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及具有其的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78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及具有其的建筑模板,建筑模板框架包括:框架主构件,其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框结构;其内侧具有滑动部,建筑模板经开口端插入、且其边缘与滑动部可抽拉移动配合;框架副构件可拆卸于开口端处。建筑模板可抽拉于建筑模板框架中,安装后由于在建筑模板表面无固定点,整体性好,有效防止了建筑模板和模板框架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在固定点周围形成鼓胀现象,保证了建筑模板的平整性;框架副构件可拆卸,因此可将没有使用过的建筑模板背面向上重新安装,由此降低了模板的使用成本;如模板损坏,可通过拆卸框架副构件重新更换新模板,节省了模板框架。与现有技术中螺钉固定相比,省时同时节省了螺钉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及具有其的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及具有其的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建筑模板与模板框架之间一般采用螺钉固定,当模板材质为塑料、框架为金属时,由于两种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的差别,塑料模板会出现鼓胀现象,影响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框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模板框架,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建筑模板和金属模板框架因为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塑料模板会出现鼓胀现象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包括:框架主构件,框架主构件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框结构;其内侧具有滑动部,建筑模板经开口端插入、且其边缘与滑动部可抽拉移动配合;以及框架副构件,框架副构件可拆卸于开口端处。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建筑模板先通过开口端插入框架主构件,其边缘与滑动部配合,可实现抽拉移动,然后将框架副构件连接于开口端封堵建筑模板,通过螺钉进一步侧边固定,由此组装后由于在建筑模板表面无固定点,整体性好,有效防止了建筑模板和模板框架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在固定点周围形成鼓胀现象,保证了建筑模板的平整性;由于框架副构件可拆卸,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可以将框架副构件与框架主构件分开,将模板抽出,由于模板背面没有使用,因此可将模板背面向上,重新安装,由此降低了模板的使用成本;当然,如果模板损坏,也可通过拆卸框架副构件,重新更换新模板,节省了模板框架。同时,与现有技术中螺钉固定方式相比,不仅省时,同时节省了螺钉使用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本技术框架主构件和框架副构件可以为铝合金、钢制或木质等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框架主构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两组第一板件第一端通过第二板件固定;安装建筑模板后,其第二端通过框架副构件连接固定;其中,每一组第一板件内壁上连接有滑动部。进一步地,每一组第一板件均包括第一板件本体及第一挡板;第一板件本体第一端内侧连接滑动部,且与建筑模板垂直布置,且保证建筑模板顶端与第一板件本体的第一端端面平齐;第一挡板一端与第一板件本体固定,其顶部用于抵挡建筑模板底平面。进一步地,滑动部与第一板件本体为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滑动部为内嵌的凹槽滑道或凸起的滑轨,建筑模板边缘形状与滑动部结构适配。其中,滑轨可以为滑轨或双滑轨。进一步地,第二板件包括第二板件本体、第一定位部及第二挡板;第二板件本体与建筑模板竖直布置,其第一端内壁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部,第二挡板与第一定位部平行布置、且固定于第二板件本体上,用于抵挡建筑模板底平面、且保证建筑模板顶平面与第二板件本体第一端端部平齐。进一步地,框架副构件包括:连接部及拆卸部;连接部与两组第一板件的第二端固定,拆卸部可插入建筑模板边缘和建筑模板底平面与连接部形成的间隙后固定。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组第一板件第二端焊接或螺钉固定;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形成L形,用于抵挡建筑模板底平面;拆卸部包括:拆卸板体、插接片及定位片;拆卸板体与第一板件外部端面平齐,与建筑模板垂直布置,其第一端内侧固定有定位片,第二端内侧固定有插接片,插接片可插入间隙内。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板和插接片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二挡板厚度值,保证建筑模板安装后,与框架整体平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包括建筑模板及上述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建筑模板边缘通过滑动部可抽拉于建筑模板框架中。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建筑模板表面无固定点整体性好,有效防止了建筑模板和模板框架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在固定点周围形成鼓胀现象,保证了建筑模板的平整性;由于框架副构件可拆卸,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可以将框架副构件与框架主构件分开,将模板抽出,由于模板背面没有使用,因此可将模板背面向上,重新安装,由此降低了模板的使用成本;当然,如果模板损坏,也可通过拆卸框架副构件,重新更换新模板,节省了模板框架。同时,与现有技术中螺钉固定方式相比,不仅省时,同时节省了螺钉使用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模板的主视图;图2附图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附图为图2的B-B剖视图;图中:100-框架主构件,101-滑动部,102-第一板件,1021-第一板件本体,1022-第一挡板,103-第二板件,1031-第二板件本体,1032-第一定位部,1033-第二挡板,200-框架副构件,201-拆卸部,2011-拆卸板体,2012-插接片,2013-定位片,202-连接部,2021-第一连接板,2022-第二连接板,300-建筑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主构件(100),所述框架主构件(100)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框结构;其内侧具有滑动部(101),建筑模板(300)经开口端插入、且其边缘与所述滑动部(101)可抽拉移动配合;/n以及框架副构件(200),所述框架副构件(200)可拆卸于开口端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主构件(100),所述框架主构件(100)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矩形框结构;其内侧具有滑动部(101),建筑模板(300)经开口端插入、且其边缘与所述滑动部(101)可抽拉移动配合;
以及框架副构件(200),所述框架副构件(200)可拆卸于开口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构件(100)包括:两组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板件(102)、第二板件(103);两组所述第一板件(102)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板件(103)固定;安装建筑模板(300)后,其第二端通过所述框架副构件(200)连接固定;其中,每一组所述第一板件(102)内壁上连接有所述滑动部(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一组所述第一板件(102)均包括第一板件本体(1021)及第一挡板(1022);所述第一板件本体(1021)第一端内侧连接所述滑动部(101),且与建筑模板(300)垂直布置,且保证建筑模板(300)顶端与所述第一板件本体(1021)的第一端端面平齐;所述第一挡板(1022)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件本体(1021)固定,其顶部用于抵挡所述建筑模板(300)底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101)与所述第一板件本体(1021)为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101)为内嵌的凹槽滑道或凸起的滑轨,所述建筑模板(300)边缘形状与所述滑动部(101)结构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103)包括第二板件本体(1031)、第一定位部(1032)及第二挡板(1033);所述第二板件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庆裕苑克立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裕梦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