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47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包括立柱、旋转架、上摆臂、下摆臂、定位座和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座固定设置,所述旋转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旋转架与所述立柱铰接,所述上摆臂一端与所述旋转架铰接,所述上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座铰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摆臂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下摆臂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摆臂相对所述下摆臂转动,本申请降低了战士的工作强度,方便快捷,避免需要两个战士抬动伤员上急救舱的现象,避免了伤员处于一头高一头低的状态,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救护
,特别是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
技术介绍
救护车、担架是医疗急救的重要装备,为人员的医疗救助提供便利并节约宝贵的救援时间,随着公共卫生建设的不断提高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医疗急救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急救车辆、急救医疗装备、院前急救管理等方便提出更多的要求,目前能够适应复杂地形条件的越野型救护车已经产生,例如在救护车内的医疗床下部加装导轨,可使医疗床尾滑出车厢,再将担架、人员抬上医疗床,但由于伸出车厢的医疗床长度有限,所以还需要车上的医护人员接应才能将担架抬上车;另一种是能够升降的担架搬运车,先将人员台上铺有担架的转运车,运到救护车附近之后依靠转运车的升降装置、滑道等将担架送入车厢,由于这类转运车必须随救护车携带,占用救护车内的空间,不利于车厢内再摆设其他医疗设备。针对国内的野战急救车,由于担架是前后两个战士合作抬动,在将伤员送上野战急救车的时候,由于野战急救车的底盘大梁比较高,上、下医疗舱的时候,两个战士抬动担架会出先一头高一头低的情况,造成人工抬起担架上、下医疗比较困难,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上、下医疗舱的时候,伤员易倾斜,易出现伤员跌落出担架造成二次伤害的现象;并且由于野战急救车多用在野外等道路崎岖的地方,转运车在崎岖道路不便行走,转运车转运伤员的方式在野外不大实用;与野战急救车相匹配的军用担架的底部设置有四个支脚,使得担架能够在野外适应崎岖不平的山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野战急救车底盘大梁比较高,两个战士抬动伤员上、下医疗舱较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包括立柱、旋转架、上摆臂、下摆臂、定位座和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座固定设置,所述旋转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旋转架与所述立柱铰接,所述上摆臂一端与所述旋转架铰接,所述上摆臂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座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的差运动周与所述上摆臂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摆臂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摆臂相对所述下摆臂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和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和步进电机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下摆臂固定,所述减速机上设置两个输出轴,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上摆臂固定,连接件将步进电机、减速机与下摆臂固定,步进电机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器的输出轴随之转动,进而使得与输出轴配合的上摆臂转动,上摆臂转动过程中带动旋转架转动,使得旋转架能够展开,将抬有伤员的担架的两根杆件放在凹槽中,通过推动担架即可快速进入急救车内,避免急救人员抬着伤员上下车的过程,使得伤员上、下急救舱方便快捷,并且降低了急救人员的工作强度;在将伤员运送至急救舱之后,将步进电机反转,进而带动减速机反转,使得能够将旋转架收拢,方便快捷。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所述旋转架的端部与两个所述立柱的上端铰接,使得旋转架能够稳定安装在立柱上,增加了立柱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立柱的承重能力。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架包括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所述第一旋转架和所述第二旋转架铰接,所述第一旋转架和所述第二旋转架铰接处设置有止挡机构,所述第一旋转架与所述立柱铰接,所述上摆臂与所述第一旋转架铰接,在没有使用的时候,可将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合拢,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将第二旋转架和第一旋转架展开,方便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止挡机构为横板,所述横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架和所述第二旋转架上,两个所述横板通过铰链连接,当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为180°平展开时,两横板相抵,避免第二旋转架和第一旋转架继续相对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架上设置有锁销,所述锁销固定所述第二旋转架,在没有使用本举升机构的时候,合拢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并通过锁销将第一旋转架和第二旋转架固定,避免第二旋转架抖动而展开,避免损坏。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摆臂设置有凹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凹部相匹配的凸部,所述凹部为非圆形槽,使得减速机的输出轴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上摆臂运动,进而将旋转架展开和收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旋转架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旋转架固定,手持把手可方便将第二旋转架沿着第一旋转架转动,提高了急救人员工作的舒适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螺栓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将立柱固定在野战急救车急救舱的后方,使得立柱能够对旋转架提供稳定支撑。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立柱和定位座固定在野战急救车的急救舱后部,两个战士在野外将伤员抬动至野战急救车前,医护人员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上摆臂转动,使得旋转架能够向上翻转,靠近急救舱的战士将军用担架底部的支脚放入凹槽中,军用担架底部的支脚能够放入凹槽中,担架另一头的战士仍然抬着担架,尽量将担架保持水平,旋转架转动至水平时,驱动装置停止运行,担架另一头的战士推动担架可将军用担架底部的支脚放入旋转架的凹槽中,继续推动担架即可快速将担架运送至急救舱内,降低了战士的工作强度,方便快捷,避免需要两个战士抬动伤员上急救舱的现象,避免了伤员处于一头高一头低的状态,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展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投影图;图3为图1中B向的投影图;图4为本技术收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立柱、旋转架、上摆臂和下摆臂连接的结构简图;图6为本技术安装在车身上的展开图;图7为军用担架的结构简图;图中标记:1-立柱,2-旋转架,21-第一旋转架,22-第二旋转架,23-横板,24-铰链,3-上摆臂,4-下摆臂,5-定位座,61-减速机,62-步进电机,63-输出轴,7-凹槽,8-锁销,9-把手,10-安装板,11-安装孔,12-连接件,13-担架支架,14-车地板,15-车厢,16-担架,17-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包括立柱1、旋转架2、上摆臂3、下摆臂4、定位座5和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座5固定设置,所述旋转架2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旋转架2与所述立柱1铰接,所述上摆臂3一端与所述旋转架2铰接,所述上摆臂3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4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4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座5铰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摆臂3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下摆臂4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旋转架(2)、上摆臂(3)、下摆臂(4)、定位座(5)和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座(5)固定设置,所述旋转架(2)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旋转架(2)与所述立柱(1)铰接,所述上摆臂(3)一端与所述旋转架(2)铰接,所述上摆臂(3)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4)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4)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座(5)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上摆臂(3)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摆臂(4)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摆臂(3)相对所述下摆臂(4)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担架的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旋转架(2)、上摆臂(3)、下摆臂(4)、定位座(5)和驱动装置,所述定位座(5)固定设置,所述旋转架(2)上设置有凹槽(7),所述旋转架(2)与所述立柱(1)铰接,所述上摆臂(3)一端与所述旋转架(2)铰接,所述上摆臂(3)另一端与所述下摆臂(4)一端铰接,所述下摆臂(4)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座(5)铰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上摆臂(3)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摆臂(4)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摆臂(3)相对所述下摆臂(4)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的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61)和步进电机(62),所述步进电机(62)与所述减速机(61)连接,所述减速机(61)和所述步进电机(62)上固定有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与所述下摆臂(4)固定,所述减速机(61)上设置两个输出轴(63),所述减速机(61)的输出轴(63)分别与所述上摆臂(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的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设置有两个,所述旋转架(2)的端部与两个所述立柱(1)的上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的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光刘猛彭超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冠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