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43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一侧外壁的顶端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均插接有轴承套,且两个轴承套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蜗杆,所述底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电动机、齿轮、蜗杆和第二转动轴,这三个元件构成了收线机构,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从而使蜗杆转动,使第二转动轴自旋,这样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以电力带动人力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作为能源的一种形式,电能有易于转换、运输方便、易于控制、便于使用、洁净和经济等许多优点。电力工程在布线收线中都需要用到绕线装置,现有的绕线装置大多采用人力收线放线,使用起来相当费力,且消耗时间长,这样的话工人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且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一侧外壁的顶端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均插接有轴承套,且两个轴承套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蜗杆,所述底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且齿轮与蜗杆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边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远离第一转动轴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一边外壁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滑块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框架,且框架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线筒,且线筒的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导向块,第二导向块的一边外壁开设有第二导向孔。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一边外壁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制动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该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通过设置有电动机、齿轮、蜗杆和第二转动轴,这三个元件构成了收线机构,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从而使蜗杆转动,使第二转动轴自旋,这样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以电力带动人力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2、该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块和框架,这四个元件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使滑块在框架上水平来回滑动,从而具有导向作用。3、该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通过设置有制动块,在电动机停止工作时,第二转动轴会因为惯性继续转动,为了将电线收走,必须让第二转动轴停止,这时工人只需要按压制动块,通过摩擦使第二转动轴停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该装置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列1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板、3-框架、4-滑块、5-第一导向块、6-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8-第一转动轴、9-齿轮、10-蜗杆、11-电动机、12-线筒、13-第二导向块、14-轴承套、15-第二转动轴、16-支撑柱、17-支撑台、18-制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考图1-2,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2,且两个支撑板2一侧外壁的顶端均开设有圆孔,两个圆孔均插接有轴承套14,且两个轴承套14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第二转动轴15,第二转动轴1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蜗杆10,底板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柱16,且支撑柱16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17,支撑台17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第一转动轴8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9,且齿轮9与蜗杆10相啮合。本技术中,第一转动轴8的一边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杆7,且第一连杆7远离第一转动轴8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远离第一连杆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4,且滑块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导向块5,第一导向块5一边外壁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滑块4的一侧外壁开设有通孔,底板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框架3,且框架3的外表面与通孔的内壁形成滑动配合,第二转动轴15的外表面套接有线筒12,且线筒12的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导向块13,第二导向块13的一边外壁开设有第二导向孔。工作原理:将电线的一端从第一导向块5的第一导向孔插入,然后插接到第二导向块13的第二导向孔,然后启动电动机11,齿轮9每转动一周,第一连杆7带动第二连杆6转动,使滑块4在框架3上来回水平移动,从而第一导向块5做来回水平移动,在电线被线筒12收线时,第一导向块5使电线水平向前,从而电线在线筒12上以螺旋状的方式被收纳。实施例2参照图3,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其中一个支撑板2一边外壁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制动块18。工作原理:在电动机11停止工作时,第二转动轴15会因为惯性继续转动,为了将电线收走,必须让第二转动轴15停止,这时工人只需要按压制动块18,通过摩擦使第二转动轴15停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2),且两个支撑板(2)一侧外壁的顶端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均插接有轴承套(14),且两个轴承套(14)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第二转动轴(15),所述第二转动轴(1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蜗杆(10),所述底板(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柱(16),且支撑柱(16)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17),所述支撑台(17)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所述第一转动轴(8)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9),且齿轮(9)与蜗杆(10)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板(2),且两个支撑板(2)一侧外壁的顶端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均插接有轴承套(14),且两个轴承套(14)的内壁插接有同一个第二转动轴(15),所述第二转动轴(1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蜗杆(10),所述底板(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支撑柱(16),且支撑柱(16)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17),所述支撑台(17)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11),且电动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8),所述第一转动轴(8)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9),且齿轮(9)与蜗杆(10)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8)的一边外壁设置有第一连杆(7),且第一连杆(7)远离第一转动轴(8)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法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君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