绝缘子(4)、F相支撑绝缘子(5),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4)通过T相软母线(6)连接有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所述F相支撑绝缘子(5)通过F相软母线(8)连接有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和所述自耦变压器F相桩头(3)之间设有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所述自耦变压器N相桩头(2)通过N相支撑铜排(7)连接有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回流电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耦变压器软母线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相支撑绝缘子(4)的支撑点高于所述自耦变压器T相桩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成明华陈圣堂黄永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供电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