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景观喷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设置在内壳体中的高压水泵,外壳体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安装口与内壳体的侧壁滑动套接,内壳体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外沿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内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与外壳体的下端接触连接,内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孔,内壳体的侧壁滑动套接有过滤管,过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体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景观喷泉工作时有效的过滤水体内的垃圾,避免垃圾堵塞喷泉系统管道,而且也便于清理过滤后的垃圾,降低了景观喷泉的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
本技术涉及景观喷泉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喷泉设备已经十分先进,规模可大可小,射程可高可低,喷出的水,大者如珠,细者如雾,变化万千,引人入胜,喷泉,使静水变为动水,使水也有了灵魂,又辅之以各种灯光效果,使水体具有丰富多彩的形态,可以缓冲、软化城市中凝固的建筑物和硬质的地面,以增加城市环境的生机,有益与身心健康并能满足视觉艺术的需要,目前安装喷泉的水池内,特别是露天的水池中容易落入较多的垃圾,喷泉的高压水泵工作时容易吸入杂物堵塞喷泉管道系统,并且积存的垃圾不易清理,给景观喷泉的维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喷泉的高压水泵工作时容易吸入杂物堵塞喷泉管道系统,并且积存的垃圾不易清理,给景观喷泉的维护带来了较大困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设置在内壳体中的高压水泵,所述外壳体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安装口与内壳体的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内壳体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外沿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内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外壳体的下端接触连接,所述内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内壳体的侧壁滑动套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体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侧壁通过通孔倾斜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管,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端上侧均开设有排污口。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内壁通过铰链铰接有挡板,所述进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挡环接触连接,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远离挡板的一端穿过挡环并与进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管与外壳体的内侧之间共同滑动套接有环形结构的过滤板,所述外壳体的上端通过安装孔滑动套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T型杆,两个所述T型杆的下端均穿过安装孔并与过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与外壳体的上端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通过设有的固定杆,用地脚螺栓将定位杆固定在水池内,高压水泵工作时引流外壳体外部的水经过进水管、过滤管和进水孔进入到内壳体中,然后经过高压水泵进行输送,进而能够有效对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避免堵塞喷泉管道。2、该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通过设有的拉力弹簧,清理垃圾时关闭高压水泵,拉力弹簧拉动挡板与挡环接触,进而避免垃圾从进水管内排出,使用扳手拆卸螺纹套管,取下外壳体用手拉动T型杆使过滤板移动,过滤板移动后即可从排污口处清理垃圾,有效降低了维护景观喷泉的难度。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在景观喷泉工作时有效的过滤水体内的垃圾,避免垃圾堵塞喷泉系统管道,而且也便于清理过滤后的垃圾,降低了景观喷泉的维护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中进水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外壳体、2T型杆、3高压水泵、4橡胶环、5螺纹套管、6过滤板、7限位环、8内壳体、9定位杆、10进水管、11固定块、12过滤管、13排污口、14挡板、15拉力弹簧、16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8和设置在内壳体8中的高压水泵3,高压水泵3的电力输入端通过导线和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此技术在生活中已被广泛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故不再做过多赘述,外壳体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安装口与内壳体8的侧壁滑动套接,内壳体8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外沿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5,内壳体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限位环7与外壳体1的下端接触连接,内壳体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孔,内壳体8的侧壁滑动套接有过滤管12,过滤管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管12与外壳体1的内侧之间共同滑动套接有环形结构的过滤板6,外壳体1的上端通过安装孔滑动套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T型杆2,两个T型杆2的下端均穿过安装孔并与过滤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过滤板6能够阻挡垃圾从排污口13内排出,外壳体1的侧壁通过通孔倾斜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管10,倾斜设置的进水管10能够在进水时在外壳体1内形成涡轮,使得垃圾不易被吸附在过滤管12表面,进水管10的上端内壁通过铰链铰接有挡板14,进水管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环16,挡板14的一侧与挡环16接触连接,挡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15,拉力弹簧15远离挡板14的一端穿过挡环16并与进水管10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壳体1的左右两端上侧均开设有排污口13,内壳体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9,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螺纹套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环4,橡胶环4与外壳体1的上端滑动连接。本技术中,使用地脚螺栓将定位杆9固定在水池内,高压水泵3工作时引流外壳体1外部的水经过进水管10、过滤管12和进水孔进入到内壳体8中,然后经过高压水泵3进行输送,进而能够有效对水中的垃圾进行过滤,避免堵塞喷泉管道,清理垃圾时关闭高压水泵3,拉力弹簧15拉动挡板14与挡环16接触,进而避免垃圾从进水管10内排出,使用扳手拆卸螺纹套管5,取下外壳体1用手拉动T型杆2使过滤板6移动,过滤板6移动后即可从排污口处清理垃圾,有效降低了维护景观喷泉的难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8)和设置在内壳体(8)中的高压水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安装口与内壳体(8)的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内壳体(8)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外沿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5),所述内壳体(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与外壳体(1)的下端接触连接,所述内壳体(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内壳体(8)的侧壁滑动套接有过滤管(12),所述过滤管(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通过通孔倾斜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管(10),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端上侧均开设有排污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8)和设置在内壳体(8)中的高压水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安装口与内壳体(8)的侧壁滑动套接,所述内壳体(8)的上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外沿通过外螺纹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管(5),所述内壳体(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7),所述限位环(7)与外壳体(1)的下端接触连接,所述内壳体(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所述内壳体(8)的侧壁滑动套接有过滤管(12),所述过滤管(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壳体(1)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通过通孔倾斜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管(10),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端上侧均开设有排污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垃圾的景观喷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0)的上端内壁通过铰链铰接有挡板(14),所述进水管(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挡环(16),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遵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铿锵匠景观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