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云亮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16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包括桩体,桩体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桩体正面的一侧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桩体正面的另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凸型滑槽,第一凸型滑槽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正面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桩体的正面设置有防撞板,桩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防撞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缓冲弹簧的设置,当防撞板受到车辆撞击时,通过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防撞板会向后移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缓冲弹簧的弹性缓冲,抵消了防撞板所受的冲击力,使得防撞板不在向后移动,无法撞到桩体,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新能源共享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共享电动汽车充电。传统的充电桩直接是与地面固定的,在对车进行充电时要先将车开至靠近充电桩位置处,再对车进行充电,但有些时候,充电桩是在视野盲区的,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充电桩的具体位置,导致车辆驾驶过程中,会撞到充电桩,对充电桩造成损坏,降低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桩体正面的一侧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所述桩体正面的另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凸型滑槽,所述第一凸型滑槽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一限位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桩体(1)正面的一侧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2),所述桩体(1)正面的另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凸型滑槽,所述第一凸型滑槽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一限位块(14),所述第一限位块(14)的正面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3),所述桩体(1)的正面设置有防撞板(17),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与防撞板(17)背面的一侧铰接,所述防撞板(17)背面的另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凸型滑槽,所述第二凸型滑槽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二限位块(15),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5)的背面铰接,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桩体(1)正面的一侧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杆(12),所述桩体(1)正面的另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凸型滑槽,所述第一凸型滑槽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一限位块(14),所述第一限位块(14)的正面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3),所述桩体(1)的正面设置有防撞板(17),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与防撞板(17)背面的一侧铰接,所述防撞板(17)背面的另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凸型滑槽,所述第二凸型滑槽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二限位块(15),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5)的背面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2)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9),所述转轴(19)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杆(13)底端的中部转动穿插连接,所述桩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弹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共享汽车用的充电桩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2),两个所述固定板(2)设置于桩体(1)的内腔,所述桩体(1)内腔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所述双向螺纹杆(3)的外壁与两个固定板(2)的一侧螺纹转动连接,所述桩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云亮
申请(专利权)人:林云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