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76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包括剪力墙、第一拉结钢筋、第二拉结钢筋及第一混凝土;剪力墙包括主体钢筋及第二混凝土,剪力墙内形成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设置主体钢筋,容纳槽中容纳第二混凝土;第一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一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剪力墙并与剪力墙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二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第一拉结钢筋并与第一拉结钢筋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混凝土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牢固,且方便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简化施工次序,安全可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线条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楼宇因为外立面装饰造型的需要,为了建筑物的立面造型美观,通常会在立面上做一些外凸的形状不规则的装饰线条,如挑檐线、腰线、窗台线、门窗套、压顶、遮阳弧、楼梯过梁、宣传栏边框及镜框线条等等。传统的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通常采用的设计方案为以下几种:一、GRC装饰线条,GRC装饰线条可塑性好,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拉伸和弯曲强度,但其连接处易开裂脱落。二、EPS装饰线条,EPS装饰线条重量轻,造型多样,有保温效果,但耐火性能差,硬度不足,损坏难修补。三、砖砌线条,砖砌价格低廉,但线条尺寸非整砖的标准尺寸,人工砌筑施工繁琐,高空作业脱落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其结构简单,结构牢固,且方便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简化施工次序,安全可靠,成本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包括剪力墙、第一拉结钢筋、第二拉结钢筋及第一混凝土;剪力墙包括主体钢筋及第二混凝土,剪力墙内形成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设置主体钢筋,容纳槽中容纳第二混凝土;第一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一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剪力墙并与剪力墙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二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第一拉结钢筋并与第一拉结钢筋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混凝土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由于第一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二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使得第一拉结钢筋及第二拉结钢筋牢固固定于剪力墙上,将第一混凝土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后,使得第一混凝土形成的装饰线条牢固固定于剪力墙上,且其在施工的时候,可将主体钢筋、第二混凝土、第一拉结钢筋及第二拉结钢筋同步施工,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牢固,且方便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简化施工次序,安全可靠,成本低。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第一拉结钢筋的一端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一拉结钢筋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继续折弯九十度形成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第一拉结钢筋的一端平行并设置在容纳槽内被第二混凝土覆盖。进一步,第二拉结钢筋的一端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二拉结钢筋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继续折弯九十度形成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与第二拉结钢筋的一端平行并设置在容纳槽内被第二混凝土覆盖。进一步,第一拉结钢筋与第二拉结钢筋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拉结钢筋与第二拉结钢筋的交接处设置连接铁丝。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剪力墙1主体钢筋11第二混凝土12容纳槽13第一拉结钢筋2第一容纳腔21第一折弯部22第二拉结钢筋3第二容纳腔31第二折弯部32第一混凝土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包括剪力墙1、第一拉结钢筋2、第二拉结钢筋3及第一混凝土4;剪力墙1包括主体钢筋11及第二混凝土12,剪力墙1内形成容纳槽13,容纳槽13的槽壁设置主体钢筋11,容纳槽13中容纳第二混凝土12。第一拉结钢筋2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13内并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第一拉结钢筋2的中部突出于剪力墙1并与剪力墙1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21;第二拉结钢筋3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13内并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第二拉结钢筋3的中部突出于第一拉结钢筋2并与第一拉结钢筋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31;第一混凝土4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1及第二容纳腔31内。由于第一拉结钢筋2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13内并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第二拉结钢筋3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13内并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使得第一拉结钢筋2及第二拉结钢筋3牢固固定于剪力墙1上,将第一混凝土4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1及第二容纳腔31内后,使得第一混凝土4形成的装饰线条牢固固定于剪力墙1上,且其在施工的时候,可将主体钢筋11、第二混凝土12、第一拉结钢筋2及第二拉结钢筋3同步施工,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牢固,且方便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简化施工次序,安全可靠,成本低。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拉结钢筋2的一端设置在容纳槽13内并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第一拉结钢筋2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继续折弯九十度形成第一折弯部22,第一折弯部22与第一拉结钢筋2的一端平行并设置在容纳槽13内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从而使得第一拉结钢筋2牢牢固定于剪力墙1上,并且第一拉结钢筋2的中间部分平行于剪力墙1,以方便第一混凝土4设置在第一容纳腔21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拉结钢筋3的一端设置在容纳槽13内并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第二拉结钢筋3的另一端折弯九十度后继续折弯九十度形成第二折弯部32,第二折弯部32与第二拉结钢筋3的一端平行并设置在容纳槽13内被第二混凝土12覆盖,从而使得第二拉结钢筋3牢牢固定于剪力墙1上,并且第二拉结钢筋3的中间部分平行于剪力墙1,以方便第一混凝土4设置在第二容纳腔31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拉结钢筋2与第二拉结钢筋3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拉结钢筋2与第二拉结钢筋3的交接处设置连接铁丝,用连接铁丝将第一拉结钢筋2与第二拉结钢筋3的交接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增加整体强度,进一步提高牢固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第一拉结钢筋、第二拉结钢筋及第一混凝土;/n剪力墙包括主体钢筋及第二混凝土,剪力墙内形成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设置主体钢筋,容纳槽中容纳第二混凝土;/n第一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一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剪力墙并与剪力墙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n第二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二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第一拉结钢筋并与第一拉结钢筋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n第一混凝土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第一拉结钢筋、第二拉结钢筋及第一混凝土;
剪力墙包括主体钢筋及第二混凝土,剪力墙内形成容纳槽,容纳槽的槽壁设置主体钢筋,容纳槽中容纳第二混凝土;
第一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一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剪力墙并与剪力墙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
第二拉结钢筋的两端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并被第二混凝土覆盖,第二拉结钢筋的中部突出于第一拉结钢筋并与第一拉结钢筋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
第一混凝土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及第二容纳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装饰线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拉结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国伟吴元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九问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