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48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排,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其包括水泵、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液管以及若干鳍片;上水箱间隔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一半的液管连通第一箱体和下水箱,另一半的液管连通第二箱体和下水箱;第二箱体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水泵的出水端接入第一箱体,水泵的进水端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解决水冷头体积巨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水泵装设在水冷排上,能够有效减小水冷头的体积,避免挤占主板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排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
,具体为一种水冷排。
技术介绍
常用的台式计算机通常包括主机、显示设备以及外设。其中,主机正向着体积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主机机箱中的空间不断被压缩;与此同时,使用者期望计算机能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图形性能,为此,作为计算核心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以及处理图像运算工作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的发热量越来越高。水冷散热器作为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的高效散热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主机中。水冷散热器包括水冷头和水冷排,二者通过水管连接,水冷散热器的水泵设置在水冷头处,使水冷头的体积巨大,容易挤占主板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排,其带有水泵,能够缩小与之配合的水冷头之体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排,包括水泵、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液管以及若干鳍片;所述上水箱间隔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一半的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下水箱,另一半的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下水箱;所述第二箱体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接入所述第一箱体,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所述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种水冷排还包括用于扣紧所述液管和所述鳍片的扣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上水箱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泵通过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上水箱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上液管孔;所述液管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所述下液管孔和所述上液管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排,包括水泵、第一液管、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第二液管以及若干鳍片;所述第二液管连通所述下水箱和所述上水箱,所述上水箱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接入所述下水箱,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所述第一液管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液管之间也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种水冷排还包括用于扣紧所述第一液管、所述第二液管以及所述鳍片的扣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水箱的一侧延伸出安装平台,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安装平台抵住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安装平台并进入所述第一液管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泵通过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水箱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液管形状匹配的第一下液管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下液管孔;所述下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第二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上液管孔;所述第二液管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二下液管孔和所述上液管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水冷排,包括水泵,通过水泵驱动水冷液在水冷头和水冷排之间循环;将水泵装设在水冷排上,能够有效减小水冷头的体积,避免挤占主板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视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视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视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视图之二。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剖面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水泵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水泵;11、进水端;12、出水端;2、下水箱;21、下液管孔;22、第一下液管孔;23、第二下液管孔;3、上水箱;31、上液管孔;32、第一箱体;33、第二箱体;34、护盖;35、安装平台;36、固定板;4、液管;5、鳍片;6、快接头;7、扣件;8、第一液管;81、第一端;82、第二端;9、第二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排,包括水泵1、相互对置的下水箱2和上水箱3、若干液管4以及若干鳍片5;上水箱3间隔为第一箱体32和第二箱体33,一半的液管4连通第一箱体32和下水箱2,另一半的液管4连通第二箱体33和下水箱2;第二箱体33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6;水泵1的出水端12接入第一箱体32,水泵1的进水端11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6;每相邻的一对液管4之间均穿插设置有鳍片5。本实施例中,最边缘处的两根液管4之外侧同样设有鳍片5。其中,下水箱2和上水箱3均为方形的铝合金箱体,液管4为铝合金管,鳍片5为铝合金片,其弯折形成皱褶以便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快接头6是工程塑料材质的管形工件,其中一个快接头6穿入第二箱体33,并且与第二箱体33过盈配合或螺纹配合,快接头6接入软管后,能够与水冷头连通;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下水箱2、上水箱3、液管4以及鳍片5均可以采用其他导热系数良好的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上述部件采用同种铝合金材质,便于后续焊接为一体。具体地,下水箱2间隔开设有与液管4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下液管孔21,上水箱3间隔开设有与液管4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上液管孔31;液管4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下液管孔21和上液管孔31。进一步地,该种水冷排还包括用于扣紧液管4和鳍片5的扣件7,具体来说,扣件7有两个,两个扣件7分别从左右两侧压迫液管4和鳍片5,并通过螺钉与分别与最外侧的鳍片5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上水箱3上固定有用于保护水泵1的护盖34,护盖34盖住水泵1,以便保护水泵1。下水箱2、上水箱3、液管4、鳍片5以及扣件7装配完成后,通过夹具从两侧压紧扣件7,从而压紧液管4和鳍片5,然后整体经过焊炉,使下水箱2、上水箱3、液管4、鳍片5以及扣件7成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水泵1为12V直流供电的水泵,其通过连接器供电,能够适配计算机主板的FAN接口,水泵1的进水端11位于其主体的侧面,出水端12则位于其主体的下端;另外一个快接头6穿入水泵1的进水端11,并且与该进水端11过盈配合或螺纹配合,水泵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水箱3上,使水泵1上的快接头6与上水箱3上的快接头6朝向同一方向,并且使水泵1的出水端12穿入上水箱3的第一箱体32,水泵1的出水端12与第一箱体32过盈配合。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液管以及若干鳍片;/n所述上水箱间隔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一半的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下水箱,另一半的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下水箱;/n所述第二箱体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接入所述第一箱体,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n每相邻的一对所述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液管以及若干鳍片;
所述上水箱间隔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一半的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下水箱,另一半的所述液管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所述下水箱;
所述第二箱体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接入所述第一箱体,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
每相邻的一对所述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扣紧所述液管和所述鳍片的扣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固定在所述上水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通过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上水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上液管孔;所述液管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所述下液管孔和所述上液管孔。


6.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第一液管、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第二液管以及若干鳍片;
所述第二液管连通所述下水箱和所述上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显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领胜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