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谷亮专利>正文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670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渗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包括底部防渗结构,底部防渗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防渗层,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防渗层包括施工通道,防渗层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为通过向施工通道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本申请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防渗层,能有效隔绝防渗层内外物质的交换,特别是液相物质的交换,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外界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外扩散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本技术涉及防渗工程
,特别是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半阻隔、阻隔及排液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般由:探矿、开采、运输、选矿、冶炼、尾矿和废渣处理、复垦等工序组成。这些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中存在投入大、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大、环境污染严重、时间长等缺点。另外,也有个别矿山采用原地浸出工艺,相对于常规选矿工艺流程,原地浸出工艺有成本低,安全和环境风险小,时间短等优点,该工艺的应用主要受到矿山所在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多矿山底部没有天然或者人工的防渗结构层,故能满足这些地质条件的矿山项目并不多,因此也大大限制了原地浸出工艺的应用。另一方面现有的尾矿库特别是金属尾矿库底部不一定有天然防渗或弱防渗地质结构层,尤其是一些依山谷所建的尾矿库(未做人工防渗层),其底部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断裂带或地下水,如该类型的尾矿库中的尾矿采用:申请号CN201711251389.7“一种尾矿原位浸出工艺及尾矿原位浸出系统”该方案中公开了一种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资源的方法,其浸出药剂在浸出和抽提的过程中,至少一部分因为重力作用会从尾矿的底部段裂带泄漏到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浸出药剂及溶解在其中的金属元素,一般都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其次:面对需要治理或修复的环境保护项目,人们采用常规的生物、化学、物理等修复方法在处置这些项目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次生污染、并存在污染物二次开挖、修复时间长,工程造价高,开挖方量大、污染物环境暴露等缺点。同样,如果采用技术专利:CN201310291574.4“防污染立体复合防渗屏障系统”,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就受项目所在地是否有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控制,如果该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不符合该技术要求,则该技术不能用于场地修复。同样如果该项目所在地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埋藏深度过深,会大大增加该项目的处置成本和延长施工时间。甚至存在施工难度大,造价过高、工程时间长等不良情况发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人类因工农业生产、生活行为,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随着环保的重视,部分废弃物被集中收集在有防渗结构的场内,而之前没有修建防渗结构或有泄露现象存在的废弃物堆存场,往往这些废弃物含有对周遍环境有毒有害组分,这些有害组分在地下水或雨水的作用下迁移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土壤或底下水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人们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普遍采用化学或物理以及生物处理或这些方法的组合来处理这些受污染的土壤或污染物本身,达到减低这些污染物的含量或改变这些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减少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采用阻隔的技术,如利用HDPE膜为核心防渗材料构建的水平或垂直防渗结构,切断废弃物的污染物迁移路径,达到环境修复或管控的目的;但是,针对以上的既有待处理物(矿石、尾矿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及危险废弃物等),如果将其转移至有底部防渗漏结构的位置,再进行处理,其转移成本高,而且在转移过程中,会造成泄漏或者作业面滑坡的危险,存在一定的安全和环境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既有待处理物转移到条件合适位置处理,转移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如果原位处理时,其底部没有防渗结构,处理液相时待处理物本身的向下渗漏会造成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同时还提供一种半阻隔系统、阻隔系统及排液系统,能够在既有待处理物底部通过灌浆形成防渗层,使得既有待处理物在原位处理时,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包括底部防渗结构和施工通道,所述底部防渗结构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其中:所述防渗层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为通过向施工通道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即在不挪动既有待处理物的条件下施工,所述施工通道用于将防渗浆液注入施工通道后从施工通道底部或者侧壁渗出,并与周围的土层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同一层所有所述固结体依次汇合,形成所述防渗层,至少一层防渗层形成底部防渗结构。在施工时,先施工所述施工通道,直至既有待处理物底部,之后,向所述施工通道内灌注或高压旋喷防渗浆液,所述防渗浆液由于压力或者重力渗出所述施工通道,并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形成固结体,同一层所有所述固结体依次汇合,形成所述防渗层,从而使得在既有待处理物下方施工至少一层防渗层,至少一层防渗层最终形成所述底部防渗结构,来防止既有待处理物原位处理时,其处理溶液向下渗漏或既有待处理物本身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的向下渗漏造成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问题,从而起到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下方扩散的目的,大大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地下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防渗层,能有效隔绝防渗层内外物质的交换,特别是液相物质的交换,底部防渗结构起到阻止外界水进入既有待处理物内部,以及阻止既有待处理物内的液相物质向底部防渗结构层外扩散的目的。优选地,所述底部防渗结构还包括相连通的输送通道和横向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与所述横向通道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外界为防渗浆液能够达到的位置。施工时,先从外界施工输送通道(倾斜或者竖直均可,一般常用倾斜设置),使施工人员或者施工机械能够到达防渗层施工的同等深度,之后,施工横向通道,并以横向通道为工作面,施工施工通道,以达到施工通道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的目的,之后,将防渗浆液从外界依次通过输送通道和横向通道,之后注入施工通道,所述防渗浆液从侧面渗出所述施工通道,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层形成固结体,且与相邻的固结体相汇合,最后与形成所述防渗层,由于施工通道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故保证了防渗层也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优选地,所述施工通道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且所述施工通道的底部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下方。在施工时,也可以采用从地表或所述既有待处理物上方施工至少一个施工通道,并使所述施工通道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达到需要做防渗层的层位,再将防渗浆液从所述施工通道注入,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层形成固结体,每个相邻的固结体交汇起来,使所述施工通道底部也形成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防渗层,从而达到所述防渗层位于既有待处理物下方的目的,以实现在不挠动待处理物的前提下,设置相应防渗层的要求。优选地,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防渗层,以达到更好的阻隔效果,优选地,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下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子系统,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底部防渗结构的渗透情况。在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下方设置第一监测子系统,用于监测是否有有对应物质通过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防渗结构(3)和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相连通的施工通道(311),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防渗层(31),所述防渗层(3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其中,/n所述防渗层(31)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31)为通过向施工通道(311)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防渗结构(3)和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相连通的施工通道(311),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层防渗层(31),所述防渗层(31)位于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其中,
所述防渗层(31)被配置为:所述防渗层(31)为通过向施工通道(311)内灌注的或高压旋喷的防渗浆液,与周边的土层和/或岩体所固化成型为一体的层状结构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还包括相连通的输送通道(33)和横向通道(32),所述输送通道(33)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311)与所述横向通道(32)相连通,所述施工通道(311)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通道(311)贯穿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且所述施工通道(311)的下端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防渗层(3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原位底部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底部的所述防渗层(31)下方设置有第一监测子系统(34),所述第一监测子系统(34)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的渗透情况。


6.一种半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面防渗结构(2)和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底部阻隔结构,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位于所述既有待处理物(5)侧面,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用于防止既有待处理物(5)的侧部渗漏,所述立面防渗结构(2)与所述底部防渗结构(3)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亮
申请(专利权)人:谷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