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包括由外环壁和内环壁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以及设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顶部封闭,外环壁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相通的抽气口;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和按摩棒,移动套筒配合安装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内开设有安装孔,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内,移动套筒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和按摩棒在内环壁中上下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同时将按摩效果与拔罐效果结合,克服现有技术中拔罐效果与按摩效果难以同时兼具的不足,并能够有效调整使用的舒适度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拔罐(俗称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由于使用明火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结构形式的拔罐器,一般在拔罐器的罐体上安装有自内向外导通的单向阀,单向阀外可拆卸连接一个抽气筒,将拔罐器的罐口对准穴位之后操作抽气筒将拔罐器内抽至负压状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拔罐器功能仍较为单一,使用时的舒适感和治疗效果都还有明显的提升空间。经检索,对于拔罐装置的改进已有大量专利公开,尤其是将传统拔罐与按摩相结合的技术已屡见不鲜,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0110763,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拔罐器,包括一端开口的主罐体,主罐体包括外侧壁筒、外顶壁板,主罐体内设有内环筒,内环筒一端与外顶壁板密封连接,内环筒另一端具有开口,主罐体开口端设有外密封圈,内环筒开口端设有内密封圈,内环筒内部空间为内罐腔,内环筒与主罐体之间的空间为外罐腔,主罐体上设有内排气管、外排气管,内排气管、外排气管另一端设有抽气泵接头,内排气管中、外排气管中均设有排气单向阀。该申请案能合理避开该类皮肤受损处,还具备“气动按摩”的效果。又如申请号:2018113866509,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子按摩功能的拔罐器,罐体的顶部设置有T型拉杆,T型拉杆的底部穿过活动孔并延伸至罐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罐体内壁背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手动拉动T型拉杆,将患者的湿气吸出,通过设置振动电机、按摩头和加热板,能够起到按摩的作用,达到了使拔罐器具有电子按摩功能。申请号:2016102006069,公开了一种兼备按摩功能的拔罐器,弹性橡胶碗底面的中间连接有圆管形状的电机安装腔,电机安装腔内安装有电机;活塞筒部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圆管形状的联动管,联动管的内壁成型有倾斜的椭圆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一个配合插入联动管中的驱动杆,驱动杆的侧壁上成型有一个与椭圆槽滑动配合的驱动头。驱动杆上的驱动头沿着联动管内壁上的椭圆槽相对滑动从而带动联动管上下来回移动。综上所述,将拔罐与按摩结合已经是目前不可忽视的流行趋势,但同样地,使用时如何更有效提高使用舒适感,增强实践应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也逐渐成为更高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拔罐效果与按摩效果难以同时兼具的不足,拟提供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本技术的装置同时将按摩效果与拔罐效果结合,并能够有效调整使用的舒适度和灵活性。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包括由外环壁和内环壁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以及设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顶部封闭,外环壁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相通的抽气口;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和按摩棒,移动套筒配合安装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内开设有安装孔,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内,移动套筒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和按摩棒在内环壁中上下振动。更进一步地,外环壁和内环壁同轴分布,内环壁的下部为呈喇叭状向下开口渐扩的扩口段,外环壁从内环壁的外壁处沿周向向外延伸,且外环壁同样设置为向下开口渐扩的喇叭状,外环壁和扩口段的底部高度平齐,外环壁和内环壁之间的间隙即为吸附区。更进一步地,内环壁的内壁上沿高度延伸方向设置有限位柱,移动套筒的外壁上沿高度方向对应设有与该限位柱相配合的限位槽,且限位柱内还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该安装槽内,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套筒的限位槽内。更进一步地,安装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按摩棒的夹持座,夹持座是与安装孔内部保持相通的环状筒,按摩棒位于该环状筒内,该环状筒与移动套筒底部连接,且夹持座的周向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组缺口,缺口从夹持座底部向上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夹持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锁紧座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内螺纹,锁紧座螺纹配合向上旋紧使夹持座下部收缩夹紧按摩棒。更进一步地,按摩棒包括按摩杆和底部的按摩头,按摩头设置为球形结构或截面为多边形的结构。更进一步地,抽气口包括外筒、内橡胶塞和上锁紧套筒,外筒设置于外环壁上并向外延伸,且外筒内的空腔依次包括上锁紧腔、中嵌入腔和下连通腔,下连通腔与内部吸附区相通,内橡胶塞配合嵌入中嵌入腔内并能够将下连通腔封闭,内橡胶塞上设置有拉杆段,上锁紧套筒内对应开设有通腔,拉杆段穿过该通腔,上锁紧套筒通过螺纹配合旋入上锁紧腔内并将内橡胶塞压在下方,上锁紧套筒底部与中嵌入腔底部之间的高度距离大于内橡胶塞的厚度。