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8612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具有常压的A墨盒、具有负压的循环式喷头、具有负压的B墨盒,所述系统通过喷头负压使A墨盒中的墨水流向喷头并通过B墨盒负压使流经喷头的墨水流向B墨盒,所述B墨盒的负压值大于喷头的负压值,所述A墨盒中墨水的液面与B墨盒中墨水的液面持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喷头负压、稍大于喷头负压的B墨盒负压以及A、B墨盒液面持平之间的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使得一直以来困扰着工业打印领域的气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基于采用喷头负压驱动墨流,使得保持A、B墨盒持平成为可能,进而使得通过B墨盒负压排尽气泡成为可能,最终成就喷头主动通过自身负压使A墨盒墨水流向喷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业打印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打印机被广泛应用在瓷砖、玻璃、木材、瓦楞纸、织物等加工产业上,通过喷绘的方式将釉料喷绘至前述打印介质上,然后再进行烧制等固色处理,处理后釉料颜色和质感即会变化成色。现有的工业打印机可应用于任意材质的平面全彩打印,其颠覆性的数码打印理念给瓷砖、玻璃等加工行业带来一股新风,以势不可挡的席卷了整个行业,为客户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代替丝印、移印、转印设备,无需制版、无需套色即可制作出比传统方式更高的印刷质量,且机器操作简单方便、性能稳定,完全满足行业批量生产要求。再有,工业打印机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减少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能够降低该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操作工人身体的损害,并能进一步降低该工业污染的程度,因此目前该项技术广受行业的推崇。循环式打印头是一种工业打印喷头,其原理是让墨水流经喷孔处时被挤压喷出,改变了传统的喷孔为墨水最终点的结构,保持了墨水在喷头内的流动性,是为极端工业化喷墨印刷领域而设计,具备了速度快、精度高以及适应多种类型墨水等特点。能有效解决特殊墨水的沉淀问题,排除墨水中的部分气泡,保证打印图案的品质;适用油墨包括溶剂、UV、水性、油性以及陶瓷墨水等等。如精工RC1536GS喷头支持八级灰度打印,相比较四级渐变、六级渐变,更加高效、快速省墨;可输出13-100PL不同大小墨滴,单点的点火频率高于37khz,使RC1536喷头实现高速度、高效能和高质量的图像输出。基于循环式打印头,现有技术中设计了相适应的循环墨路,通过AB墨盒实现墨水在A墨盒-喷头-B墨盒-A墨盒之间的循环流动,使得循环式打印头高频喷射墨水的过程中形成于墨盒内的大部分气泡能够被带走,减少气泡堆积而产生喷墨断线。然而,现有的循环墨路大多采用A墨盒正压控制的方式为墨水提供循环动力实现墨水在墨路中的循环,殊不知,正压控制会导致气泡被压制而不易被带走,从而产生气泡堆积,进而产生喷墨断线。此外,也有少数利用墨水自重及AB墨盒的高度差(B墨盒低于A墨盒)使墨水从A墨盒经由喷头流向B墨盒,从而实现墨水在墨路中的循环,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墨路循环,墨水通过墨路各部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流速不稳定进而容易产生气泡,还会导致墨路结构分散,不利于打印机结构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解决现有循环墨路中喷头高频喷射过程产生的气泡容易堆积,进而导致喷墨断线影响打印质量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具有常压的A墨盒、具有负压的循环式喷头、具有负压的B墨盒,所述系统通过喷头负压使A墨盒中的墨水流向喷头并通过B墨盒负压使流经喷头的墨水流向B墨盒,所述B墨盒的负压值大于喷头的负压值,所述A墨盒中墨水的液面与B墨盒中墨水的液面持平。现有的循环式打印头大多可以通过参数设置使得喷头具有一定负压,例如日本精工株式会社NSK生产的SPT系列循环式喷头,本技术正是利用循环式喷头高频喷射时产生的负压驱动A墨盒中的墨水流向喷头,这样一来进入喷头的墨水是由喷头负压主动吸入,而非A墨盒正压被动推入,能够有效避免高频喷射过程中难免产生的气泡被A墨盒正压所压制、进入喷头并堆积进而产生喷墨断线,影响打印质量;另一方面,在喷头负压驱动下,进入喷头的墨水流较为和缓,即便A墨盒中出现气泡也不容易进入喷头或B墨盒中。与此同时,B墨盒中具有的比喷头负压稍大的负压能够促使流经喷头的墨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有效避免墨水沉淀,更重要的是,即便A墨盒中出现的体积较小的气泡流向喷头,或者喷头高频喷射过程中在喷头处形成气泡,也能够被稍大于喷头负压的B墨盒负压引向B墨盒中,有效避免气泡在喷头处堆积。此外,由于墨水不是纯净的溶剂,一旦气泡形成便难以自动消除,本技术还通过保持A墨盒与B墨盒中墨水液面高度在同一水平面来确保系统停止工作时墨路中的墨水不至于出现大的波动,避免由此而在墨路中形成更多的气泡。