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48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开关装置,它包括盖体、壳体、输入端部、输出端部、光路转换装置及基座。该光路转换装置包括:棱镜组合、棱镜转动架、固定弹片、转轴及驱动装置等。棱镜转动架与棱镜组合固定并由转轴及驱动装置带动使棱镜组合于上、下止动块之间改变位置,从而实现交换开关光信号的目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光开关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光路转换装置功能的光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了在光传输系统中获得所期望的光信号传输路径,光信号在不同光纤之间的交换、开关变得十分必要。因此,理想的光开关成为在光信号转换过程中重要的光学组件。典型的光开关具有一个或多个的光输入端部和至少两个以上的光输出端部,用于光传输线路或集成光路中的光信号的相互转换或逻辑操作。根据工作原理,光开关可分为机械式与非机械式两大类。其中,机械式光开关通常是以移动光学组件位置,形成移动前后光路状态不同而造成光路中光信号开关或交换的效果。一般移动光学组件式的光开关又可进一步分为移动反射镜与移动棱镜两大类,两种光开关均可利用特定的棱镜转动架改变反射镜或棱镜在光路中的位置。其中,现有技术改变棱镜或反射镜的位置通常是以小型伺服电动马达实现,但是,以电动马达操作方式缺乏位置锁定功能,需加入其它机构,如回馈电路等方可实现,且,应用电动马达的作动装置体积相对较大,会使光开关产品占据较大空间,于小型化、系统化时是一大不利因素。现有技术亦有改良以应用继电器为光路转换的作动装置,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美国专利第5,742,712号中所揭示的一种移动反射镜型光开关910,该光开关910包括一继电器912,继电器912包括一定位臂940用以支持反射镜920。当向继电器912输入电信号时,定位臂940即可带动反射镜920在第一位置944和第二位置946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光路转换的目的。定位臂940的移动受止动块948的限制,以此决定反射镜的第一与第二位置。在此案中,继电器装置虽可克服上述的缺点实现定位反射镜的效果,但因为止动块948是间接控制反射镜的上下限位置,且止动块948是位于定位臂940的中段部分,定位臂940会因为悬吊反射镜920的重量而产生弯曲,进而影响反射镜精确定位。现有技术美国专利第5,838,847号,亦存在上述的同样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光学组件作动装置、且整体体积较小及可精确定位用以改变光路的光学组件的光开关装置。本技术光开关装置包括盖体、壳体、输入端部、输出端部、光路转换装置及基座。该光路转换装置包括棱镜组合、棱镜转动架、固定弹片、转轴及驱动装置等。棱镜转动架是与棱镜组合固定并由转轴及驱动装置带动使棱镜组合改变位置于上、下止动块之间,从而实现交换开关光信号的目的。本技术的驱动装置是一继电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可精确定位行程终点及降低整体体积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光开关装置的平面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光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光开关装置中棱镜与基座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光开关装置中棱镜转动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光开关装置的部分立体图,其中棱镜转动架装配于基座。图6是本技术光开关装置中光路转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光开关装置中光路转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光开关装置10包括盖体2、壳体3、输入端部4、输出端部5、光路转换装置6及基座7。其中,盖体2与壳体3配合可形成一容置空间以装置光路转换装置6及基座7于其中,而输入端部4包括第一输入光纤41与第二输入光纤42,而输出端部5则包括第一输出光纤51与第二输出光纤52,该输入端部4与输出端部5相对设置于壳体3两侧,而第一、第二输入光纤41、42以及第一、第二输出光纤51、52则自壳体3相对两侧向壳体3外部延伸。基座7是以螺栓88锁固于壳体3中,用以固定第一输入平行光管81、第二输入平行光管82、第一输出平行光管91及第二输出平行光管92,这种平行光管分别与第一、第二输入光纤41、42以及第一、第二输出光纤51、52连接,使光信号得以形成平行光束并通过光路转换装置6的棱镜612的位置变换以改变光路,使不同的光信号在第一、第二输入光纤41、42以及第一、第二输出光纤51、52之间形成交换。请配合参照图2、图3及图4,光路转换装置6包括棱镜组合61、棱镜转动架62、驱动装置63、固定弹片64及转轴65。其中,该棱镜组合61固定于棱镜转动架62,而棱镜转动架62则以转轴65及固定弹片64装置于基座7,并借由棱镜转动架62与驱动装置63连结水平移动,使棱镜转动架62转动并带动棱镜组合61上下移动,从而造成光路的改变。该棱镜组合61具有一棱镜固持机构611以夹持棱镜612。而棱镜转动架62则包括棱镜臂621及固定座622,棱镜臂621与棱镜固持机构611焊接固定,转轴65则是穿过固定座622上的通孔623固定,固定座的上部具有另一通孔624。固定弹片64则包括弹性部641及固定部642,其中固定部642是用以锁固固定弹片64于基座7,而弹性部641则是贴靠于转轴65,以保持转轴65与基座7的相对位置。驱动装置6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继电器,该继电器具有一延伸端631与固定座622上的通孔624配合,并使转轴65转动从而带动棱镜转动架62与棱镜组合61改变在光路中的位置。再请参照图3及图4,基座7分别设有一固定螺孔71、72,该基座7借由螺栓88与螺孔71、72配合而锁固于壳体3。基座7具有一凹槽73,该凹槽73可供棱镜组合61在其中变换位置,凹槽73两侧分别设置垛部731、732,垛部731、732的凹陷部分分别用以收容固定第一、第二输入平行光管81、82以及第一、第二输出平行光管91、92,凹槽73中间设置一固定孔733,用以固定下止动块65。基座7进一步包含平台部74,该平台部74的侧面748进一步设有一阶部741,阶部741侧面设有二螺孔742,平台部74在沿阶部741纵长方向一端设置二壁部743、744,且二壁部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745,且该二壁部上对称设置二V形槽746、747,该V形槽746、747可承接转轴65,而收容空间745则可收纳棱镜转动架62的固定座622部分,使该棱镜转动架62得以转动。固定弹片64的固定部642借由螺栓88与螺孔742配合而锁固于侧面748,而弹性部641则贴靠于转轴65,以保持转轴65于该V形槽746、747的中(如图5所示)。参照图2及图5所示,本技术光开关装置安装时,棱镜转动架62的固定座622是与转轴65固定,继电器63上的延伸端631与棱镜转动架62的固定座622上的通孔624配合。通过电路控制,供给固定座622水平力,从而使转轴65转动,以带动棱镜转动架62转动而使棱镜组合61变换位置于上、下止动块85、86之间,且,为避免损坏棱镜,上、下止动块可采用具缓冲、耐磨的橡胶材质制成。其中,上止动块85设于盖体2的定位槽21中,而下止动块86则装置于基座7的固定孔733。如图6及图7所示,经由继电器带动棱镜转动架62转动,而使棱镜组合61变换位置,其中如图5所示是棱镜组合61在第一位置,来自第一输入平行光管81的光信号经由棱镜612改变光路进入第二输出平行光管92,而来自第二输入平行光管82的光信号则经由棱镜612改变光路进入第一输出平行光管91。如图6所示是棱镜组合61位于第二位置,由于棱镜612已被移离开原先的光路,所以来自第一输入平行光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开关装置包括:一基座、一输入光信号至该光开关中的输入端部和一输出光信号至该光开关中的输出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光开关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上止动块、下止动块及一光路转换装置,该光路转换装置是装置在该基座上并进一步包括:一棱镜;一棱镜转动架及一驱动该棱镜转动架运动以改变棱镜位置于该上止动块与下止动块间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呈吴焜灿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