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96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网组件、控制组件及容器;隔网组件包括用于分离浮物与沉物的分离隔网和用于排放浮物与沉物的排放隔网,隔网可以使溶液自由流动同时又可以隔离物料;控制组件是用来控制不同隔网的位置变化或开闭的;容器下部被分割成两个空间区域,两个空间区域的底部都安装有用于排放浮物与沉物的排放隔网,容器中装有可以改变位置的用于分离浮物与沉物的分离隔网;本发明专利技术即可用于正选中亦可用于反选中,即既可以先由低密度的物料开始分离逐步至高密度的物料,也可先由高密度的物料开始分离逐步至低密度的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浮沉物分离彻底、易于操作和控制、安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当固态物料置于一定密度的溶液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密度大于溶液密度的固态物料将下沉(沉物),密度小于溶液密度的固态物料则上浮(浮物)。根据上述原理,使用特制的装置在溶液中将固态物料中的浮物和沉物分离开来的装置即为浮沉分离装置,浮沉分离装置即可用于实验指导实际生产,也可直接用于实际生产中。在煤炭洗选等矿物加工领域,浮沉试验是较为常用的处理方式。而通过浮沉试验可以了解原煤、精煤、中煤、矸石等密度组成情况,用于分析原煤的可选性,以及分选产品中各密度物料的分配规律,从而生成可选曲线指导煤炭的洗选生产。传统浮沉试验是先将物料依次置于预先配置好的各级密度的溶液桶,而后捞浮留沉,由低密度溶液桶开始,依次将各溶液桶浮物捞起,进入下一个高密度溶液桶进行浮沉,直到煤样全部试验完为止,最后将各密度级物料分别称重,全过程人工操作,耗时费力,试验存在较大误差,数据波动较大,不利于指导日常生产。尤其是多数情况下重液为有毒氯化锌,人工操作具有极大的不利性。浮沉分离装置是浮沉试验的核心装置,目前关于煤炭浮沉分离实验装置的研究有使用机械方式模拟人的动作进行浮煤捞取,也有通过溢流或旋流的方式实现浮煤分离等,而更多的则是用人工的方法在各密度级的容器里进行浮煤捞取。用机械方式模拟人的捞取浮物或可将浮物分离,但是它们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过高,因使用环境较为恶劣,后续的故障率也会较高,维修困难。通过在容器旁边开有孔通过溢流或旋流的方式对浮物的分离不彻底,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分离才能达到实验效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通过分离隔网将物料依次进行浮物与沉物的分离,可分别收集、分离彻底、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解决先有技术和产品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原理是:当物料置于溶液中时,密度大于溶液密度的物料将下沉(沉物),密度小于溶液密度的物料则上浮(浮物),利用浮物和沉物在溶液中的这种不同表现,通过容器中分离隔网的方位的变动将容器中浮物和沉物的分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包括隔网组件、控制组件及容器。所述隔网组件包括用于分离浮物与沉物的分离隔网和两个用于排放浮物或沉物的排放隔网,所有隔网网孔大小的原则是:可以使溶液自由流动同时又可以隔离物料。经一步的,所述分离隔网由控制组件控制可在左右两侧内壁空间范围内做摆动。进一步的,所述排放隔网由控制组件控制可对相应的底部空间区域打开或关闭。所述控制组件是用来控制不同隔网的位置变化或开闭的,可以使用电动、气动、液压、磁力等自动控制方式,也可使用手动控制方式。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使用自动控制方式。所述容器下方空间被隔离物分割为左右两个空间区域,两个空间区域的底部均装有用于排放浮物或沉物的排放隔网。进一步的,所述容器中装有通过摆动改变位置用于分离浮物与沉物的分离隔网,分离隔网的下缘与分割容器下方空间区域的隔离物上端贴合且与控制组件相连,分离隔网上缘根据工况需要可贴合于容器两侧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物料中的浮物在溶液中浮起、沉物在溶液中下沉的特性,通过分离隔网的位置变换,在装有物料的容器由溶液中提起时浮物被引导至区别于沉物所处的区域,巧妙的将物料中的浮物从物料中分离出来。本技术将浮沉物分离后通过不同底部区域对应的底部排放隔网的开启和闭合,可以选择先排放沉物或先排放浮物、甚至可以选择同时排放,故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即可用于正选中亦可用于反选中,即既可以由低密度重液开始,也可由高密度的重液开始。本技术由根本上解决了溢流、刮板、捞浮等先有技术或装置分离不彻底的问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重选理论研究和试验教学,也可用于指导重选生产实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装置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方法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容器右侧壁,2、容器左侧壁,3容器底部左侧区域,4、左侧物料排放隔网,5、分离隔网,6、控制组件,7、容器底部右侧区域,8、右侧物料排放隔网;S1、物料放置分离容器中,S2、容器放置于重液中,S3、分离隔网变换位置,S4、分离容器由溶液中提出,S5、打开右侧物料排放隔网排放浮物,S6、打开左侧物料排放隔网排放沉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他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固态、物料、密度、试验、分离、贴合、底部、中部、上沿、上缘、下缘、容器、装置、区域、组件、开启、闭合、隔网、控制、底部、物料、排放、分离、溶液、浮物、沉物等名称或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名称和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容器左侧壁”、“容器右侧壁”、“左侧区域”、“右侧区域”仅用于表述方便,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确定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要求,比如容器结构“左侧”“右侧”可以互换,互换后使用效果相同,这里只是为了表述方便。一种浮沉分离装置如图1,包括容器、隔网组件、控制组件6。容器下方空间被隔离物分割为左右两个空间区域,两个空间区域的底部装有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容器中装有通过摆动改变位置用于分离浮物与沉物的分离隔网5,分离隔网5的下缘与分割容器下方空间区域的隔离物上端贴合且与控制组件6相连,分离隔网5上缘根据工况需要可在控制组件6的控制下贴合于容器两侧内壁。隔网组件及控制组件6均安装于容器结构上。隔网组件也可以是可容流体通过并阻止物料通过的其他装置。隔网组件分为分离隔网5、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控制组件6控制分离隔网5摆动实现位置变换和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的开启和闭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a、将待分离之浮沉物料放置于容器中,放之前分离隔网上缘需贴合于容器右侧壁1内壁,故物料将全部落于容器底部左侧区域3,如图2中S1。b、将容器置于溶液中并作升降运动,物料中的浮物充分上浮,全过程需保证液面低于容器的上沿,以保障分离容器中的物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网组件、控制组件(6)及容器,所述隔网组件包括分离隔网(5)、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和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容器下方空间被隔离物分割为左右两个空间区域,分离隔网(5)下缘与隔离物上缘贴合且与控制组件(6)相连,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和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分别装在对应空间区域的底部并与控制组件(6)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沉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网组件、控制组件(6)及容器,所述隔网组件包括分离隔网(5)、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和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容器下方空间被隔离物分割为左右两个空间区域,分离隔网(5)下缘与隔离物上缘贴合且与控制组件(6)相连,左侧物料排放隔网(4)和右侧物料排放隔网(8)分别装在对应空间区域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平张长安常圣强秦余春何广宏张晓峰鹿野
申请(专利权)人:爱读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