总而言之,本技术通过喷头负压、稍大于喷头负压的B墨盒负压以及A、B墨盒液面持平之间的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使得一直以来困扰着工业打印领域的气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正是由于采用喷头负压驱动墨流,才使得保持A、B墨盒持平成为可能,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气泡的无畏产生,进而使得通过B墨盒负压排尽气泡成为可能,最终成就喷头主动通过自身负压使A墨盒墨水流向喷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B墨盒的负压值比喷头的负压值大0.5~2倍。原则上,通过参数设置好喷头负压并控制B墨盒具有相较于喷头负压更大的负压便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但是喷头高频喷射过程中容易在喷头处产生涡流,涡流的形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墨水沉淀,但如果B墨盒负压过小,也有可能导致气泡无法顺利地被B墨盒负压带走,这取决于高频喷射的频率,为此,本技术在尝试多种解决手段之后发现,通过控制B墨盒负压(绝对值)与喷头负压(绝对值)的比例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为A墨盒供墨的主墨盒,所述主墨盒通过供墨泵连接A墨盒。A墨盒墨水的供应原则上可以人工手动添加,但为了实现系统的全自动运作,本技术通过供墨泵从一个体积更大的主墨盒向A墨盒源源不断的供墨,如此一来,A墨盒可以被设计得更小,有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发展,还能够减少气泡产生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A墨盒上设有用于控制供墨泵使A墨盒液面保持与B墨盒液面持平的第一液位开关。确保A墨盒与B墨盒液面持平的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分别使两者的液位高度保持定值,因此,所述第一液位开关可以通过检测A墨盒的液位是否达到该定值来判断并控制供墨泵是否继续向A墨盒供墨;当A墨盒液位到达该定值时,第一液位开关控制供墨泵停止向A墨盒供墨;当A墨盒液位低于该定值时,第一液位开关控制供墨泵继续向A墨盒供墨;从而保证A墨盒液位的稳定、液面与B墨盒液面持平。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B墨盒中的墨水通过循环泵泵回A墨盒和/或主墨盒。B墨盒中墨水可以直接抽回A墨盒,也可以抽回为A墨盒供墨的主墨盒后再泵回A墨盒,以实现A墨盒-喷头-B墨盒-(主墨盒)-A墨盒的循环,使得墨路中的墨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防止墨水出现溶质沉淀的现象。采用循环泵将B墨盒中的墨水A墨盒和/或主墨盒,除了实现循环之目的外,还可以通过循环泵控制墨路中的墨水流速,优选将墨水流速控制在80~160ml/min之间,避免流速过急而产生气泡。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B墨盒中设有用于吸出B墨盒墨水使B墨盒液面保持与A墨盒液面持平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循环泵联通。在确保B墨盒的液位高度保持定值上,可以仿照A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具有常压的A墨盒、具有负压的循环式喷头、具有负压的B墨盒,所述系统通过喷头负压使A墨盒中的墨水流向喷头并通过B墨盒负压使流经喷头的墨水流向B墨盒,所述B墨盒的负压值大于喷头的负压值,所述A墨盒中墨水的液面与B墨盒中墨水的液面持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具有常压的A墨盒、具有负压的循环式喷头、具有负压的B墨盒,所述系统通过喷头负压使A墨盒中的墨水流向喷头并通过B墨盒负压使流经喷头的墨水流向B墨盒,所述B墨盒的负压值大于喷头的负压值,所述A墨盒中墨水的液面与B墨盒中墨水的液面持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墨盒的负压值比喷头的负压值大0.5~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为A墨盒供墨的主墨盒,所述主墨盒通过供墨泵连接A墨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墨盒上设有用于控制供墨泵使A墨盒液面保持与B墨盒液面持平的第一液位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喷绘墨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墨盒中的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振华万弋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精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