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540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包括由外环壁和内环壁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以及设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顶部封闭,外环壁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相通的抽气口;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和按摩棒,移动套筒配合安装于内环壁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内开设有安装孔,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内,移动套筒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和按摩棒在内环壁中上下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同时将按摩效果与拔罐效果结合,克服现有技术中拔罐效果与按摩效果难以同时兼具的不足,并能够有效调整使用的舒适度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拔罐(俗称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由于使用明火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结构形式的拔罐器,一般在拔罐器的罐体上安装有自内向外导通的单向阀,单向阀外可拆卸连接一个抽气筒,将拔罐器的罐口对准穴位之后操作抽气筒将拔罐器内抽至负压状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拔罐器功能仍较为单一,使用时的舒适感和治疗效果都还有明显的提升空间。经检索,对于拔罐装置的改进已有大量专利公开,尤其是将传统拔罐与按摩相结合的技术已屡见不鲜,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0110763,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拔罐器,包括一端开口的主罐体,主罐体包括外侧壁筒、外顶壁板,主罐体内设有内环筒,内环筒一端与外顶壁板密封连接,内环筒另一端具有开口,主罐体开口端设有外密封圈,内环筒开口端设有内密封圈,内环筒内部空间为内罐腔,内环筒与主罐体之间的空间为外罐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110),以及设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110)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110)顶部封闭,外环壁(100)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110)相通的抽气口(300);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移动套筒(400)配合安装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400)内开设有安装孔(410),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410)内,移动套筒(400)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在内环壁(200)中上下振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内外嵌套环绕组成的吸附区(110),以及设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的按摩单元,其中吸附区(110)的截面呈环形,且吸附区(110)顶部封闭,外环壁(100)一侧设置有与吸附区(110)相通的抽气口(300);按摩单元包括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移动套筒(400)配合安装于内环壁(200)内侧空腔中,且移动套筒(400)内开设有安装孔(410),按摩棒配合设置在该安装孔(410)内,移动套筒(400)上连接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用于驱动移动套筒(400)和按摩棒在内环壁(200)中上下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同轴分布,内环壁(200)的下部为呈喇叭状向下开口渐扩的扩口段(201),外环壁(100)从内环壁(200)的外壁处沿周向向外延伸,且外环壁(100)同样设置为向下开口渐扩的喇叭状,外环壁(100)和扩口段(201)的底部高度平齐,外环壁(100)和内环壁(200)之间的间隙即为吸附区(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环壁(200)的内壁上沿高度延伸方向设置有限位柱(210),移动套筒(400)的外壁上沿高度方向对应设有与该限位柱(210)相配合的限位槽(401),且限位柱(210)内还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220),弹簧(220)的一端固定在该安装槽内,弹簧(220)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套筒(400)的限位槽(4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拔罐按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孔(4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按摩棒的夹持座(420),夹持座(420)是与安装孔(410)内部保持相通的环状筒,按摩棒位于该环状筒内,该环状筒与移动套筒(400)底部连接,且夹持座(420)的周向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组缺口(421),缺口(421)从夹持座(420)底部向上沿高度方向延伸,且夹持座(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欣程郁涵程双怀郁芳洲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