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18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热器,包括集热器本体;主流道管,所述主流道管安装在所述集热器本体内;支流道管,所述支流道管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管连接,且所述支流道管与所述主流道管连通;以及吸热片材,所述吸热片材设置在所述支流道管上,所述吸热片材与所述主流道管之间具有夹角。在低纬度地区例如云南,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集热器可以减少集热器的安装夹角,从而保证集热器安装的安全与集热器吸热的效果,可以减少家用电热水器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安装角度小可以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热器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阳台壁挂集热器为整板焊接,适用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建筑。而如云南等低纬度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建筑结构,低纬度的太阳入射角大,普通设计需减小集热器与地面的夹角来增大采光面积,而且建筑的朝向不统一。如果是整板焊接会造成安装夹角(集热器与楼体墙面)过大,安装夹角过大则会造成:一不美观,二不安全、三上下相互遮光。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集热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低纬度地区太阳入射角大,壁挂集热器的安装夹角过大。(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热器,包括集热器本体;主流道管,所述主流道管安装在所述集热器本体内;支流道管,所述支流道管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管连接,且所述支流道管与所述主流道管连通;以及吸热片材,所述吸热片材设置在所述支流道管上,所述吸热片材与所述主流道管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管与所述支流道管垂直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管与所述支流道管形成的平面与所述集热器本体的基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吸热片材为多个,所述多个吸热片材通过所述支流道管均匀且间隔地安装在所述主流道管上。进一步地,所述各个吸热片材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夹角小于等于20°。(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本技术提供的集热器中,主流道管安装在集热器本体内,支流道管的一端与主流道管连通,吸热片材设置在支流道管上,吸热片材与主流道管之间具有夹角,在低纬度地区例如云南,安装本技术提供的集热器可以减少集热器的安装夹角,从而保证集热器安装的安全与集热器吸热的效果,可以减少家用电热水器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安装角度小可以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集热器与墙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集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集热器中吸热片材与主流道管、支流道管的安装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集热器中电加热方式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01、光线;102、主流道管;103吸热片材;104、支流道管;105、集热器本体;106、墙壁;107、上表面;201、温度传感器;202、控制单元;203、电加热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热器,包括集热器本体105;主流道管102,所述主流道管102安装在所述集热器本体105内;支流道管104,所述支流道管104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管102连接,且所述支流道管104与所述主流道管102连通;以及吸热片材103,所述吸热片材103设置在所述支流道管104上,所述吸热片材103与所述主流道管102之间具有夹角。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吸热片材103为条带状,吸热片材103安装在支流道管104上,支流道管104一端与主流道管102连通,并且吸热片材103与主流道管102之间具有夹角,该设计可以减少集热器与墙壁106的安装角度,在光线101的入射角大时不需要增大集热器与墙壁106的安装角度也能确保吸热基材的采光面积,集热器与墙壁106的安装角度小时能更好的与建筑结合,集热器与墙壁的安装更加美观、安全,吸热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集热器与墙壁106的安装角度是指集热器与墙壁106之间的夹角。吸热片材103吸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支流道管104内的液体,支流道管104内升温的液体流向主流道管102内,并通过主流道管102流向保温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流道管102与所述支流道管104形成的平面与所述集热器本体105的基面107平行。集热器的壳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集热器的上表面、下表面都是集热器的基面107。当然,集热器的壳体并不限于上述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流道管102与所述支流道管104垂直连通。主流道管102与支流道管104垂直连通方便吸热片材103安装在支流道管104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热片材103为多个,所述多个吸热片材103通过所述支流道管104均匀且间隔地安装在所述主流道管102上。吸热片材103与支流道管104的数量相等,一个吸热片材103安装在一个支流道管104上。多个吸热片材103可以充分吸收光线101的能量,均匀间隔安装可以确保各个吸热片材103之间不相互干扰,增大吸热效率不浪费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各个吸热片材103相互平行。如图1-2所示,各个吸热片材103相互平行能够确保各个吸热片材103不相互干扰,提高吸热片材103的吸热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小于等于20°。当吸热片材103与主流道管102的夹角为20°时,集热器与墙壁106的安装角度也可以减少20°,从而实现与建筑(墙壁)一体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单元202和与所述控制单元202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01及电加热单元203。温度传感器201与电加热单元203都设置在保温水箱内,温度传感器201用于感测保温水箱内的水温,当某个时刻,例如下午5点时,温度传感器201感测到保温水箱内的水温还没有达到设定温度(例如50℃)时,温度传感器201向控制单元202发送信号,控制单元202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加热单元203开始工作,利用电加热的方式将水温提高;当电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201感测到保温水箱内的水温达到一定温度(例如60℃)时,再发送一信号到控制单元202,控制单元202控制电加热单元203停止工作。时间与温度都需要设定,如果只设定温度则会出现24小时只要保温水箱内的水温不够,电加热单元202就会自动启动,会耗费大量电力;如果只设定稳定而不设定时间(例如晚上17点到晚上23点),则会出现电加热单元203始终不工作的情况。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热器本体(105);/n主流道管(102),所述主流道管(102)安装在所述集热器本体(105)内;/n支流道管(104),所述支流道管(104)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管(102)连接,且所述支流道管(104)与所述主流道管(102)连通;以及/n吸热片材(103),所述吸热片材(103)设置在所述支流道管(104)上,所述吸热片材(103)与所述主流道管(102)之间具有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热器本体(105);
主流道管(102),所述主流道管(102)安装在所述集热器本体(105)内;
支流道管(104),所述支流道管(104)一端与所述主流道管(102)连接,且所述支流道管(104)与所述主流道管(102)连通;以及
吸热片材(103),所述吸热片材(103)设置在所述支流道管(104)上,所述吸热片材(103)与所述主流道管(102)之间具有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管(102)与所述支流道管(104)形成的平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霞杨为坤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市兴红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