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81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包括面板,面板上设有把手,把手与面板轴连接;滑盖,与面板的正面滑动连接,且在滑盖的背面底部设有突块;拉杆,设在面板的背面;拉杆的底杆位于把手的正下方,底杆的两端分别往上延伸形成杆身,两个杆身与面板的背面滑动连接;两个杆身的上端部均通过纵向弹簧与面板的背面相连;且杆身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形成驱动端,驱动端均贯穿面板上的纵向条形孔并显露于面板外,驱动端与突块相对应;藉由把手旋转时把手抵持拉杆,带动拉杆的驱动端抵持并下压突块,使滑盖相对面板下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在把手转动时自动合上滑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体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自动智能锁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一种类型自动智能锁的结构前面板安装有可滑动的保护盖,用户可以滑开保护盖,使得锁体上的身份识别装置显露在外,从而进行解锁操作。目前市场上均有自动滑盖式、半自动滑盖式、纯机械滑盖式的指纹锁,纯机械滑盖式的指纹锁仍占多数。但是,现有的自动智能锁的滑盖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纯机械式滑盖需要用户在解锁后,需要自行将滑开的滑盖重新手动合上,动作繁琐且该动作容易被忽略;(2)半自动滑盖式的指纹锁在拆解和安装时步骤较多;(3)自动滑盖式的指纹锁中,解锁滑盖结构会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可在把手转动时自动合上滑盖,同时简化滑盖结构,便于锁体后续维修。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面板轴连接;滑盖,与所述面板的正面滑动连接,且在所述滑盖的背面底部设有突块;拉杆,设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拉杆的底杆位于所述把手的正下方,所述底杆的两端分别往上延伸形成杆身,两个所述杆身与所述面板的背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杆身的上端部均通过纵向弹簧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相连;且所述杆身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形成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均贯穿所述面板上的纵向条形孔并显露于所述面板外,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突块相对应;藉由所述把手旋转时所述把手抵持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拉杆的驱动端抵持并下压所述突块,使所述滑盖相对所述面板下滑。进一步地,所述滑盖的背面设有竖直的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分布有齿牙,并在所述面板的正面设有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齿条的齿牙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齿条上相对齿牙的另一侧设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面板的背面顶部设有活动限位组件,所述活动限位组件贯穿所述面板的通孔显露于所述面板外;当所述滑盖带动所述齿条上移至所述活动限位组件处时,所述活动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部相卡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限位组包括活动定位块和横向弹簧,所述活动定位块和所述横向弹簧均限位在位于所述面板背面顶部的槽位中;所述活动定位块正对所述通孔的一面设有突起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贯穿所述通孔显露于所述面板外;所述活动定位块的一侧面连接有横向弹簧,使得所述限位部抵持所述限位块时,所述横向弹簧发生形变带动所述活动定位块在水平方向上往返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定位块背对所述通孔的一面上设有突起的定位柱,在所述槽位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盖板,并在所述盖板正对所述定位柱的位置上设有横向条形孔。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齿条的一侧设为三角形结构;所述限位部包括抵持端和卡接端,所述齿条的底部向外倾斜形成抵持端,并在抵持端的下方向内弯折形成与三角形结构的所述限位块相对应的卡接端,使得所述齿条上移时所述限位块抵持所述抵持端后再与所述卡接端相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突块设为两个,两个突块分别位于所述齿条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突块均与一个所述驱动端相对应,且每个所述驱动端与对应的所述突块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滑盖的滑动方向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突块往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有导轨,并在所述面板的正面正对所述导轨的位置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限位于所述导轨中,使得所述滑盖沿竖直方向移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拉杆的底杆位于所述把手的正下方,当所述把手旋转时,所述把手可抵持所述拉杆的底杆,使得所述拉杆整体下压,带动所述驱动端抵持并下压所述滑盖上的突块,使得开启的滑盖可自动下滑合上,简化解锁开门的动作;同时简化滑盖结构,方便了技术人员调试或者维修时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面板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面板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隐藏滑盖);图6为本技术滑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面板;11、通孔;12、纵向条形孔;13、导向块;2、滑盖;21、齿条;22、齿牙;23、限位部;231、抵持端;232、卡接端;24、突块;25、导轨;3、把手;31、握持端;32、转轴端;33、转盘;4、拉杆;41、底杆;42、杆身;43、驱动端;5、纵向弹簧;6、活动限位组件;61、槽位;62、活动定位块;63、横向弹簧;64、限位块;65、定位柱;66、盖板;67、弹簧抵板;7、阻尼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滑盖2上移至一定高度时,滑盖2可自动锁死防止阻碍用户输入密码,同时在解锁成功后旋转把手3开门的同时实现滑盖2自动下移,简化开门解锁的步骤。