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717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换热装置包括配合形成隔热容纳腔的壳体组件;容纳腔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平行对应设有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热管蒸发段与热管冷凝段之间连接有用于冷媒导通的循环管路,组成多个循环回路;表冷器与调温段分别设有用于媒介流入流出的进出管路;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均为套翅片管式换热器,冷媒或媒介在管路内部流动,空气通过翅片间隙横掠换热管,管路设置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体式的换热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小占地空间,增大换热效率,而且可以节约材料,适应于规模化生产。新风机组也相应的更具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的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舒适生活空气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风机组已成为一种必需品。新风机能够在减少通风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室内PM2.5和CO2问题,在温湿分控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上的普通型的表冷式新风机组,夏季采用低温冷水降温除的方式,送风温度比较低,送风口会有结露的风险。提高送风温度需要采用电加热的形式,能耗高,造成能源浪费。目前表冷式新风机组中使用的换热装置也基本都是单独分开组装,从生产角度考虑,其安装繁琐;从空间角度考虑,其占据空间大。分开安装时,其中间也会有较多空气填充的间隙,空气的热传导效率差,也不利于新风机组的高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解决了现有换热器单独安装繁复,且传热效率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配合形成隔热容纳腔的壳体组件;所述容纳腔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平行对应设有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所述热管蒸发段与热管冷凝段之间连接有用于冷媒导通的循环管路,组成多个循环回路;所述表冷器与调温段分别设有用于媒介流入与流出的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所述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均为套翅片管式换热器,冷媒或媒介在管路内部流动,空气通过翅片间隙横掠换热管,所述套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设置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作为优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水盘、前检修盖、后检修盖与顶部密封板;所述水盘用于承接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换热后空气中冷凝滴落的冷凝水;所述水盘为凹型盘状,所述前检修盖与后检修盖的设置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相平行,分别设于水盘的前后两侧;所述顶部密封板与水盘平行设置,前后两侧分别与前检修盖和后检修盖的顶部连接。前检修盖与后检修盖平行于空气流动方向,其打开方向或是旋转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相垂直。实际的结构形式多种样式可以根据功能、工艺等具体情况进行实施。作为优选地,所述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为一体式结构,并与水盘保持1-5mm的间隙。作为优选地,所述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的一体式结构与水盘保持2mm的间隙。作为优选地,所述调温段的进水管路设有用于控制媒介流量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有阀门控制器。作为优选地,所述水盘的底部设有水盘出水口。作为优选地,所述前检修盖、后检修盖与顶部密封板的内侧均设有聚乙烯PE密封绵。前检修盖与后检修盖外侧贴有绒布。用于降低内部与外部冷源形成过多能量损失。聚乙烯PE密封绵用于保证换热模块的密封性,降低漏风率,从而保证机组的性能。作为优选地,所述前检修盖设有便于抽拉整体换热装置的挖手。挖手可方便生产与可操作性维修。作为优选地,所述换热器有直板换热器、L型、U型等换热器。作为优选地,所述水盘、前检修盖、后检修盖与顶部密封板之间为螺钉连接、铆钉、卡扣加螺钉、压铆以及焊接等。可根据功能及成本合理选择。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带有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包括机箱、过滤组件、风机与换热装置;所述过滤组件、风机与换热装置依次设置于机箱内;所述过滤组件、风机与换热装置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换热装置内媒介或冷媒的流动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作为优选地,所述机箱沿空气流通方向两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贯穿的新风入口与新风出口。作为优选地,新风机组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靠近新风出口设置。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换热器进行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从空间角度上存在结构紧凑的优势;从现场安装的角度上存在方便安装;从售后维修的角度便于维修人员操作;从生产效率角度上模块化设计,存在易于工厂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率。本技术的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一体式的换热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小占地空间,增大换热效率,而且可以节约材料,适应于规模化生产。新风机组也相应的更具有优势。同时根据送风温度偏差实时调整电磁阀的开启周期,控制精度更高,送风温度更稳定。本技术换热器结构保证产品空间小,漏风率低。所述的一体式换热器主要从研发周期、生产效率、售后性、可重复性角度,设计一款内部部件组合设计。对于小型换热器,均可采用此方式。表冷器和热管组合设计的优势如下:1)模块化设计将功能进行分解,降低模块间的耦合性。在不改变整体结构形式的基本框架下,为了实现某个模块达到质量或效率的提升,只需要替换相应功能段模块,工作量就会明显减少。2)在产品设计初期阶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然而,这种模块化设计一般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相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设计人员,可能设计更改次数相对较少一些。3)合理化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产品的易于修改性,易于优化和功能化扩展,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4)模块化设计和常规化设计的利弊,两者能同时满足功能。模块化设计的有益不单单是对使用者而言,对于产品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好的拓展性。换而言之,产品更新迭代能力更强,随用户的变化而变化。常规化设计,在面对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营销,重复性工作量相对模块化较多,开发周期相对较长,可以更快的抢占市场先机。5)模块化设计简化了机组的机型,使整套机组系统可以规划尺寸系列和装配尺寸系列。既提高生产制造的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研制成本,以及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模块化设计提高售后维修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了对维修人员的技能要求及减少维修费用。结构模块化的相对稳定和阶梯上升,使可靠性得到保证。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换热装置与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换热装置的爆炸图;图2、图3分别为实施例1中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的正视图与后视图;图4为应用该换热装置的新风机组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的新风机组的简化图。附图标号说明1-热管蒸发段;2-表冷器;3-热管冷凝段;4-调温段;5-壳体组件;51-水盘;511-水盘出水口;52-前检修盖;521-挖手;53-后检修盖;54-顶部密封板;55-聚乙烯PE密封绵;6-机箱;61-新风入口;62-新风出口;7-过滤组件;8-风机;9-加湿器;10-针阀;11-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形成隔热容纳腔的壳体组件;所述容纳腔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平行对应设有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所述热管蒸发段与热管冷凝段之间连接有用于冷媒导通的循环管路,组成多个循环回路;所述表冷器与调温段分别设有用于媒介流入与流出的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所述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均为套翅片管式换热器,冷媒或媒介在管路内部流动,空气通过翅片间隙横掠换热管,所述套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设置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形成隔热容纳腔的壳体组件;所述容纳腔内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平行对应设有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所述热管蒸发段与热管冷凝段之间连接有用于冷媒导通的循环管路,组成多个循环回路;所述表冷器与调温段分别设有用于媒介流入与流出的进水管路与出水管路;所述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均为套翅片管式换热器,冷媒或媒介在管路内部流动,空气通过翅片间隙横掠换热管,所述套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管路设置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水盘、前检修盖、后检修盖与顶部密封板;所述水盘用于承接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换热后空气中冷凝滴落的冷凝水;所述水盘为凹型盘状,所述前检修盖与后检修盖的设置方向与空气流通方向相平行,分别设于水盘的前后两侧;所述顶部密封板与水盘平行设置,前后两侧分别与前检修盖和后检修盖的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发段、表冷器、热管冷凝段与调温段为一体式结构,并与水盘保持1-5mm的间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韩园园张军刘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