更进一步地,上锁紧腔、中嵌入腔和下连通腔同轴分布,内橡胶塞的直径大于下连通腔的直径,并小于中嵌入腔的直径,内橡胶塞与中嵌入腔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拉杆段与上锁紧套筒的通腔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更进一步地,内橡胶塞的顶面上设有向上突出的隔挡条,隔挡条使内橡胶塞和上锁紧套筒之间始终保持间隙。更进一步地,拉杆段的顶部设置有拉手。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将拔罐与按摩效果结合一体,能够在拔罐的同时对人体进行自动连续的按摩,有效提升了拔罐体验,且拔罐采用环形吸附方式,吸附中心区域具有充足的空腔,环形吸附区在负压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时,能够在中间形成圆形平整的皮肤表面,按摩单元设在该平整区域进行上下振动按摩,有效提升了被按摩穴位的触感,增强按摩体验。(2)本技术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由外环壁和内环壁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按摩单元设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将拔罐吸附与按摩振动有效脱离完全,有利于保证整体装置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的稳定性,防止因上下振动过程对负压吸附造成影响。(3)本技术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采用振动式按摩可以有效增强穴位按摩的触感和力度,通过调节振动器的振幅和频率可以调整按摩的速度和力度,应用灵活性和舒适度有明显增强;通过设置内外壁的大小不同可以适合人体不同部位的穴位按摩,按摩棒也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种类,获得不同的按摩体验,拔罐舒适度进一步提升。(4)本技术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内环壁和移动套筒之间通过限位柱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有效导向;限位柱和限位槽内还配合连接有弹簧,当移动套筒上下振动按摩时,在保持多方导向的同时,利用弹簧的拉伸回弹过程保持移动套筒和内环壁的良好配合,振动按摩效果更佳稳定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立体结构示意图,b为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夹持座的示意图,b为锁紧座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110),以及设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110)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110)顶部封闭,外环壁(100)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110)相通的抽气口(300);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移动套筒(400)配合安装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400)内开设有安装孔(410),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410)内,移动套筒(400)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在内环壁(200)中上下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110),以及设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110)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110)顶部封闭,外环壁(100)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110)相通的抽气口(300);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移动套筒(400)配合安装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400)内开设有安装孔(410),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410)内,移动套筒(400)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在内环壁(200)中上下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同轴分布,内环壁(200)的下部为呈喇叭状向下开口渐扩的扩口段(201),外环壁(100)从内环壁(200)的外壁处沿周向向外延伸,且外环壁(100)同样设置为向下开口渐扩的喇叭状,外环壁(100)和扩口段(201)的底部高度平齐,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之间的间隙即为吸附区(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环壁(200)的内壁上沿高度延伸方向设置有限位柱(210),移动套筒(400)的外壁上沿高度方向对应设有与该限位柱(210)相配合的限位槽(401),且限位柱(210)内还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220),弹簧(220)的一端固定在该安装槽内,弹簧(220)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套筒(400)的限位槽(4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孔(4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按摩棒的夹持座(420),夹持座(420)是与安装孔(410)内部保持相通的环状筒,按摩棒位于该环状筒内,该环状筒与移动套筒(400)底部连接,且夹持座(420)的周向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组缺口(421),缺口(421)从夹持座(420)底部向上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夹持座(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欣,程郁涵,程双怀,郁芳洲,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