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90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体;第二缓冲体,与第一缓冲体独立设置,其中,第二缓冲体和第一缓冲体位于同一端的至少一个抵接对象相同。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减振时通过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一同对抵接对象实现减振,解决压缩机缓冲结构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减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结构、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压缩机通常采用橡胶或弹簧实现隔振缓冲。橡胶在受压时隔振性能差,压缩机工作时带动制冷设备振动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如果采用弹簧隔振,其受压时刚度变化很小,从而制冷设备运输过程中压缩机晃动很大,容易造成压缩机的管路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缓冲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缓冲结构的压缩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体;第二缓冲体,与第一缓冲体独立设置,其中,第二缓冲体和第一缓冲体位于同一端的至少一个抵接对象相同。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缓冲结构的实施例,包括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通常来说,大部分缓冲结构的缓冲性能,是利用了减振材料的减振性能。当有压力施加在减振材料上时,此时在收到振动时,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的减振材料会发生形变,以抵消振动。其中,通过限定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位于同一端的一个或多个抵接对象相同。当有压力施加在缓冲件上,两种减振元件同时被两个端面挤压产生形变,能同时发挥减振作用。当然,由于缓冲结构整体待减振缓冲的对象可能存在多个,多个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多种可能,只要在同一端上存在一个抵接对象相同,即可实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共同对于抵接对象的缓冲减振。需要强调的是,通过本实施例提出的缓冲结构,由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的抵接对象相同,一方面可以显著减少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向底盘沿竖直方向传递的振动,也即第一缓冲体的两端和第二缓冲体两端的振动,极大的降低由压缩机底脚向底盘传递的振动振幅,一般地,由于底盘自身的上下方向的刚度小于水平方向的刚度,故而在将振幅传递至底盘时,通过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可极大的减弱上下方向的振动,也即竖直方向的振动;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整机运输过程中,通过选用不同的缓冲体,充分利用两种缓冲体的特性,以限制压缩机过大的振动,例如,将其中一个缓冲体选为橡胶脚垫,利用其刚度显著变化的特性来实现对压缩机过大振动的限制。一般地,当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作为缓冲结构进行缓冲时,第一缓冲体的两端和第二缓冲体的两端会分别与两个抵接对象相抵,通过限定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处于同一端的抵接对象为同一个,也即两个抵接对象同时通过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进行缓冲,极大的提高缓冲效果。可以理解,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具有不同的缓冲性能,从而可利用不同的缓冲性能综合提高缓冲效果。其中,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独立设置,即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的设置位置可相互独立,仅需保证二者两端的抵接对象相同,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同一减振需求。例如第一缓冲体采用橡胶,第二缓冲体采用弹簧。橡胶是一种超弹性材料,在压力较小时表现的比较软,受压变形时刚度显著提高,会导致其隔振性能下降。弹簧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或大部分压缩机重力,从而避免橡胶垫过度受压导致刚度上升。在运输过程中,压缩机晃动较大,橡胶的变形也较大,其刚度的显著提高可以限制压缩机晃动的进一步增大,从而避免压缩机管路断裂。进一步地,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并排设置或是相互嵌套设置。在将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并排设置时,若存在外加压力时,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同时发挥作用,可以同时发挥两种不同的缓冲体的缓冲特性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并排设置,可根据实际的结构特征以及振动分布将不同缓冲特性的缓冲体设于对应的位置上,使得减振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缓冲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缓冲体套设于第一缓冲体外,且第二缓冲体和第一缓冲体同轴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缓冲体外套设有第二缓冲体,第二缓冲体与第一缓冲体同轴,利于保证两种缓冲体在垂直方向上能够协调一致应对同样的压力。此外,在横向上,又不会因压力产生移位破坏缓冲器的结构。当然,由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相互套设,可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此外,第二缓冲体套设于第一缓冲体外,可以将第一缓冲体作为第二缓冲体的定位参照,便于装配。上述技术方案中,缓冲结构还包括:安装孔,设于第一缓冲体上,且安装孔贯穿第一缓冲体的两个端面;卡接部,设于第一缓冲体的一端,且卡接部与第一缓冲体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缓冲体上设置安装孔,由于安装孔贯穿第一缓冲体的两个端面,可通过在安装孔中插入定位件,以便把缓冲体固定在待减振对象上,确保缓冲体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致使缓冲体因位置偏移而受力不均匀,进而发生减振失效的情况。此外,通过在第一缓冲体的一端设有卡接部,便于与待减振对象的配合。一般地,可以使缓冲体与待减振对象之间采用定位件穿孔的方式进行固定,定位件可以选用螺栓螺母的定位固定方式,从而通过设置安装孔,也方便采用螺栓方式固定缓冲结构和待减振设备。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接部的一端设有导向倒角,另一端设有沿安装孔的径向内凹的凹槽。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卡接部的两端分别设置导向倒角和凹槽,便于待减振对象与缓冲结构的连接,具体地,待减振对象通过导向倒角向缓冲结构移动,导向倒角在移动过程中对待减振对象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使得待减振对象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时,通过导向倒角引导待减振对象移动至配合位置后,沿轴向设有凸筋的一端继续移动直至移动至凹槽内,以实现卡接部与待减振对象的卡接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接部呈直管状,缓冲结构还包括:缓冲垫圈,套设于卡接部外。在该技术方案中,卡接部还可以呈直管状,更利于装配,具体的,在将缓冲结构安装至待减振装置上时,只需待减振装置上的孔大于卡接部的外径,即可使得卡接部伸入待减振装置,从而即可实现装配。由于直管状的卡接部没有凹槽,卡接部的直径不宜过大,同时需要加装缓冲垫圈以配合直管状卡接部进行装配。缓冲垫圈本身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抵接对象包括第一抵接对象和第二抵接对象;第一缓冲体的初始高度和第一缓冲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接对象和第二抵接对象相抵时的压缩高度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二缓冲体的初始高度和第二缓冲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接对象和第二抵接对象相抵时的压缩高度的第二差值。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抵接对象与第二抵接对象没有对缓冲体施加压力的时候,缓冲体的自身高度为初始高度。当第一抵接对象与第二抵接对象对缓冲体施加压力后,缓冲体因受到压力而产生形变,形变后的高度则为压缩高度。在此基础上,第一差值则为第一缓冲体的自身高度与压缩高度之间的差值,第二差值则为第二缓冲体的自身高度与压缩高度之间的差值。通过限定在第一抵接对象与第二抵接对象对缓冲体施加的压力相同时,第一差值小于第二差值,也即说明第一缓冲体的竖直方向的压缩量小于第二缓冲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缓冲体;/n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独立设置,/n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一缓冲体位于同一端的至少一个抵接对象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缓冲体;
第二缓冲体,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独立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一缓冲体位于同一端的至少一个抵接对象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缓冲体套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外,且所述第二缓冲体和所述第一缓冲体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体上,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两个端面;
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一端,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缓冲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设有导向倒角,另一端设有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内凹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呈直管状,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
缓冲垫片,套设于所述卡接部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对象包括第一抵接对象和第二抵接对象;
所述第一缓冲体的初始高度和所述第一缓冲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接对象和第二抵接对象相抵时的压缩高度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缓冲体的初始高度和所述第二缓冲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接对象和第二抵接对象相抵时的压缩高度的第二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和所述第二缓冲体的类型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体包括缓冲柱,所述第二缓冲体包括缓冲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缓冲弹簧的材质为固态金属。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旦风吴彦东钟敏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