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813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把手、指纹模块、离合组件和换向杆;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设置在把手内腔轴线上的离合基座,在所述离合基座内依次设有离合复位扭簧、离合旋钮和换向旋钮,所述离合基座的上设有能防止离合复位扭簧、离合旋钮及换向旋钮从离合基座内脱落的固定上盖;所述换向杆一端插接于离合旋钮和换向旋钮内并可沿把手内腔轴线移动,所述换向旋钮上设有防止换向杆脱落的限位组件;所述指纹模块包括设置在把手外侧的指纹识别器以及与指纹识别器连接的导线,所述换向杆内设有保护导线的导线通道,所述导线穿设于导线通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
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
技术介绍
指纹锁是通过电子部件及机械部件的精密组合而生产出的安全产品。其具有安全、便捷、时尚三方面优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目前,市场上的指纹锁形式多种多样,其指纹输入装置大多是固定装配于锁板中,但也有部分指纹输入装置设于前把手上,这种把手式指纹锁为开锁提供了更便捷的开锁方式,但在安装门锁时,锁结构的把手需要根据安装门的开门位置,来确定其朝向,因此,往往会需要对把手进行换向操作,指纹识别器上的导线在换向操作的时候会被剐蹭导致接头脱落或导线损坏,且现有的把手换向结构是通过拆除离合器取出换向杆进行换向或通过一个拨动推扭来使门把手变换方向,这种换向方式操作麻烦和把手时间用长了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快捷换向且换向过程中能够保护指纹识别器上的导线的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把手、指纹模块、离合组件和换向杆;所述离合组件包括设置在把手内腔轴线上的离合基座,在所述离合基座内依次设有离合复位扭簧、离合旋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把手(1)、指纹模块(2)、离合组件(3)和换向杆(4),其特征在于:/n所述离合组件(3)包括设置在把手(1)内腔轴线上的离合基座(30),在所述离合基座(30)内依次设有离合复位扭簧(31)、离合旋钮(32)和换向旋钮(33),所述离合基座(30)上设有能防止离合复位扭簧(31)、离合旋钮(32)及换向旋钮(33)从离合基座(30)内脱落的固定上盖(34);/n所述换向杆(4)一端插接于离合旋钮(32)和换向旋钮(33)内并可沿把手(1)内腔轴线移动,所述换向旋钮(33)上设有防止换向杆(4)脱落的限位组件(5);/n所述指纹模块(2)包括设置在把手(1)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包括把手(1)、指纹模块(2)、离合组件(3)和换向杆(4),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组件(3)包括设置在把手(1)内腔轴线上的离合基座(30),在所述离合基座(30)内依次设有离合复位扭簧(31)、离合旋钮(32)和换向旋钮(33),所述离合基座(30)上设有能防止离合复位扭簧(31)、离合旋钮(32)及换向旋钮(33)从离合基座(30)内脱落的固定上盖(34);
所述换向杆(4)一端插接于离合旋钮(32)和换向旋钮(33)内并可沿把手(1)内腔轴线移动,所述换向旋钮(33)上设有防止换向杆(4)脱落的限位组件(5);
所述指纹模块(2)包括设置在把手(1)外侧的指纹识别器(20)以及与指纹识别器连接的导线(21),所述换向杆(4)内设有保护导线(21)的导线通道(22),所述导线(21)穿设于导线通道(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锁把手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设置在换向旋钮(33)上的第一卡簧槽(50),所述换向杆(4)的侧壁与第一卡簧槽(5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凸块(51),所述换向旋钮(33)内设有与凸块(51)形状相配制的凹槽(52),所述凸块(51)朝向离合旋钮(32)的一端设有朝外的斜面(53),所述凸块(51)上与第一卡簧槽(5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卡簧槽(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樱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