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84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6
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本产品其组成包括:左底梁、右底梁,左底梁与右底梁通过固定梁连接,左底梁开有梯形左插槽,右底梁开有梯形右插槽,梯形左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左插板,梯形左插板连接左前支撑柱和左后支撑柱,梯形右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右插板,梯形右插板连接右前支撑柱和右后支撑柱,左前支撑柱、左后支撑柱、右前支撑柱、右后支撑柱的顶部通过顶框架连接,顶框架斜向设置,左后支撑柱与右后支撑柱的高度低于左前支撑柱与右前支撑柱的高度,顶框架连接顶盖,左后支撑柱与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后平梁,左后支撑柱、右后支撑柱、后平梁、顶框架均连接后挡板并通过螺栓固定,后挡板的下部开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油田钻井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
技术介绍
:油田钻井是在露天的状态下进行作业的,钻机在露天的状态下作业需要承受风吹、雨林、日晒,这种状态钻机的外壳会被腐蚀到,也会降低钻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电动机箱进了水分,也会破坏到电机,使裸露在外的钻机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钻机保护好,作业过程安全的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其组成包括:左底梁、右底梁,所述的左底梁与所述的右底梁通过固定梁连接,所述的左底梁开有梯形左插槽,所述的右底梁开有梯形右插槽,所述的梯形左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左插板,所述的梯形左插板连接左前支撑柱和左后支撑柱,所述的梯形右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右插板,所述的梯形右插板连接右前支撑柱和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左前支撑柱、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前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顶部通过顶框架连接,所述的顶框架斜向设置,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前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的顶框架连接顶盖,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后平梁,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后平梁、所述的顶框架均连接后挡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后挡板的下部开有通风孔。所述的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所述的后挡板的底部粘接底磁板,所述的固定梁的顶部粘接顶磁板,所述的顶磁板吸合所述的底磁板固定所述的后挡板,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左斜拉板,所述的左前支撑柱、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顶框架、所述的左斜拉板之间连接有左挡板,所述的右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右斜拉板,所述的右前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所述的顶框架、所述的右斜拉板之间连接有右挡板。所述的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前支撑柱之间为敞口,所述的顶盖与所述的后挡板罩住钻机的电动机箱部分,所述的左底梁、所述的右底梁、所述的固定梁均开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连接插地圆杆,所述的插地圆杆绕圆周连接一组倒刺,所述的插地圆杆与所述的倒刺均插入地下固定,所述的插地圆杆的顶部连接盖板,所述的盖板盖住所述的固定孔。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顶盖、左挡板的尾端、右挡板的尾端、后挡板能够很好的保护钻机的电动机箱部分,确保电动机箱部分不会被雨水侵蚀,能够延长钻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后挡板通过顶磁板吸合底磁板进行固定,进而能够固定整体装置,确保钻机能够安全作业。本技术的左前支撑柱与左后支撑柱之间具有一组左斜拉板,确保左前支撑柱与左后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紧密、牢固,右前支撑柱与右后支撑柱之间具有一组右斜拉板,确保右前支撑柱与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紧密、牢固。本技术的左后支撑柱、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有一组后平梁,确保左后支撑柱与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紧密、牢固。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产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其组成包括:左底梁1、右底梁2,所述的左底梁与所述的右底梁通过固定梁3连接,所述的左底梁开有梯形左插槽4,所述的右底梁开有梯形右插槽5,所述的梯形左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左插板6、梯形左插槽与梯形左插板紧配合并能够固定,所述的梯形左插板连接左前支撑柱7和左后支撑柱8,所述的梯形右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右插板9、梯形左插槽与梯形左插板紧配合并能够固定,所述的梯形右插板连接右前支撑柱10和右后支撑柱11,所述的左前支撑柱、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前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顶部通过顶框架12连接,顶框架能够很好地支撑住顶盖,并且顶盖也是斜向设置的,能够使落在顶盖上的雨水自动滑落,所述的顶框架斜向设置,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前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的顶框架连接顶盖13,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后平梁14,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后平梁、所述的顶框架均连接后挡板15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后挡板的下部开有通风孔16。后平梁能够稳定的支撑住左后支撑柱和右后支撑柱,确保固定后挡板之后即牢固又稳定,后平梁能够很好地支撑后挡板,在通风孔的配合下,确保后挡板不会被风吹坏,使用寿命长。所述的后挡板的底部粘接底磁板17,所述的固定梁的顶部粘接顶磁板18,所述的顶磁板吸合所述的底磁板固定所述的后挡板,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左斜拉板19,左斜拉板能够加固左前支撑柱与左后支撑柱的牢固程度,所述的左前支撑柱、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顶框架、所述的左斜拉板之间连接有左挡板20,所述的右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右斜拉板21,右斜拉板能够加固右前支撑柱与右后支撑柱的牢固程度,所述的右前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所述的顶框架、所述的右斜拉板之间连接有右挡板22。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前支撑柱之间为敞口,所述的顶盖与所述的后挡板罩住钻机的电动机箱部分(位于横梁的尾端),所述的左底梁、所述的右底梁、所述的固定梁均开有固定孔23,所述的固定孔连接插地圆杆24,所述的插地圆杆绕圆周连接一组倒刺25,所述的插地圆杆与所述的倒刺均插入地下固定,所述的插地圆杆的顶部连接盖板26,所述的盖板盖住所述的固定孔。能够牢牢地固定住左底梁、右底梁、固定梁。工作原理:将左底梁、右底梁、固定梁用插地圆杆和倒刺插入地下固定住,将梯形左插板插入梯形左插槽内固定住,梯形右插板插入梯形右插槽内固定住,使顶磁板吸合底磁板固定住后挡板,然后组装顶盖、左挡板、右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其组成包括:左底梁、右底梁,其特征是: 所述的左底梁与所述的右底梁通过固定梁连接,所述的左底梁开有梯形左插槽,所述的右底梁开有梯形右插槽,所述的梯形左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左插板,所述的梯形左插板连接左前支撑柱和左后支撑柱,所述的梯形右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右插板,所述的梯形右插板连接右前支撑柱和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左前支撑柱、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前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顶部通过顶框架连接,所述的顶框架斜向设置,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前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的顶框架连接顶盖,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后平梁,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后平梁、所述的顶框架均连接后挡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后挡板的下部开有通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业装置,其组成包括:左底梁、右底梁,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底梁与所述的右底梁通过固定梁连接,所述的左底梁开有梯形左插槽,所述的右底梁开有梯形右插槽,所述的梯形左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左插板,所述的梯形左插板连接左前支撑柱和左后支撑柱,所述的梯形右插槽插入连接梯形右插板,所述的梯形右插板连接右前支撑柱和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左前支撑柱、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前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顶部通过顶框架连接,所述的顶框架斜向设置,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的左前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前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的顶框架连接顶盖,所述的左后支撑柱与所述的右后支撑柱之间连接一组后平梁,所述的左后支撑柱、所述的右后支撑柱、所述的后平梁、所述的顶框架均连接后挡板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后挡板的下部开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田钻井安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琦赵广玉巩延年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