如图1~6所示,所述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包括面板1,在面板1的正面上设有滑盖2,所述滑盖2与所述面板1滑动连接,所述滑盖2上移后可显露出所述面板1上的身份识别装置(图中未标出),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可设为密码按键、指纹扫描设备等,在此不对身份识别装置的种类进行限定。参照图1、图3所示,所述面板1上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包括握持端31和转轴端32,所述握持端31显露在所述面板1外,所述转轴端32位于所述面板1内,所述转轴端32贯穿所述面板1并与所述面板1轴连接,使得用户可手持所述握持端31带动所述转轴端32旋转。所述转轴端32上还套装有转盘33,所述转盘33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当所述把手3转动时,带动所述转盘33同步转动,此时所述转盘33的延伸处则与所述拉杆4相抵持。所述拉杆4设在所述面板1的背面,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拉杆4设为“U”型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转轴端32正下方的底杆41、从所述底杆41两端分别往上延伸而成的两个杆身42、和两个所述杆身42的上端部往水平方向延伸而成的驱动端43,且在所述面板1上正对所述驱动端43的位置开设有纵向条形孔12,所述拉杆4的两个所述驱动端43分别贯穿所述纵向条形孔12,使得所述驱动端43显露于所述面板1外。所述面板1的背面左右两侧均设有竖直的滑槽,所述拉杆4的两个杆身4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拉杆4可沿着所述滑槽实现竖直方向上的相对滑动。而两个所述杆身42的上端部均连接有纵向弹簧5,并在所述面板1的背面顶部设有螺杆位,所述纵向弹簧5的一端挂套在所述螺杆位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杆身42,在所述纵向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可使得被所述把手3抵持下移后的所述拉杆4可自动恢复原来的状态。参考图5、图6所示,在所述滑盖2的背面底部设有两个突块24,两个所述突块24与两个所述驱动端43一一对应,且两个所述突块24往竖直向上的方向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面板轴连接;/n滑盖,与所述面板的正面滑动连接,且在所述滑盖的背面底部设有突块;/n拉杆,设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拉杆的底杆位于所述把手的正下方,所述底杆的两端分别往上延伸形成杆身,两个所述杆身与所述面板的背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杆身的上端部均通过纵向弹簧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相连;且所述杆身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形成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均贯穿所述面板上的纵向条形孔并显露于所述面板外,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突块相对应;藉由所述把手旋转时所述把手抵持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拉杆的驱动端抵持并下压所述突块,使所述滑盖相对所述面板下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面板轴连接;
滑盖,与所述面板的正面滑动连接,且在所述滑盖的背面底部设有突块;
拉杆,设在所述面板的背面;所述拉杆的底杆位于所述把手的正下方,所述底杆的两端分别往上延伸形成杆身,两个所述杆身与所述面板的背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杆身的上端部均通过纵向弹簧与所述面板的背面相连;且所述杆身的上端部水平延伸形成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均贯穿所述面板上的纵向条形孔并显露于所述面板外,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突块相对应;藉由所述把手旋转时所述把手抵持所述拉杆,带动所述拉杆的驱动端抵持并下压所述突块,使所述滑盖相对所述面板下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的背面设有竖直的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分布有齿牙,并在所述面板的正面设有阻尼齿轮,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齿条的齿牙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上相对齿牙的另一侧设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面板的背面顶部设有活动限位组件,所述活动限位组件贯穿所述面板的通孔显露于所述面板外;当所述滑盖带动所述齿条上移至所述活动限位组件处时,所述活动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部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把手联动滑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限位组包括活动定位块和横向弹簧,所述活动定位块和所述横向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陈云峰刘中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