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669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包括分离机主体和开关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设置了加强电机、电控柜和出料口于分离机主体外侧,通过加强电机启动带动主动齿轮转动,并且主动齿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以及从动齿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杆带动分离机主体的传动部分开启,减少了原有的一个电机的负荷量,同时通过启动柜使得分离机主体整体的运行更加安全,而通过加宽的出料口使得分离机主体在排出物料的过程中更加快速,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减少原有电机的负荷量,提供分离机整体的用电安全,并且提高了出料效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
本技术具体是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涉及分离机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蘑菇菌棒叫菌袋、栽培袋、菌包,是接上菌种后用来生长蘑菇的,其主要由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组成,其残渣在经过菌丝分解和多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后,粗纤维降解50%,木质素降解30%,粗蛋白含量提高4%~5%,脂肪含量增加1倍左右,在酶解作用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酶和生物活性物质,蘑菇菌棒含有大量的菌丝体、蛋白质及Fe、Ca、Zn、Mg等微量元素营养物质,对促进微生物的生长非常有效,蘑菇菌棒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袋料分离。当分离机在对蘑菇菌棒进行袋料分离时,由于蘑菇菌棒的湿度较大,使得袋料分离不够彻底,并且分离机上多为设置一个三相电机,容易造成电机的负荷大,从而造成电机带不动分离机工作,同时分离机的出口较小,造成工作效率低,而分离机直接与外部电源连接则又使得整体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该装置包括分离机主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分离机主体(1)和开关门(5),所述分离机主体(1)顶端面和后端面中部分别安装有入料斗(2)和启动柜(3),且分离机主体(1)后端面右下端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启动柜(3)右侧设置有保护罩(7),且启动柜(3)内侧后端设置有加固机构(13),所述开关门(5)铰接于启动柜(3)后端面,且开关门(5)后端面嵌入有控制按钮(6),所述保护罩(7)锁合于分离机主体(1)后端面中右端,且保护罩(7)前端面底部紧固有加强电机(8),所述加强电机(8)后端输出轴穿过保护罩(7)前端面后紧固于主动齿轮(9)内圈,所述主动齿轮(9)底端面与传动带(10)内侧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分离机主体(1)和开关门(5),所述分离机主体(1)顶端面和后端面中部分别安装有入料斗(2)和启动柜(3),且分离机主体(1)后端面右下端开设有出料口(4),所述启动柜(3)右侧设置有保护罩(7),且启动柜(3)内侧后端设置有加固机构(13),所述开关门(5)铰接于启动柜(3)后端面,且开关门(5)后端面嵌入有控制按钮(6),所述保护罩(7)锁合于分离机主体(1)后端面中右端,且保护罩(7)前端面底部紧固有加强电机(8),所述加强电机(8)后端输出轴穿过保护罩(7)前端面后紧固于主动齿轮(9)内圈,所述主动齿轮(9)底端面与传动带(10)内侧底端相互啮合,所述传动带(10)内侧顶端与从动齿轮(11)顶端面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1)后端面中部通过转轴与保护罩(7)内侧后端顶部转动连接,且从动齿轮(11)前端面中部紧固有传动杆(12),所述传动杆(12)垂直贯穿于保护罩(7)内侧前端面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蘑菇菌棒脱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13)由中空密封圈(131)、压缩弹簧(132)、固定圈环(133)、固定杆(134)、滑动圈(135)、凸块(136)和滑槽(137)组成,所述中空密封圈(131)紧固于开关门(5)前端面,且中空密封圈(131)紧贴于滑动圈(135)后端面,所述压缩弹簧(13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动圈(135)前端面和固定圈环(133)后端面,所述固定圈环(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高原闫华东唐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和林格尔县蒙虫环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