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39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由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第三单元井体组成,所述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第三单元井体下方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连接横向支撑栓,所述横向支撑栓与固定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井体前后侧部对称设有透水网,所述井体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顺承槽,所述固定栓两侧安装有可控阀,所述可控阀将固定栓固定在顺承槽上,所述井体正中心设置管体,所述管体设有第一可控管、第二可控管、第三可控管,可实时监测各段位地下水污染程度,所取水样具有代表性,还可根据污染程度进行应急处理,检测设备不容易堵塞,更换零件方便,杜绝了堵塞后难处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
,具体是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出现被污染的情况,致使水资源的水质不断恶化,再加上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进一步加深。但地下水污染很难直观的观察到,且监测难度大,应急处置方式方法短缺。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8334357U描述一种地下水智能监测井,它包括嵌入地表中的水泥底座,固定在水泥底座中的井管以及罩于井管顶端的第一层保护装置和第二层保护装置;其中,水泥底座下方井管四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阻水材料层、石英砂层和滤料层,井管底座与滤料层底面持平;其中,井管上部为不透水部分,下部为具有滤水结构的筛管部分。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监测井的保护程度较弱、自动化程度低和网络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从而保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人为对监测数据进行造假。保证井内采集的地下水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防止人为对地下水样品进行造假。但此方法不能够同时监测到各个断面的地下水污染程度,不具有代表性。专利CN209327325U描述一种地下水实时监测井,包括:管体,外径与钻孔内径适配,以插入所述钻孔中固定;所述管体的外周壁上安装有至少两个采样管,两个所述采样管沿所述管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此专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监测井的生产成本较高,对特定深度地下水采样监测样品代表性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一次成孔只可采单个深度的地下水样的问题。但此技术所取的各个深度无挡板间隔,易造成各深度水样混合。且现今地下水监测技术中都无应急措施。针对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进行改进,现在提供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由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第三单元井体组成,所述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第三单元井体下方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连接横向支撑栓,所述横向支撑栓与固定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井体前后侧部对称设有透水网,所述井体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顺承槽,所述固定栓两侧安装有可控阀,所述可控阀将固定栓固定在顺承槽上,所述井体正中心设置管体,所述管体设有第一可控管、第二可控管、第三可控管,所述第一可控管、第二可控管、第三可控管依次对应进入到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第三单元井体底部,所述管体在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交界处与第二单元井体、第三单元井体交界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管体内部设有可转动挡体,所述管体外壁上开有进水口,所述可转动挡体适时转动将进水口覆盖住。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水网外侧设有粒径由小到大的鹅卵石,所述透水网直径小于最小鹅卵石粒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支撑栓与底座上的固定槽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可控管、第二可控管及第三可控管根据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及第三单元井体的高度设置长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与井体间用橡胶垫连接,保持第一单元井体、第二单元井体及第三单元井体气密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顺承槽与可控阀连接,所述可控阀固定在顺承槽上,控制横向支撑栓的高度,进而控制底座的高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设置有数个,呈等距均匀分布在管体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可实时监测各段位地下水污染程度,所取水样具有代表性,还可根据污染程度进行应急处理,检测设备不容易堵塞,易保养,更换零件方便,杜绝了堵塞后难处理问题,占地面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单元井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横向支撑栓与可控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井体1、顺承槽2、第一单元井体3、固定栓4、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管体7、密封盖8、横向支撑栓9、透水网10、固定槽11、可控阀12、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可转动挡体16、进水口17、底座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由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组成,所述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下方均设置有底座18,所述底座18上设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连接横向支撑栓9,所述横向支撑栓9与固定栓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井体1前后侧部对称设有透水网10,所述透水网10用于地下水进入井体1,同时,药剂通过透水网10进入地下污染水体中,所述井体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顺承槽2,用于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上下调节支撑,所述固定栓4两侧安装有可控阀12,所述可控阀12用于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上下调节,所述可控阀12将固定栓4固定在顺承槽2上,所述调节可控阀12用来设置第一单元井体3及第二单元井体5的底座18高度,所述井体1正中心设置管体7,所述管体7设有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所述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依次对应进入到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底部,所述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用于实时抽取水样,所述管体7在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交界处与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交界处设置有密封盖8,所述管体7内部设有可转动挡体16,所述管体7外壁上开有进水口17,所述可转动挡体16适时转动将进水口17覆盖住。所述透水网10外侧设有粒径由小到大的鹅卵石,所述透水网10直径小于最小鹅卵石粒径,用于地下水的抽取。所述横向支撑栓9与底座18上的固定槽11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及第三可控管15根据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及第三单元井体6的高度设置长度。实施例2所述底座18与井体1间用橡胶垫连接,保持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及第三单元井体6气密性,保证污水不会泄露,影响监测数据。所述顺承槽2与可控阀12连接,所述可控阀12固定在顺承槽2上,控制横向支撑栓9的高度,进而控制底座18的高度,用于抽取各段位地下水。所述进水口17设置有数个,呈等距均匀分布在管体7外壁上,用于地下水的进入。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由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组成,所述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下方均设置有底座(18),所述底座(18)上设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连接横向支撑栓(9),所述横向支撑栓(9)与固定栓(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井体(1)前后侧部对称设有透水网(10),所述井体(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顺承槽(2),所述固定栓(4)两侧安装有可控阀(12),所述可控阀(12)将固定栓(4)固定在顺承槽(2)上,所述井体(1)正中心设置管体(7),所述管体(7)设有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所述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依次对应进入到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底部,所述管体(7)在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交界处与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交界处设置有密封盖(8),所述管体(7)内部设有可转动挡体(16),所述管体(7)外壁上开有进水口(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监测及应急处置的装置,包括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由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组成,所述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下方均设置有底座(18),所述底座(18)上设有固定槽(11),所述固定槽(11)连接横向支撑栓(9),所述横向支撑栓(9)与固定栓(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井体(1)前后侧部对称设有透水网(10),所述井体(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顺承槽(2),所述固定栓(4)两侧安装有可控阀(12),所述可控阀(12)将固定栓(4)固定在顺承槽(2)上,所述井体(1)正中心设置管体(7),所述管体(7)设有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所述第一可控管(13)、第二可控管(14)、第三可控管(15)依次对应进入到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底部,所述管体(7)在第一单元井体(3)、第二单元井体(5)交界处与第二单元井体(5)、第三单元井体(6)交界处设置有密封盖(8),所述管体(7)内部设有可转动挡体(16),所述管体(7)外壁上开有进水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监测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宇曲毅郝进伟杨宏旺徐慧荟刘雪张华巍王兆选张培杨谢辉李守伟曹贻社于海深常安金田宗康琦李鹏梁春花柳晓明马吉飞牟玉明裴俊玲任国杰杨建成宋晓琳孙国剑王翠辉吴晓峰夏鸿飞刘丽肖洪钢武伟臧岐山张广为张来君赵伟龙李楠郑勇王昌启冯平
申请(专利权)人:毅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