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9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被子或睡袋。该被子/睡袋主体正面的一侧缝制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包角,一造型物连接在主体上,且主体上还连接有一连接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将被子、睡袋等产品主体折叠,并利用包角及连接片的包夹,就可将折叠后的被子变成一个可爱的填充玩具,其造型可爱,童趣十足,不仅可以用来作为靠垫,还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供其玩耍。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这种功能,其增加了对孩子的吸引力,这样就产生一种鼓励孩子自己主动折叠被子动力,有助于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被子
:本技术涉及日用产品
,特指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被子。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被子、被套、睡袋等产品其功能单一,一般仅用于满足保暖功用。这些产品在不用时通常折叠成条形或方块形。另外,在人们小憩时,也喜欢将折叠成块的被子放置于背后,以令增加躺卧的舒适度。但是,由于这样常常会造成折叠后的被子散落,需要重新整理,为此人们购买了靠垫,以取代被子,弥补其不足。但这样就增加了使用者的消费成本。鉴于这种情况,有人设计出一种靠垫被,见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2221471.9的技术专利说明书,其公开了一种靠垫被,该产品主要在棉被表面中央处,设有可收边的收合条及装饰边,该收合条系框成两个有一边相连之正方形,当棉被折叠后,藉由该收合条将两正方形边处连起来,使得棉被不会散乱,从而便于携带。这样当产品被打开时,其可以作为被子使用,而当被子被折叠后,其又可以当作靠背使用,达到一举两得之效果。这种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结构简单,功能过于简单,难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外,目前许多家长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例如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房间。但很少有孩子能坚持每天叠被子,多数都是家长折叠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贪玩的天性造成,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被子难以对孩子产生吸引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极具童趣的多功能被子,令产品除了具有原本的功能外,还可作为靠垫、玩具,同时有助于孩子养成叠被子的习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被子主体正面的一侧缝制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包角,一造型物连接在主体上,且主体上还连接有一连接片。所述的造型物缝制于主体上,或者可采用扣接或魔术粘贴的方式连接于主体上,以便于使用者分拆、更换。所述的连接片位于其中一个包角内,该连接片的一侧边缝制于主体的侧边,且连接片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扣或者魔术粘贴,以通过连接片将折叠后的被子保持成型,不会散落。所述的主体还可为一个睡袋或被套。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将被子、睡袋等产品主体折叠,并利用包角及连接片的包夹,就可将折叠后的被子变成一个可爱的填充玩具,其造型可爱,童趣十足,不仅可以用来作为靠垫,还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供其玩耍。同时,由于本技术具有这种功能,其增加了对孩子的吸引力,这样就产生一种鼓励孩子-->自己主动折叠被子动力,有助于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中状态一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中状态二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完全折叠成型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本技术的被子主体1正面的一侧缝制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包角21、22。包角21、22呈扇形,其中一个包角21位于主体1的一被角处,另一包角22与其对称分布,且包角21、22的开口相对。该包角21、22所占据的宽度刚好是整个被子主体1宽度的一半。在设置包角21、22的一侧上连接有一造型物3,该造型物通常为一个卡通或小动物造型玩具,例如本实施例中就采用了一个绵羊的造型。该造型物3作为头部,将配合折叠后主体1所形成的身体,形成一个绵羊造型的玩具。该造型物3可直接缝制于主体1上,也可采用扣接或魔术粘贴的方式连接于主体1上,这样便于使用者可根据喜好更换不同的造型物3,以形成不同种类的玩具。如见图6所示。另外,在主体1上还连接有一连接片4。连接片4位于其中一个包角21内,该连接片4的一侧边缝制于主体1的侧边,且连接片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扣或者魔术粘贴41。-->使用本技术时,参见图1,首先沿图中被子中间的折叠线11将被子主体1向内对折,形成一个长条状,此时包角21、22刚好位于该长条状被子的端头,如图2所示。然后,再将该长条状被子由其远端向设置包角的一端折叠,以折叠成一个块状。然后,将包角21、22翻转,刚好将被子的两个角包住,此时连接片4显露出来,如图3所示。接着,将折叠成方块状的被子以包角21、22为两侧向中间折叠,最后通过连接片4上的连接扣或者魔术粘贴41将折叠后的被子固定,此时就形成了一个类似玩具的靠背,如图4所示。当然,为了增加产品的造型效果,可在被子上设计一个于造型物3对应的尾部6,该尾部6直接缝制在主体1上即可,折叠后,该尾部6正好作为卡通或动物玩具的尾巴。本技术的造型可爱,童趣十足,不仅可以用来作为靠垫,还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供其玩耍。另外,由于造型物3位于被子的一侧,在睡觉的时候,此造型物3可陪同孩子一起入眠。同时,由于本技术具有这种功能,其增加了对孩子的吸引力,这样就产生一种鼓励孩子自己主动折叠被子动力,有助于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技术并非仅仅局限于被子,其还可以用于其他相关产品上,例如睡袋、被套等等。见图5,此实施例的主体1为一个睡袋,袋口1位于设置包角21、22的一侧。造型物3采用可拆卸式方式连接在主体1上。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将造型物3取下,就可以作为一个普通的睡袋使用。另外,可采用拉链结构使被子直接转换成睡袋,参见图1,在被子的三道边缘设置有用于将该三道边缘结合的拉链7。-->这样主体1就可以根据需要作为被子或者睡袋使用。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被子,包括:被子主体(1),其特征在于:于主体(1)正面的一侧缝制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包角(21、22),一造型物(3)连接在主体(1)上,且主体(1)上还连接有一连接片(4)。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被子,包括:被子主体(1),其特征在于:于主体(1)正面的一侧缝制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包角(21、22),一造型物(3)连接在主体(1)上,且主体(1)上还连接有一连接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型物(3)缝制于主体(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型物(3)采用扣接或魔术粘贴的方式连接于主体(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被子,其特征在于:包角(21、22)呈扇形或长方形,其中一个包角(21)位于主体(1)的一被角处,另一包角(22)与其对称分布,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长安信安玩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