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76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包括操作平台、多个移动轮、以及多个第一伸缩柱;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一端与所述移动轮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操作平台延伸,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直径,所述第二立柱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并与所述第一立柱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的一端均连接有移动轮,使得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能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的滑动能够实现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伸缩,从而改变所述操作平台的高度,以便于作业人员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操作平台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矩形隧道内施工时,通常是用钢管搭设满堂架作业平台以供施工人员进行钢筋绑扎、顶板以及侧墙防水卷材铺设等,但是,满堂架作业平台是固定不动的,满堂架的搭设需与结构施工同步进行,结构有多长,满堂架作业平台就需搭设多长,因此满堂架作业平台的搭设与拆除工作量大,成本较高;并且满堂架结构固定、高度无法调节,难以满足施工需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以解决在进行隧道施工时满堂架作业平台的搭设与拆除工作量大、成本较高以及满堂架结构固定、高度无法调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包括操作平台、多个移动轮、以及多个第一伸缩柱;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一端与所述移动轮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操作平台延伸,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直径,所述第二立柱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并与所述第一立柱滑动连接。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其还包括第一限位插销;所述第一立柱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当所述第二立柱在所述第一立柱内滑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插销、所述第一限位孔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伸缩柱的伸缩和固定。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承物平台,所述承物平台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延伸方向。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二伸缩柱位于所述操作平台边缘,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所述第二伸缩柱包括固定柱和伸缩柱,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所述操作平台边缘,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所述伸缩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柱的直径,所述伸缩柱套设于所述固定柱内,并与所述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其还包括第二限位插销;所述固定柱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限位孔,所述伸缩柱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孔;当所述伸缩柱在所述固定柱内滑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插销、所述第三限位孔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孔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二伸缩柱的伸缩和固定。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沿所述操作平台外侧边缘设置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并垂直于所述操作平台。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所述防护架包括钢管骨架、防护网以及高踢脚板;所述高踢脚板设置于所述钢管骨架的下部,并沿所述操作平台的周向延伸;所述防护网位于所述高踢脚板上方,并且所述防护网远离所述操作平台的一侧与所述钢管骨架的上边缘平齐。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中,所述操作平台外侧边缘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钢管插孔,若干个所述钢管插孔与所述钢管骨架的钢管相配合,以固定所述防护架。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的一端均连接有移动轮,使得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能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立柱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的滑动能够实现所述第一伸缩立柱的伸缩,从而改变所述操作平台的高度,以便于作业人员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施工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操作平台、第二伸缩柱与钢管插孔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第二伸缩柱与第二限位插销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防护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操作平台,2:移动轮,3:第一伸缩柱,31:第一立柱,32:第二立柱,4:第一限位插销,5:承物平台,6:第二伸缩柱,61:固定柱,62:伸缩柱,7:第二限位插销,8:防护架,81:钢管骨架,82:防护网,83:高踢脚板,9:钢管插孔,10: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1,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操作平台1、多个移动轮2以及多个第一伸缩柱3;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3均垂直于所述操作平台1,较佳的,本技术中所述第一伸缩柱3为四个,所述操作平台1为矩形状,四个所述第一伸缩柱3分别位于所述操作平台1的四角;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3一端与所述移动轮2连接,以使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1通过所述移动轮2进行移动,较佳的,所述移动轮2为万向轮;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3远离所述移动轮2的一端向所述操作平台1延伸,并与所述操作平台1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柱62均能进行伸缩,以调节所述操作平台1离地面的高度。所述第一伸缩柱3包括第一立柱31以及第二立柱32,所述第一立柱31一端与所述移动轮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32滑动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柱31为直径120㎜的钢管,所述第二立柱32为直径100㎜的钢管;所述第二立柱3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立柱31的直径,所述第二立柱32的一端套设与所述第一立柱31内,并与所述第一立柱31滑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操作平台1延伸,并与所述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本技术中在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3的一端均连接有移动轮2,使得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1能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移动;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立柱32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31的滑动能够实现所述第一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操作平台、多个移动轮、以及多个第一伸缩柱;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一端与所述移动轮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操作平台延伸,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直径,所述第二立柱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并与所述第一立柱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操作平台、多个移动轮、以及多个第一伸缩柱;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柱一端与所述移动轮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操作平台延伸,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包括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直径,所述第二立柱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内,并与所述第一立柱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限位插销;所述第一立柱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当所述第二立柱在所述第一立柱内滑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插销、所述第一限位孔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伸缩柱的伸缩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承物平台,所述承物平台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的延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二伸缩柱位于所述操作平台边缘,并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调节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柱包括固定柱和伸缩柱,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涛李攀丁兴董秀峰李斐斐付林芳季杨李日升徐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