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602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上料斗和下料斗,所述上料斗设置于搅拌罐一侧的顶部,且下料斗设置于搅拌罐一侧的底部,所述搅拌罐底部的内壁焊接有罐底,且罐底设置为不具有底面的圆台状,所述搅拌罐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桨,且搅拌桨底部的一侧焊接有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下料时,打开密封塞,混凝土通过下料斗流出搅拌罐,电动机带动刮板转动,增加混凝土在下料时的流动性,促进混凝土进入下料斗的速率,刮板与搅拌罐和罐底的底部轮廓相适配,可以避免混凝土残留在搅拌罐底部,增加原料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56633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直角架。上述专利中的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混凝土在下料的过程中会拥堵在出口,上述专利无法促进混凝土的下料,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上料斗和下料斗,所述上料斗设置于搅拌罐一侧的顶部,且下料斗设置于搅拌罐一侧的底部,所述搅拌罐底部的内壁焊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上料斗(4)和下料斗(10),所述上料斗(4)设置于搅拌罐(1)一侧的顶部,且下料斗(10)设置于搅拌罐(1)一侧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底部的内壁焊接有罐底(7),且罐底(7)设置为不具有底面的圆台状,所述搅拌罐(1)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且电动机(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桨(5),且搅拌桨(5)底部的一侧焊接有刮板(6),所述刮板(6)的底边与罐底(7)的侧面相贴合,且刮板(6)的侧边与搅拌罐(1)底部的内壁相贴合,所述下料斗(10)的内壁设置有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上料斗(4)和下料斗(10),所述上料斗(4)设置于搅拌罐(1)一侧的顶部,且下料斗(10)设置于搅拌罐(1)一侧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底部的内壁焊接有罐底(7),且罐底(7)设置为不具有底面的圆台状,所述搅拌罐(1)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机(2),且电动机(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桨(5),且搅拌桨(5)底部的一侧焊接有刮板(6),所述刮板(6)的底边与罐底(7)的侧面相贴合,且刮板(6)的侧边与搅拌罐(1)底部的内壁相贴合,所述下料斗(10)的内壁设置有密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底(7)的底部焊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脚(8),且四个支脚(8)的底部焊接有同一个底座(9)。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6)的中部开设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华鑫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