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大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底板,底板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固定盒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转轴,每个转轴上均同轴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凸轮,固定盒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与凸轮一一对应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按摩棒,每个按摩棒的上端均同轴设有端帽,每个端帽的上端面均可与其对应侧的凸轮外缘面接触,每个按摩棒的下端均可伸出通孔;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
本技术涉及心血管内科护理
,具体涉及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
技术介绍
心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心血管介入手术一般选择桡动脉穿刺或股动脉穿刺,术后患者术侧肢体需制动12小时,制动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将患者的术侧肢体用弹力绷带固定使其长时间保持一定姿势,患者的肢体易产生酸痛感,且不利于患者血液循环,可能会造成肢体肿胀,因此需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现多为看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增加了看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大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前后方向的底板,底板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固定盒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转轴,每个转轴上均同轴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凸轮,固定盒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与凸轮一一对应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按摩棒,每个按摩棒的上端均同轴设有端帽,每个端帽的上端面均可与其对应侧的凸轮外缘面接触,每个按摩棒的下端均可伸出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固定盒,可适应不同患者的术侧肢体,同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多个按摩棒上下往复移动,对患者的术侧肢体进行按摩,可减缓患者术侧肢体因长时间保持不动而产生的酸痛感,促进患者的术侧肢体血液流通,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看护人员的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2,固定盒2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转轴3,每个转轴3上均同轴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凸轮4,固定盒2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与凸轮4一一对应的通孔5,每个通孔5内均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按摩棒6,每个按摩棒6的上端均同轴设有端帽7,每个端帽7的上端面均可与其对应侧的凸轮4外缘面接触,每个按摩棒6的下端均可伸出通孔5。为了使固定盒2上下移动,所述的固定盒2右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下的套筒8,两个套筒8内分别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纹杆9。为了使两个螺纹杆9转动,所述的前侧的螺纹杆9下端同轴设有主动带轮10,主动带轮10下端同轴设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与底板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后侧的螺纹杆9下端同轴设有从动带轮12,从动带轮12下端转动连接有基座13,基座13与底板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主动带轮10与从动带轮12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14。为了使转轴3转动,所述的每个转轴3的左侧均同轴设有齿轮15,每相邻的两个齿轮15均相互啮合,固定盒2的左侧壁上设有前后轴向的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的输出端同轴设有与最前方的齿轮15啮合的蜗杆17。为了使按摩棒6复位,所述的每个按摩棒6上均套装有位于端帽7与固定盒2下侧壁之间的弹簧18。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每个按摩棒6下端均设有乳胶球19。本技术在实用时,将患者的术侧患肢以合适的姿势固定完毕后,启动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带动主动带轮10顺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0经皮带14带动从动带轮12顺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0和从动带轮12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螺纹杆9顺时针转动,两个螺纹杆9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套筒8向上移动,两个套筒8带动固定盒2向上移动;当固定盒2向上移动到一定高度后,将患者术侧肢体放在底板1上,使患者术侧肢体的一侧与底板1上表面贴合,启动第二电机11,使第二电机11反向转动,第二电机11带动主动带轮10逆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0经皮带14带动从动带轮12逆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0和从动带轮12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螺纹杆9逆时针转动,两个螺纹杆9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套筒8向下移动,两个套筒8带动固定盒2向下移动,当固定盒2的下表面与患者的术侧肢体贴合时,关停第二电机11,此时患者的术侧肢体被固定盒2压紧固定,无法自由活动;当患者的术侧肢体需要进行按摩时,启动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带动蜗杆17顺时针转动,蜗杆17带动最前方的齿轮15顺时针转动,后方的齿轮15在最前方的齿轮15的作用下转动,每个齿轮15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转轴3转动,每个转轴3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凸轮4转动,当凸轮4的凸起端与端帽7的上表面接触时,凸轮4向下挤压其对应侧的端帽7,端帽7挤压其对应侧的弹簧18并带动其对应侧的按摩棒6向下移动,当凸轮4的凸起端与端帽7的上表面脱离接触时,在弹簧18的作用下,端帽7带动导弹向上移动,最终复位,随着第一电机16不断转动,每个按摩棒6不断上下往复移动,即对患者的术侧肢体进行按摩;当患者度过制动期后,启动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带动主动带轮10顺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0经皮带14带动从动带轮12顺时针转动,主动带轮10和从动带轮12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螺纹杆9顺时针转动,两个套筒8在其对应侧的螺纹杆9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盒2向上移动,即可将患者术侧肢体移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设置可升降的固定盒,可适应不同患者的术侧肢体,同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多个按摩棒上下往复移动,对患者的术侧肢体进行按摩,可减缓患者术侧肢体因长时间保持不动而产生的酸痛感,促进患者的术侧肢体血液流通,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看护人员的负担,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2),固定盒(2)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转轴(3),每个转轴(3)上均同轴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凸轮(4),固定盒(2)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与凸轮(4)一一对应的通孔(5),每个通孔(5)内均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按摩棒(6),每个按摩棒(6)的上端均同轴设有端帽(7),每个端帽(7)的上端面均可与其对应侧的凸轮(4)外缘面接触,每个按摩棒(6)的下端均可伸出通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盒(2),固定盒(2)内转动连接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转轴(3),每个转轴(3)上均同轴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凸轮(4),固定盒(2)下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轴向且与凸轮(4)一一对应的通孔(5),每个通孔(5)内均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按摩棒(6),每个按摩棒(6)的上端均同轴设有端帽(7),每个端帽(7)的上端面均可与其对应侧的凸轮(4)外缘面接触,每个按摩棒(6)的下端均可伸出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盒(2)右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开口向下的套筒(8),两个套筒(8)内分别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纹杆(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舒缓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侧的所述的螺纹杆(9)下端同轴设有主动带轮(10),主动带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要英,代清贤,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结核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